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756202629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大16开
- 页数:333
- 出版时间:2004-10-01
- 条形码:9787562026297 ; 978-7-5620-2629-7
内容简介
越轨社会学不论在政法院校,还是在国内的文科院校,都应当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如果读者了解到国内在越轨社会学研究方面所处的极为贫乏和困窘的境地就会理解这一点。案头所能直接引用和参考的只有一部从英文翻译过来的美国道格拉斯教授所著的《越轨社会学概论》。国内有几所大学里的老师已经意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性,并尝试着开过这门课,但终归没有纳入到系统教学的轨道中来。若不是编者孤陋寡闻,国内似乎从没有过这门学科的系统专著问世。为此,要特别感谢美国的J·D·Douglas等教授在越轨社会学方面的卓越贡献,正是他们的理论成果 (1986年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越轨社会学概论》),为中国的越轨社会学研究浇上了**捧甘霖。迄今为止这部专著仍然是我国越轨社会学研究的首选资料。当然在这里更要感谢张宁、朱欣民两位先生,如果没有他们的先知先觉,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为我们引进并翻译了这部专著,这一学术领域的研究在我国的境况肯定会更加令人难堪。他们也许没有预计到,他们所引进的这部书所产生的理论张力,已经超越了本体意义上的社会学领域,直接对新中国犯罪学的兴起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们可以断言,参与20世纪80年代中国犯罪学初创工作的学者,这本书应当是人手一册的。尤其应当指出的是,在中国犯罪学研究以法学人才为主体的今天(这种倾向正在得到纠正),这部书在为犯罪学研究增添社会学的知识素养方面,仍然在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作用。同时,对本书中所引用或借鉴的社会学、犯罪学和法制心理学等学科成果的作者,也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
由于研究的力度所限,尚未积累研究和教学的成果与经验,故这本书不能称作是严格意义上的教材,而只能作为从事这一领域研究或是选修这门课程的人案头应备的一部参考书。与道格拉斯教授的那本《越轨社会学概论》的根本区别在于,这本著作从全书的结构设计、选取的理论范式和表述方式方面来看,更多地采用了本土化的方式,更利于阅读和理解。在书中还尽可能多地扩大信息量,详细系统介绍各种主要理论对越轨的解释。同时,还用附录的方式,在各章的结尾部分,对常用于越轨解释的其他相关理论做出简述。为了增强对理论的理解,也为了增强可读性,本书开设了多个"窗口",陈列多种形象生动的社会事件,作为理解越轨的经验事实,可使读者测览较嫌枯涩的理论之余,让思绪流畅起来。
下面对这门教材的篇章结构进行具体的介绍。全书共分为10章。这10章可以被看作是上下篇。上篇从**章到第六章为"理论篇"或是 "总则",下篇从第七章到第十章,可看作是 "应用篇"或是"分则"。**章"越轨的界定",对越轨的感性认识和科学理解,划分了越轨的标准、越轨的定义及其功能。由于这是一门新的课程,在国内所能参考的书籍并不多,因此,在这一章中就需要多花些笔墨,使得我们在掌握这一学科之前,对其中的关键词--越轨,有个清晰的了解。第二章"研究方法与学科地位"。针对文科大学中对于社会科学方法论方面知识较为匝乏的情况,这一章对于越轨的研究方法做了较大篇幅的介绍。本书强调对理论方法的介绍和讲解,体现出越轨社会学所依赖的强大的方法论体系。从方法论上讲,你可以从这门课中学到其他文科课程里难以学到的方法,也就是用科学的实证方法去看世界。可以学到各种解读社会和人的理论范式。有了这些范式,你就好像拥有了一个工具箱。你拥有了许多
种工具,而不是只握有一把扳手 (像不讲求实证方法的学科那样)。你可以对你所通到的人和事有选择地加以解释,而不至于离开你的专业就无话可说。
从第三章到第五章,分别论述了越轨解释的"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微观理论"。这些理论都是我们解释社会现象和行为的钥匙。这种理论分层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因为,社会问题的复杂性,使得我们难于使用单一的理论做出圆满的解释。同样也可以避免在不同层次里讨论同一论题的弊病。我们不可能在一个手术中只用一把手术刀,更不可能用一把手术刀,去包治百病。现代科学中分类的细化趋势,已经使得你不可能用一种思维模式去思考所有问题了。
