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
超越自卑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7801733584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小16开
- 页数:286
- 出版时间:2005-06-01
- 条形码:9787801733580 ; 978-7-80173-358-0
本书特色
A·阿德勒一生著作丰富。《自卑与超越》一书,成书于A·阿德勒思想*为成熟的时期。自从心理分析大师弗洛伊德以泛性论为基础,主张人类的一切行为均可溯源于“性”以来,便有许多继起的精神分析家纷纷提出不同的意见,对弗氏的泛性论作种种修正。这些新的观念统称为“新心理分析学派”, A·阿德勒却以“自卑情结”为中心思想,创立了“个体心理学”,并成为一个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出于自卑感及对自卑感的克服与超越。这就是《自卑与超越》的主要思想内容。在该书里,作者以平易轻松的笔调,描写了自卑感的形象、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以及个人如何克服自卑感,将其转变为对优越地位的追求,以获取光辉灿烂的成就。 因之,凡是想克服自卑感,在生活和事业上获取成就的人,《自卑与超越》无疑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好书。我想,于此介绍该人该书,应当对于活跃于这个网页的人们无疑也有着重大现实的意义吧。
内容简介
A·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年出生于维也纳郊外一个米谷商人的家庭中,排第二。他的家庭富裕,全家都热爱音乐,但是他却认为他的童年生活并不快乐,不快乐的原因来自他的哥哥,他觉得自己不管怎样努力都赶不上哥哥的成就。他自小患有驼背,行动不便,因此他哥哥的蹦跳活跃使他自形惭愧,而觉得自己又小又丑,事事都比不上他的哥哥。尽管如此,他却个友善而又随和的孩子。五岁那年,他患了一场几乎使他致命的病,痊愈之后,他便决心要当医师。以后,他说他自己的生活目标就是要克服儿童时期对死亡的恐惧,他的许多心理学上的观点都可以从他童年的记忆中,寻出其蛛丝马迹。
后来,A·阿德勒进了维也纳大学,1895年得到了医药学位,两年后,他和来自俄国的留学生蒂诺菲佳娃娜(Raissa Tinofejewna)结了婚。蒂诺菲佳娃娜是个飞扬跋扈、能言善辩的女性,*关心她祖国的社会革命。她特立独行和A·阿德勒所处阶级的保守风气并不十分协和,A·阿德勒在他的回忆录里说:男女平等这件事,说比做容易得多。由此可见,他们的婚姻生活*初可能有些小磨擦,不过后来两人倒也能相敬如宾,白首偕老。
A·阿德勒在维也纳居住期间,也象维也纳人一样,经常到咖啡馆和朋友及学生们一起饮酒作乐,谈天说笑。他友善谦和,不拘小节,因此和三教九流的人都能交上朋友。
A·阿德勒曾经熟读弗洛伊德所著的《梦的解析》一书,他认为它对于了解人性有莫大的贡献。有一度,他曾在维也纳一本著名的刊物上,写文章辩护弗洛伊德的观点,结果弗氏写信给他,邀请他加入弗氏所主持的讨论会――有人因此认为A·阿德勒是弗学生,其实大谬不然,他们是并驾齐驱,等量齐观的。虽然他的观点与弗氏迥然不同,但是,他仍然在1902年加入了弗氏的集团。此后,他即成为这一集团的领导人之一,饱受弗氏的赞誉,并继承弗氏之后,成为维也纳心理分析学会的主席,及心理分析学刊的编辑。
1907年,A·阿德勒发表了有关由缺陷引起的自卑感及其补偿的论文,而使其名声大噪。他认为:由身体缺陷或其它原因所引起的自卑,不仅能摧毁一个人,使人自甘堕落或发生精神病,在另一方面,它还能使人发奋图强,力求振作,以补偿自己的弱点。例如。古代希腊的戴蒙斯赛因斯(Demosthenes)原先患有口吃,经过数年苦练竟成为著名演说家;美罗斯福总统,患有小儿麻痹症,其奋斗事迹,更是家哈喻户晓之事。有时候,一方面的缺陷也会使人在另一方面求取补偿,例如尼采身体羸弱,可是他却弃剑就笔,写下了不朽的权力哲学。诸如此类的例子,在历史上或文学上真是多得不胜枚举。
早先,弗洛伊德已经主张:补偿作用是由于要弥补性的发展失调所引起的的缺憾。受了弗氏的影响,A·阿德勒遂提出男性钦羡(masculine protest)的概念,认为不论男性还是女性都有一种要求强壮有力的愿望,以补补偿自己不够男性化之感。
