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屠格涅夫文集:僻静的庄园

包邮屠格涅夫文集:僻静的庄园

屠格涅夫文集

1星价 ¥15.8 (7.9折)
2星价¥15.8 定价¥2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53272422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80
  • 出版时间:2000-11-01
  • 条形码:9787532724222 ; 978-7-5327-2422-2

目录

安德烈·科洛索夫
三幅肖像
好决斗的人
佩图什科夫
三次偶遇
僻静的庄园
客栈
叶尔古诺夫中尉的故事
怀表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那天晚上,库兹马·瓦西里耶维奇·叶尔古诺夫又一次给我们讲述了他的故事。他每个月照例都要重复一遍这个故事,每次我们都会听得津津有味,尽管这个故事的所有细节我们差不多已经能倒背如流了,可是听起来总是那么新鲜。如果可以打个比方的话,故事本身好比树干,它的细枝末节就在那上面越长越多,好比菌子在树墩上不断繁殖一样。我们十分了解我们这位伙伴的性格,所以听故事时从不插嘴,不去补充那些他吞吞吐吐不愿多讲的细节和遗漏之处。可是自从库兹马·瓦西里耶维奇死后,再没有人会讲他的故事,所以我才下决心把它写出来
让大家知道。

这是四十年前的事情,那时候库兹马·瓦西里耶维奇正当青春年少。据他自己回忆说,他当时是个衣冠楚楚的翩翩少年,面色白里透红,嘴唇红润,头发鬈曲,眼睛像鹰一般敏锐。尽管我们在他身上丝毫也找不到他说的那些特征,但还是相信了他的话。在我们眼里,库兹马·瓦西里耶维奇是个外表极其平常、面孔质朴并带有倦容、身体粗重的普通人。不过话又说回来,不论多么漂亮的外表,都会被岁月老人无情的手弄得很丑陋!不过爱好打扮的特征倒是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他上了年纪还爱穿小裤脚管踏脚裤,臃肿的身子用皮带紧紧勒住,后脑勺上的头发剃得短短的,额头上挂着一绺绺鬈发,胡须用波斯染料染过,不过这样一染,胡子并没有变黑,而是带了几分深红,甚至微微发绿。尽管如此,库兹马·瓦西里耶维奇依然不愧为令人尊敬的贵族,不过打朴烈费兰斯牌时他总喜欢偷偷瞧一眼旁边的人,也就是偷看人家手里的牌;不过他这么做与其说是由于贪婪,不如说是出于节约,因为他不喜欢白白浪费钱财。这些题外话我们就到此打住,还是言归正传吧。

事情发生在春天,地点在尼古拉耶夫,当时这还是个新城市,库兹马·瓦西里耶维奇奉命到那儿执行任务(他是海军中尉)。他是个办事牢靠、作风严谨的军官,上级委派他前去监督一项海军建筑工程,并且时常交给他相当可观的一笔笔款项,为了保险起见,他常常把这些钱藏在皮腰带里,随身带着。库兹马·瓦西里耶维奇不愧是以谨慎闻名的人,尽管他年纪轻轻,举
止却堪称楷模;他谨慎地避开各种轻狂之举,既不赌牌,也不酗酒,甚至对社交活动也敬而远之,以致同伴们纷纷给他起外号,规矩一些的人把他称作害羞的大姑娘,放肆一些的人干脆就叫他窝囊废、温吞水。库兹马·瓦西里耶维奇只有一个弱点,那就是非常爱慕女人,是颗多情的种子。不过即使在这方面他也善于自制,从不放纵自己作出任何“轻率的举动”。他每天早起早睡,兢兢业业地履行职责,惟一的消遣便是黄昏时分到尼古拉耶夫郊外去散步,每次都走得很远。他不爱看书,因为害怕那会使血液往头上冲;每年春天他照例要服用一种特制的汤药,免得血太旺了。库兹马·瓦西里耶维奇总是穿上军装,用心把自己收拾得干净利落,然后迈着庄重的步子绕着果园篱笆溜达。他叫常停下脚步,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摘一朵小花留作纪念,从中享受到些许乐趣;然而只有当他遇上“小天使”,也就是肩上披着坎肩,裸露的纤手上拿着小包袱,头上裹着花头巾,匆匆赶回家的小市民阶层的标致少女,他才感到格外快乐。虽然他春心萌动,情意绸缪,但言谈举止却非常持重得体,从不主动和“小天使”打招呼,而是彬彬有礼地朝对方微微一笑,然后就久久地目送着她远去……接下来便是深深地叹息一下,又迈着庄重的步子走回家去。回到家里便坐在窗前胡思乱想,一坐就是半个小时,手里拿着一只海泡石大烟斗,小心翼翼地抽着劲儿很大的烟叶,这只烟斗是他的教父——一个德国籍的警察局长送给他的。他就这么一天天过日子,谈不上快乐,也算不得苦闷。