在其之后,我们列出了第六章,专门介绍 "多层次理论"。所谓多层次理论,是指那些难于包括在上述理论分层之中,或是居于各个理论层次之间的理论观点。这些观点是多种理论整合之后的产物,它们很可能是两三种以上的理论的混合体。就像社会交换理论那样,是古典经济学、人类学、行为主义,甚至还包括社会1$理学在内的多种理论的交叉。这些理论是从独特的视角对越轨现象和行为所进行解释,是其他单一层次的理论所不能企及的。
从本书的前六章可以看出,这种编排结构,可使得读者在对越轨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有可能选取适宜的或者自己所喜爱的认识工具,自主地对越轨行为进行解释。
第七章到第九章,分别讲解了"暴力越轨"、"性越轨"、"违背诚信的越轨"等*为常见的越轨形式。如果把人类行为的原动力概括为 "攻击欲、性欲和物欲"的话,这三章分别解释了人类越轨的*为主要的形式和内在机制。人类社会形形色色的社会动机和社会行为,都可以被看作是这些原始欲求的衍生与升华。反过来讲,从人类这三大类主要的巍轨行为中,我们也可以从中探查到*根本的越轨动因。本书的第十章 "越轨的社会控制"。这一章也可以看作是人类社会对越轨行为做出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反应。这些反应不仅包括人们对越轨的态度,也包括具体的越轨控制。虽然社会学主要关注于对事实的解释,而不是做出价值上的*终判断,但是,当我们对越轨的原因做出准确的解析之后,社会控制的*佳方略就已经浮现在我们面前了。
本书编撰的分工如下:
皮艺军:**章、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卞,并负责全书的编审工作;
赵宝成:第四章;
张永然:第八章;
马皑:第九章;
于国旦:第十章;
三
这门学科的学科定位和功能是怎样的呢?到底这是怎样一门学科呢?既然这本社会学专著被列为 "新纪元高等政法院校系列教材"之列,那就先从这门学科与法学的关系开始说起。
下面的叙述形式涉及的是法学与本学科的关系,但实际上,已经全面展示了这门学科的内在本质。
从认识过程的顺序来看,如果说,法学本身就是对特定的越轨行为运用法律加以制裁和正式干预的学问。那么,法律所依靠的基础学科是什么,当然是那些有关越轨、违规和犯罪行为机制研究的相关学科。越轨社会学是从人类理性判断的准则开始讲起,讲到对规则的制定、造守与违反,这显然是*为基础的知识。研究规则应当从这里开始。
从方法论来看,法学体系并没有足够的空间来接受实证科学意义上的方法论,而主要仰赖形而上学的研究方法 (至少这是我国目前的法学研究现状)。反之,本学科作为一门整合的学科,任何可用于观察人类行为的方法都不会受到排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多种实证方法都被用来观察越轨。因此,法学只有以本学科这样的实证学科为依托,才有可能*终实现其价值,才有可能真正济身于科学之林。
从学科的性质来看,法学是一门规范学。但在整个规范体系中,法律本身是一门特定门类的规则。本学科涉及的是一门大规则,是包括法律、道德、习俗、纪律、舆论和人类价值准则在内的大规则。大规则里所涉及的原理,是法学的上位学科的基础理念,就像社会性是阶级性的上位概念范畴一样。因而,在学科一体化的建构中本学科属于基础学科。
从研究的对象来看,法律只对行为事实与法律规范的对应关系感兴趣,对违法的原因并不在意。而本学科从这个意义上讲是一门违规行为的原因学,它是一门事实学,并不像法学那样关j$规范的内容,而是要追素人类创制规范、毁坏规范的原因所在。人类的终极追求,不是对恶行的"报复性反应"(报应),而是通过事实探明恶*初始的发端并扼制它。
从规范的实现过程来看,法律是对某种危害行为的滞后反应,是在恶行发生之后才去处置作恶的人。法律是以外在的、他律的、强制的形式出现的。被外在力量所束缚才能遵循规范,这并没有把人同动物真正区别开来。本学科所关注的社会价值准则有可能内化,成为制约作恶冲动的内部力量。设计规则并自觉自主运用这种规则约束自己,实现自律,这才是人类与动物*根本的区别。
从规范的功能来看,法律主要是为了制止人们作恶而制定的,法律的强制性本身就蕴含着迫不得已的恶。人类社会不仅是为了"抑恶",还要 "扬善"。本学科里的那些可以包容法律的"大规则",其功能不仅能制止人类作恶,而且能指引人们向善。这才应当是人类的终极理想。
法学关注人,但它只关注法律关系中的人,关注的是法律人,而并不涉及与欲术、冲动、本我、攻击性、DNA、基因相关的人。本学科研究的是社会人,同时也没忘记,在成为社会人之前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也就是生物人如何向社会人的过渡,从而达成*终的人文关怀。我们不能不承认,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史中,少上了人文科学启蒙主义这重要的一课。在这门课中,你会感到无限张扬的人文科学的理论张力。也许那些倾心于人文科学的同学,会更倾心于选修这一门课。
四
由于这是一门新开的课程,在国内所能找到作为参照范本的书籍十分有限,加之编者对这门学科的内在精扯还没有完全参透领悟,尚处于介绍理论范式阶段,还不能完全用自己的语言将学科真评详尽地陈述出来,因而这本教材还略显生涩,总体脉络尚待梳理得更为清晰。"我们希望能有机会在*短的时间内对它再做调整,达到编者和读者都能满足的水平。读者的批评,加上本学科同仁们的继续努力,可以使它更加完美。