以后,A·阿德勒更体会到:不管有无器官上的缺陷,儿童的自卑感总是一种普遍存在事实;因为他们身体弱小,必须信赖成人生活,而且一举一动都要受成人的控制之故。当儿童们利用这种自卑感作为逃避他们能够做的事情的借口时,他们便会发展出神经病的倾向。如果这种自卑感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存在的下去,它便会构成“自卑情结”。因此,自卑感并不是变态的象征,而是个人在追求优越地位时种正常的发展过程。
此时,弗洛伊德将A·阿德勒的观点认为是对自我心理学的一大贡献,可是却觉得它未谈及本我和超我等部分,而且所谓的补偿作用也只是自我一种功能而已。这时候,A·阿德勒的观点尚未自成一个独立的系统,然而,当A·阿德勒主张补偿作用是其中心思想时,两人便势同水火了。
起初,两人还彼此容忍对方,可是当弗氏要求A·阿德勒登在其学刊上的文章要先受杨格(Jung)的检查时,他们便正式闹翻了。弗氏致书给心理分析学刊发行人:要把他学刊封底里的A·阿德勒的名字除掉,否则就把自己的名字去掉!维也纳心理学会为了A·阿德勒的观点曾经开了许多次会,由于弗洛伊德和其它许多人都坚持A·阿德勒的观点无法见容于心理分析学派,A·阿德勒便率领他的一群跟随者退出心理分析学会,而另组“自由心理分析研究学会”并称其为“个体心理学”。
在和弗洛伊德决裂之后,A·阿德勒便摒弃了弗氏泛性论的心理观点,他讥之为对性的迷信,并以社会的概念来解释男性钦羡。他并不否认潜意识动机的实在性,但是他比弗氏更重视自我的功能。他也不否认梦的解释有其重要性,不过他却认为梦是解决个人问题的一种方法,而不是象弗氏那样,事事都以性来解释。例如奥迪帕斯情结的发生,他也认为史是被宠坏孩子对母亲的依赖而已。当然,性欲是存在的,不过它和饥饿或口渴样,这种生物上的因素只有在追求优越地位时,才能进入心理学的领域。
1911年有一位德国哲学家怀亨格(Hans Vaihinger)出版了一本书,叫做《‘虚假’的心理学》(The Psych ology of‘As If’),它对A·阿德勒的思想立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怀亨特主张:人类都是凭借一些在一些现实上不存在的虚假目标而生活着的。我们认为宇宙是一个井井有条的实体,并以此种虚假的观念为基础,作出种种行为,其实宇宙是紊乱不堪的。我们造出了虚假的上帝,并且装模作样,仿佛他是真有其人一般,基实哪里有什么客观存在的神?尽管这些东西在经验上都是虚假的,我们却不怀疑其真实性,我们的思想和行为都受其影响。A·阿德勒把这种概念引用到心理学上,尤其是因果关系的问题。弗氏把因果关系当做是心理学的一项基本定律,但是A·阿德勒却在怀亨特概念中看到足以打倒弗氏观点之物。他认为:促使人类作出种种行为的,是人类对未来的期望,而不是其过去的经验。这种目标虽然是虚假的,它们却能使人类按照其期待,作出各种行为。个人不仅常常无法了解其目标的用意为何,有时他甚至不知其目标何在,因此,这种目标经常是属于潜意识的。A·阿德勒把这种虚假的目标之一称为“自我的理想”,个人能借之获得优越感,并能维护自我尊严。
在**次世界大战期间,A·阿德勒曾在奥国军队服役,充当医生。以后,他又曾在维也纳的教育机构从事儿童的辅导的工作。此时,他发现:他的观点不仅适合于父母和子女间的关系,而可涵概师生关系。他对教师们的影响既深且远,有许多个体心理学家都是出身自将其观点用于教育上的教师。
在1920年左右,A·阿德勒便已经声名远播了。在维也纳,有许多学生和跟从者包围着他,他和他们一起度过了许多时光。然后,他便周游各国,到处讲学。1926年,他初抵美国,受到热烈欢迎。1927年,他受聘为长岛医学院教授。同年,他出版了《自卑与超越》,全书主要有生活的意义、心灵与肉体、自卑感与优越感、早期的记忆、梦、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影响、青春期、犯罪及其预防、职业、人及同伴和爱情与婚姻等十二个主要论点。原书名为《生活对你的意义》(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
1934年,A·阿德勒决定在美国定居。次年,他创办了国际个体心理学刊。1937年,A·阿德勒受聘赴两个城市演讲。过分劳累的结果,他终于因心脏病突发,而死于苏格兰亚伯丁市的街道上。
