×
民族心理学研究

包邮民族心理学研究

西北少数民族学术研究文库

1星价 ¥20.2 (8.8折)
2星价¥20.2 定价¥23.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105068515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大32开
  • 页数:333
  • 出版时间:2005-04-01
  • 条形码:9787105068517 ; 978-7-105-06851-7

本书特色

作者从民族学以及心理学的双重角度细致分析了我国民族群体的心理因素。作者从物质系统、文化系统、生物系统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有助于广大读者对我国少数民族的心理及其民族意识有更清楚地认识。

内容简介

本书就是民族学学科细化的结果,又是民族学与心理学交叉的成果,而这种交叉对研究民族学和心理学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民族学的研究,这种交叉更显得十分泌要和重要。 民族这种共同体,是十分复杂的社会有机体,她的系统十分复杂,从大的方面来说,民族共同体的系统包括共同的物质生活条件系统,共同的文化系统和生物系统。每种系统都有多层次的结构。就以民族的文化结构来说,有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而从这些文化的形态上说,又可分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从当前民族共同体的发展来说,民族共同体的显性文化,即外在的文化特征,如衣、食、住、行以及其他一些生活方式,越来越不明显,日常生活的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民族共同体的隐性文化,即内在特征,如民族意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历史情感、宗教信仰等民族特性不仅没有消失,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更加自觉,更为强烈,而这种隐性文化的更深层次的因素或基础,就是民族群体的心理因素。

目录

**章 民族心理学引论
**节 民族心理学与民族学
第二节 民族心理学研究之特质
第二章 民族心理学的多元历史源流
**节 民族心理学的产生及发展
第二节 冯特的民族心理学思想
第三节 弗洛伊德的民族心理学心思想
第四节 西方民族心理学研究的启示
第三章 民族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节 民族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第二节 民族心理学的跨文化研究
第三节 民族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第四章 民族意识论
**节 有关民族意识概念的相关观点
第二节 民族意识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第三节 民族自尊、凝聚力在民族意识中的核心地位
第四节 宗教对民族意识的提升作用
——以中国西北伊斯兰教西道堂的乌玛精神为例
第五节 当代民族意识发展特点
第五章 民族认知结构
**节 认知活动的心理学研究
第二节 民族认知与民族文化
第三节 影响民族认知特点形成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 民族认知特点研究的心理维度
第六章 民族性别角色社会化
**节 社会化及其研究
第二节 性别角色与女性发展
第三节 宗教对妇女社会化的影响
——以对西道堂回族妇女的生活调查为例
第四节 民族性别角色社会化的思考
第七章 民族群体人格
**节 民族群体人格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群体人格的心理人类学研究
第三节 群体人格形成的制约因素与体现
第八章 巫术与心理治疗的意义场域
**节 巫术与多元文化的心理治疗
第二节 巫术与心理治疗的意义场域
第三节 巫术与心理治疗场域同构及其民族学实例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静,女,1963年12月出生。1985年7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系并获学士学位,1997年获得教学论专业硕士学位。2002年考入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攻读民族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民族心理学。 现为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经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和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等多项国家级及省级课题,参与多项省部级重点课题的科研工作并获得较高水平科研成果。先后在《光明日报》、《民族研究》、《教育研究》及其他核心期刊发表有关民族心理学方面的论文数十篇,已经形成了以民族心理学为中心的研究方向。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