2004年7月30日于北京
目录
**节 认识越轨……………………………………………………(1)
第二节 越轨的界定…………………………………………………(26)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学科定位……………………………………………(47)
**节 研究方法与原则……………………………………………(47)
第二节 学科定位……………………………………………………(64)
第三章 宏观理论…………………………………………………………(80)
**节 **层次:自然环境和生物机体的理论解释……………(81)
第二节 第二层次:社会结构与社会冲突的解释…………………(96)
第三节 整合的层次——社会生物学的解释………………………(115)
第四章 中观理论…………………………………………………………(128)
**节 越轨中观理论的发轫………………………………………(129)
第二节 第三层次:社会解组论的解释……………………………(133)
第三节 第四层次:亚文化群理论的解释…………………………(143)
本章附录一 社会心理学理论解释…………………………………(157)
本章附录二 一般紧张理论的解释…………………………………(164)
第五章 微观理论…………………………………………………………(168)
**节 第五层次:社会互动理论的解释…………………………(169)
第二节 第六层次:个性心理的理论解释…………………………(182)
第六章 多层次理论………………………………………………………(192)
**节 标定论的解释………………………………………………(193)
第二节 羞耻感重新整合理论的解释………………………………(204)
第三节 社会交换理论的解释………………………………………(214)
第四节 特别理论的一般特征………………………………………(221)
本章特载 我国学者的越轨社会学理论……………………………(223)
第七章 暴力越轨…………………………………………………………(243)
**节 暴力的性质…………………………………………………(244)
第二节 暴力解释……………………………………………………(247)
第八章 性越轨……………………………………………………………(272)
**节 用科学考察性越轨…………………………………………(273)
第二节 性革命………………………………………………………(279)
第三节 性越轨的类型………………………………………………(287)
第九章 违背诚信的越轨…………………………………………………(297)
**节 诚信的元道德地位…………………………………………(297)
第二节 违背诚信越轨的解释………………………………………(303)
第三节 违背诚信越轨行为的类型…………………………………(306)
第十章 社会控制…………………………………………………………(311)
**节 社会控制概述………………………………………………(311)
第二节 社会控制的方式……………………………………………(316)
第三节 犯罪行为的社会控制………………………………………(320)
本章附录 ……………………………………………………………(322)
名词解释……………………………………………………………………(327)
参考书目……………………………………………………………………(331)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女性生存战争
¥20.8¥66.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0¥36.8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自卑与超越
¥13.7¥39.8 -
西方哲学史
¥12.4¥38.0 -
性心理学
¥24.3¥58.0 -
自卑与超越-完整全译本
¥13.7¥39.8 -
儿童教育心理学
¥12.4¥38.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2¥32.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18.9¥56.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5.7¥49.0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35.3¥49.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文言浅说
¥9.8¥24.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10.0¥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