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与中国文化

姓名与中国文化

1星价 ¥29.5 (6.5折)
2星价¥29.5 定价¥45.4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01003335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小32开
  • 页数:460
  • 出版时间:2001-07-01
  • 条形码:9787010033358 ; 978-7-01-003335-8

目录

导论 姓名的文化内涵
一、姓名的社会功能
二、姓名的民族特征
三、姓名的地域特色
四、姓名的历史变迁
**章 中国姓名的构成与运用方式
一、人名的结构要件与结构形式
二、姓名的运用方式
第二章 中国姓氏的源流与现状
一、姓从何来
二、姓与氏的分合
三、姓氏合一制度的演化
四、姓的改动
五、单姓与复姓
六、大姓与小姓
第三章 中国人的名、字、号解析
一、取名法则
二、取名礼仪
三、名的改动
四、古人的“字”
五、多采多姿的号
第四章 姓名与中国语文
一、姓名的意义
二、姓名的字形
三、姓名的读音
第五章 姓名与政治
一、皇帝的称号
二、谥法与谥号
三、皇权对姓名权的干预
四、官爵称与地望称
五、姓名祸福
六、姓名的影射
第六章 姓名与宗法、宗族
一、名字的辈行
二、姓氏与门第
三、氏族堂号
四、辨姓联宗
五、宗族思想在名字中的表现
第七章 名字与伦理
第八章 姓名与宗教
第九章 姓名与文学艺术
第十章 名号与习俗
第十一章 姓名与社会、法律问题
第十二章 姓名与游艺
第十三章 中国少数民族姓名
第十四章 中国姓名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展开全部

