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罗的海三国

包邮波罗的海三国

列国志

1星价 ¥13.0 (6.5折)
2星价¥13.0 定价¥2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80149928X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大32开
  • 页数:264
  • 出版时间:2003-11-01
  • 条形码:9787801499288 ; 978-7-80149-928-8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介绍了地处波罗的海东岸的爱沙尼亚共和国、拉脱维亚共和国和立陶宛共和国的自然地理、历史变革以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体育、卫生、外交等各个领域的现状。这种书,目前在国内尚属首次与读者见面。作者李兴汉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的资深专家,长期从事苏联对外关系和波罗的海三国的研究工作,是目前国内研究波罗的海三国的少数几个专家之一,有《波罗的海三国国情研究》、《波罗的海三国的独立与苏联的解体》等多篇论文和报告问世。

前言

导言 波罗的海三国是面积不大、人口不多的欧洲小国。国人对它们了解得不多。许多人只知道它们是原苏联的三个较小的加盟共和国,在苏联解体过程中很活跃,并起了一定的作用。苏联解体后,它们是原苏联中没有加入独联体的加盟共和国。它们与原苏联其他加盟共和国相比,政治、经济形势要好些。但对三国的历史、民俗,现今的政治、经济以及外交发展的具体情况仍知之甚少。本书的目的就是全面、系统地介绍波罗的海三国的昨天和今天,介绍它们的民族国家形成史,它们的文化,它们的政治,它们的经济,它们的外交,以及它们与中国的关系,以向读者展现波罗的海三国现今的全貌。 就自然地理而言,三国地处波罗的海东岸,互为邻居。就民族起源而言,三个民族都是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从欧洲的南部和东部迁居到波罗的海沿岸的新石器时代居民的后裔。就语言而言,三个民族属两个语支:立陶宛族和拉脱维亚族同属印欧语系列托一立陶宛语支,爱沙尼亚族属乌戈尔语族波罗的一芬兰语支。就民族国家形成史而言,三国有较为相同的命运:从13世纪起,处在日耳曼侵略者的统治之下;从18世纪初起,相继被沙俄侵占;20世纪40年代,被强行划入苏联版图,成为苏联的三个加盟共和国;20世纪90年代,在原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率先宣布独立,成为欧洲三个重新独立的国家。 鉴于三国诸多的共同点,笔者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介绍给读者。 国内关于三国的信息和资料有限,尽管笔者努力对读者可能感兴趣的问题做出回答,但仍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李兴汉 2000年2月于北京

目录

导言
**章 国土与人民
**节 自然地理
  一 地理位置
  二 行政区划
  三 地形特点
  四 河流与湖泊
  五 气候
 第二节 自然资源
  一 矿物
  二 森林
  三 动物
 第三节 居民与宗教
  一 面积和人口
  二 语言
  三 宗教
第四节 民俗与节日
  一 生活习俗
  二 众多的民族节日
第二章 简史
 **节 民族起源和形成
 第二节 被奴役、分割的封建制度时期
 第三节 沙俄统治和两种政权交替时期
  一 沙俄统治时期
  二 两种政权交替时期
 第四节 资本主义的独立发展时期
 第五节 并入苏联时期
  一 并入苏联
  二 入盟后的政治、经济制度
 第六节 重新独立
第三章 政治
第四章 经济
第五章 军事
第六章 教育、科技、文艺、卫生
第七章 外交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兴汉,副研究员。1942年6月3日出生。1960-1964年在黑龙江大学外语系俄罗斯语言专业学习。1964-1981年在中联部苏联研究所工作。1981-2002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工作。1991年以前,主要从事苏联对外政策研究,重点研究其对外经济政策。1991年以后,主要研究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的政治、经济和外交政策。写有《波罗的海三国国情研究》、《波罗的海三国的独立与苏联的解体》等多篇调研报告和论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