A·阿德勒一著作丰富。《自卑与超越》一书,成书于A·阿德勒思想*为成熟的时期。自从心理分析大师弗洛伊德以泛性论为基础,主张人类的一切行为均可溯源于“性”以来,便有许多继起的精神分析家纷纷提出不同的意见,对弗氏的泛性论作种种修正。这些新的观念统称为“新心理分析学派”, A·阿德勒却以“自卑情结”为中心思想,创立了“个体心理学”,并成为一个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出于自卑感及对自卑感的克服与超越。这就是《自卑与超越》的主要思想内容。在该书里,作者以平易轻松的笔调,描写了自卑感的形象、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以及个人如何克服自卑感,将其转变为对优越地位的追求,以获取光辉灿烂的成就。
因之,凡是想克服自卑感,在生活和事业上获取成就的人,《自卑与超越》无疑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好书。我想,于此介绍该人该书,应当对于活跃于这个网页的人们无疑也有着重大现实的意义吧。
目录
一 生活的意义
二 心灵与肉体
三 自卑感和优越感
四 早期的记忆
五 梦
六 家庭的影响
七 学校的影响
八 青春期
九 犯罪及其预防
十 职业
十一 人及其同伴
十二 爱情与婚姻
阿德勒年谱
作者简介
阿德勒被认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者之一。 主要著作有:《神经症的性格》;《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理解人类本性》;《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生活的科学》;《生活对你应有的意义》;《超越自卑》;《神经症问题》等。 阿德勒被誉为个体心理滨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精神分析学派内部**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作者出版的其它图书 ·儿童的人格教育 ·自卑与超越/西风译丛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6.6¥38.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9.6¥32.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8.0¥45.0 -
字海探源
¥23.4¥78.0 -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30.3¥52.0 -
乡土中国
¥14.6¥26.0 -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摆脱来自亲人的负能量
¥34.1¥48.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2¥15.0 -
中国人的精神
¥9.9¥29.0 -
你能写出好故事-写作的诀窍.大脑的奥秘.认知的陷阱
¥9.8¥32.8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9.1¥36.0 -
焦虑心理学:不畏惧、不逃避,和压力做朋友
¥11.4¥38.0 -
理解生命
¥10.5¥32.8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1¥36.8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2.7¥39.8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9.0¥36.0 -
上大演讲录(1922-1927卷)(九品)
¥14.0¥52.0 -
那时的大学
¥8.4¥28.0 -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八品)
¥22.4¥59.0 -
汉字王国
¥11.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