节选

书摘
姓名的文化内涵
姓名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姓名本身又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系统。
让我们看几个古今人物姓名的实例:
春秋时代的屈原,是妇孺皆知的爱国诗人。关于他的姓名,司马迁记载:“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屈原自己则在《离骚》的开篇写道: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日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赐余以嘉名。
名余日正则兮,字余日灵均。
这里首先遇到一个问题:屈原为“楚之同姓”,究竟姓什么?是不是姓屈?屈原系楚人,楚之先祖,出自颛顼高阳,所以他自称“帝高阳之苗裔”。高阳是黄帝之孙,昌意之子。高阳后三代为重黎,重黎之弟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因此,屈原不姓屈,而是姓芈。屈不是姓,是什么?屈是氏。楚武王通生子瑕,瑕受封于屈地,于是以屈为氏。屈原是屈瑕的后代,所以也氏屈。研究表明,上古时代,姓与氏是有区别的。“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子孙之所臼分。”筒而言之,氏是姓的分支,“故 可呼为氏,氏不可呼为姓。”所以,正确的说法是,屈原姓芈,氏屈。
其次的问题:屈原名平,“原”与“平”是什么关系?“原”、“平”与屈原自称的“正则”、“灵均”又是什么关系?春秋时人, 有名有字。“幼名,冠字。”“子生三月,则父名之于祖庙。”三个月的小孩,已能与人交流,“故因其始有知而名之。”待到二十岁成年,“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耳。”命字是为了“敬其名,敬其所受于父母之名,非君父之前不以呼也。”尽管名与字的用法不同,但是它们本身的意思却存在密切的关联,二者或相同,或相通,或相反。屈原名平,字原。《尔雅·释地》称:“广平曰原。”平、原二字因此而发生联系。至于屈原自称名“正则”,字“灵均”,则是与平、原二字意义相应的别名。王夫之对此的解释是:“平者,正之则也;原者,地之善而均平者也。隐其名而取其义,以属辞赋体然也。”与此不同的另一种解释是,楚地有卜兆取名风俗。“正则,,与“灵均”便是由卜兆而得,“兆出名曰正则兮,卦发字曰灵均”。
有读者可能会说,古人姓名确实如上述,复杂多端,近人就简单多了。其实也不尽然。以同样妇孺皆知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例,他的名字就有很多讲究。据不完全统计,孙中山曾用过或被人称呼过的名字有几十个之多。1866年11月12日(清同治五年十月初六),孙中山出生于广东香山翠亨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给他取幼名为帝象。入学时以孙文为正式姓名。以后,在重大的、正规的政治场合,孙中山都使用这一姓名。17岁时,他又自号日新,其意取自儒家经典《大学》所录“汤之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以表达不断追求进步的人生抱负。1884年,孙中山在香港加入基督教,施洗礼后,他的老师、同时也是基督教牧师的区凤墀根据粤语“日新”的谐音,给他改号“逸仙”。意气风发的青年孙中山与同伴陈少白、杨鹤龄、尤列一道,抨击时局,鼓吹反清,一时被人们称为“四大寇”。他本人更因为钦佩太平天国的领袖人物洪秀全,而被人起了“洪秀全”的绰号。对此,孙中山不但不忌讳,反而引以为自豪,有时干脆自称“洪秀全第二”。投身革命之后,孙中山经常变换化名。1897年在日本时,某次投宿旅店,陪同的日本朋友平山周随手在登记簿上写下一日式姓氏“中山”,孙中山自己又在其后添上一“樵”字,并就此以“山野樵夫”自命。给中国近代史册留下光辉印迹的“孙中山”一名,便是由此而来。在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涯中,孙中山先后使用过许多不同的化名,其中有的完全是为了隐蔽身分,如陈文、杜嘉诺、高达生、高野长雄,等等;有的则在隐名的同时也表达了高远的革命情怀,如帝朱(隐含仿明帝朱元璋结束异族统治之志)、杞忧公子(反其义用“杞人忧天”的典故)、中原逐鹿士(直抒建立新政权的豪情),等等。
通过以上实例,我们不难看出,人的姓名绝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而产生的简单符号。它与民族国家、社会制度、历史阶段、婚姻形态、风俗习惯、语言文字、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均有密切的关系。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姓名是一座极富开掘价值的文化宝库。
《孟子·尽心下》记载了这样一则有趣的对话:曾皙喜欢吃羊枣(一种小柿子),曾子因而不忍吃羊枣。公孙丑问孟子:炒肉末同羊枣哪一种好吃?
孟子回答:炒肉末呀!
又问:那么,曾子为什么吃炒肉末却不吃羊枣?
回答:炒肉末是大家都喜欢吃的,羊枣只是个别人喜欢吃的。这好比父母之名应该避讳,姓却不避讳,因为姓是大家相同的,名却是他独自一个人的。
正如孟子在这里所讲,“姓所同也,名所独也。”与姓相比,名是一个人更个性化的社会符号。所以,人们非常看重自己的名。许许多多的成语,就反映了中国人的这种心理。正面的如名正言顺、名下无虚、名实相符、名满天下、名闻遐迩、名高望重、名遂功成、实至名归、名垂青史;负面的则有名不见经传、名落孙山、无名鼠辈、声名狼藉、身败名裂、臭名昭著,等等。
就更个性化的社会符号而论,中国人的名,实际上包括名、字、号等诸种重要的个人“所独”的人名结构要件。本章分别对相关内容展开解析。
由血缘纽带维系的宗法制度及其遗风的长期延续,是中国社会结构的重要特点。诚如严复所论:
由唐虞以迄于周,中间二千年,皆封建之时代,而所谓宗法亦于此时*备。……由秦以至于今,又二千余岁矣,君此土者不一家,其中之一治一乱常自若,独至于今,籀其政法,审其风俗,与其秀桀之民所言议思维者,则犹然一宗法之民而已矣。
周代实行严格的宗法制度。战国以降,虽然宗法制度的古典形态趋于解体,但是它的影响却长久留存。
在传统的宗法意识里,宗与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族”指全体有血缘关系的人,并无主从之别;“宗”则指在亲族中奉一人以为主,亦即《白虎通义》所说:“宗者,尊也。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宗族作一个词汇,按《尔雅·释亲》的解释是:“父之党为宗族。”更准确的理解则是:同一父系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父家长制为权利分配原则的家族。无论是观念层面的宗法意识,还是社会结构层面的宗族组织,都给中国人的姓名铭刻下深深的民族和时代烙印。
一、名字的辈行
在宗法制度下、宗族组织中,辈分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其原始依据是周代严格祭祀制度中的昭穆制。《礼记·王制》载:“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这里说的是宗庙或墓地的场面格局:太祖居中,以下逐代分列左右,昭辈(二、四、六世)居左,穆辈(三、五、七世)居右,严格有序。这种格局,是用来分别宗族内部的长幼和亲疏,亦即《周礼·春官·小宗伯》所谓“辨庙祧之昭穆”。“昭穆”后来被泛指家族的辈分。区分辈分的*好方式,是在人们的名字中直接体现出来。这就导致日后中国人名字的一个显著特点:不同辈分的人,名字体现出纵向的、前后相继的关系;相同辈分的人,名字体现出横向的、平行配合的关系。两者共同构成中国人姓名特有的辈行现象。
不同辈分的人,一般通过名字中不同的、规定有严格次序的辈行用字,来体现出纵向的、前后相继的关系。
孔子家族是中国文化的*具代表性的家族。近人徐珂的《清稗类钞》记载:
曲阜孔氏为孔子之后,命名皆有字派,其迁徙他郡县者,但系孔子嫡传,亦必同一宇派。盖自元代之五十四代衍圣公名思晦者起,于是凡五十四代孙,均以思字为派,思字下为克字派。克字以下,则为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衍十派,再次则为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十派,又次则为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十派。
1920年,第76代衍圣公孙孔令贻又在扬字以下再续20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全国政协委员中,先后有三位孔子后裔,即孔祥祯、孔令朋、孔德懋。根据上列的辈行用字序列,人们可很方便地辨明他们三位分别是孔子的第75、76、77代孙。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孟轲是亿儒之学的重要传人。他们在五湖四海的后代,也完全采纳孔氏家族的辈行系统,丝毫不乱,于是,“曾广某”、“曾昭某”、“曾宪某”,“孟庆某”、“孟繁某”、“孟祥某”等等姓名,便到处可见了。
辈分用字有两个特点,一是它们都有积极、美好的意思,二是代与代的辈分用字之间存在一定的意义联系,有的还如同诗句,琅琅上口。
晚清洋务派的“殿军”人物张之洞,规定二十字作子孙辈行:
仁厚遵家法 忠良报国恩
通经为世用 明道守儒珍
只要是略懂古典诗歌的人,都可以看出,这简直就是一首主旨鲜明的五言诗。
据《韶山毛氏族谱》记载,毛泽东所属的韶山毛氏,“渊源遵照老谱派接西江”。由于太早的谱系缺乏准确依据,《族谱》以毛太华为其始祖。“太华,元至正年间,避乱由江西吉州龙城迁云南之澜沧卫。娶王氏,生子八。明洪武十三年庚申(1380)以军功拨人楚省,……侨居湘乡北门外绯紫桥十余年。开种韶山铁陂、乌塘、东塘等处,共田四百余亩,编为一甲民籍。“太华以下各代长子名清一、有恭、震、从文、珊。毛珊以后的第七代开始规定子孙的辈行用字:
立显荣朝士 文方远际祥
祖恩贻泽远 世代永承昌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