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朴学与长江文化
读者评分
5分

包邮朴学与长江文化

1星价 ¥12.5 (4.3折)
2星价¥12.2 定价¥2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条)
ztw***(三星用户)

清代朴学与地域文化,还不错

2021-03-14 08:52:06
0 0
图文详情
  • ISBN:753513844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大16开
  • 页数:396
  • 出版时间:2004-08-01
  • 条形码:9787535138446 ; 978-7-5351-3844-6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朴学溯源、清代朴学兴盛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从理学到朴学的内在道路、清初朴学及其学术宗旨、吴派朴学、皖派朴学、扬州学派等。

目录

总序
导论
**章 朴学溯源
**节 南北辉映的朴学二祖
第二节 汉唐时代的朴学
第三节 宋元时期的朴学
第四节 中晚明学者的朴学研究

第二章 清代朴学兴盛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
**节 经济变动与士商关系的变化
第二节 意识形态政策与学术走向
第三节 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学者的职业化

第三章 从理学到朴学的内在理路
**节 从“尊德性”到“道问学
第二节 清代朴学的学派分野、学风特征及其演化
第三节 朴学中的两种倾向的争论
第四节 西学东渐对朴学的影响

第四章 清初朴学及其学术宗旨
**节 顾炎武:朴学宗旨和方法论的奠基者
第二节 黄宗羲:经史并重、以史为归的
朴学旨趣的倡导者
第三节 闫若璩《古文尚书疏证》及其读书法与辨伪法
第四节 胡渭的《易图明辨》及其学术史意义
第五节 毛奇龄的“辨道学”和古礼研究

第五章 吴派朴学
**节 “吴中三惠”
第二节 余萧客、江声及其弟子江藩
第三节 王鸣盛的考据学方法及其论史卓识
第四节 赵翼的历史考据学及其史学思想
第五节 钱大昕的经史之学研究及其进步思想
第六节 袁枚与吴派朴学

第六章 皖派朴学
第七章 扬州学派
第八章 浙东学派
余论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朴学与长江文化》内容包括:朴学溯源、清代朴学兴盛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从理学到朴学的内在道路、清初朴学及其学术宗旨、吴派朴学、皖派朴学、扬州学派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