二十三
库兹马·瓦西里耶维奇睁开了双眼。天已经亮了,四周静悄悄的……他闻到一股醋和薄荷的气味。他身体上方和身边有一个白乎乎的东西,他仔细一看,原来是床上挂着的帐子。他想
抬起头来……可是抬不起;想抬手……也动不得。这是怎么回事呢?他垂下眼睛——眼前直挺挺地躺着一个长长的身子,上面盖着一条棕色镶边的黄色毛毯。原来这个身子正是他库兹马·瓦西里耶维奇自已。他试图大声喊叫……但是喊不出声音。他又试了一下,使出全身力气……结果在他鼻子底下只发出一阵微弱的、颤动的呻吟。他听到沉重的脚步声,随即有一只青筋突起的手一把撩开了帐子。一个身穿打补丁的军大衣、头发花白的残废军人站在床前凝神望着他……他也望着这个残废军人。一只锡制的杯子凑到了库兹马·瓦西里耶维奇的嘴边,他贪婪地喝了一些凉水。于是他的舌头就活动起来了。
“我在哪里?”库兹马·瓦西里耶维奇问。那个残废军人又望了他一眼,随即就走开,过后带了一个穿深色军服的人进来。“我在哪里?”库兹马·瓦西里耶维奇又问了一遍。“好了,现在他脱险了,”那个穿深色军服的人说。“您在军医院里,”他继续大声说道,“但是您必须安静地躺着才行,说话对您没有好处。”库兹马·瓦西里耶维奇感到纳闷,但是立刻又晕晕乎乎,什么也不知道了……
第二天早晨大夫来了。库兹马·瓦西里耶维奇苏醒过来,大夫祝贺他获得新生,并吩咐护士把他头上裹着的纱布换一下。
“怎么?我的头?难道我……”
“您千万别说话。您千万不能激动,”大夫打断了他的话。“安安静静地躺着,感谢上帝吧。敷布在哪儿,波普廖夫金?”
“可是钱在哪儿……公家的钱……”
“哎呀!他又开始说胡话了。再加点儿冰吧,波普廖夫金。”
二十四
又过了一个星期,库兹马·瓦西里耶维奇已经基本康复,大夫们认为可以把他所遭遇的事情告诉他。下面就是他听到的事情经过。
六月十六日晚上七点钟,他*后一次去弗里茨太太的家,六月十七日吃晚饭的时候,也就是一昼夜之后,有一个牧羊人在距离尼古拉耶夫两俄里的赫尔松大路旁边的一个峡谷里发现了库兹马·瓦西里耶维奇,他脑袋被砍伤,脖子上有深红色的伤痕,已经不省人事。他身上制服和背心的钮扣都被解开了,所有的口袋全都翻了过来,他的帽子和佩剑不见了,装钱的皮腰带也不知去向。从被践踏的草地,从沙土中的一条宽宽的印迹可以断定,这位不幸的中尉是被人拖到峡谷里的,到了这儿以后,才被人砍伤了脑袋,不是用斧头砍的,而是用马刀砍的,或许用的就是他的那把佩剑。从大路到这里的印迹上丝毫也没有血迹,可他的脑袋周围却有一大摊血。毫无疑问,凶手一定是先给他下了药,让他昏昏沉沉,随后又企图把他掐死,他们趁着黑夜把他弄出城来,拖到这个峡谷里,又给了他致命的一击。库兹马·瓦西里耶维奇凭着铁一般强健的体格才活了下来。七月二十二日,他终于苏醒过来,那已经是五个星期以后的事情了。
二十五
库兹马·瓦西里耶维奇立刻把他遭遇到的不幸向上级长官作了汇报,他把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作了口头和书面的陈述,还说了弗里茨太太家的地址。警察搜查了这个地方,可是在那儿
什么人也没有找到,罪犯已经逃之天天。警察只抓到了房东,但那只是个年老耳背的小市民,从他嘴里没问出什么名堂。这个老头住在另外一个街区,他只知道四个月以前他把自己的房子
租给了一个有护照的犹太女人,那女人名叫施穆利或是施穆利克;这件事他当时就到警察局去登记过了。据他说,后来又有一个女人来和她同住,这个女人也有护照,但是她们两人的职业却不得而知;是否还有其他人跟她们住在一起,他没听说过,也无从知晓。他雇来打扫院子和看门的小伙子不知是到敖德萨去了还是去了彼得堡,后来新雇的一个看门人是将近七月一日才来的。随后又在警察和周围一带的居民中间进行了调查,结果只了解到这个施穆利克太太和她的同伴(真名是弗里德里希·本格尔)大约在六月二十日就离开了尼古拉耶夫,但是她们的去向
却没人知道。那个袖口上有三颗扣子,长着茨冈人面孔的神秘男人和那个头发浓密、皮肤黝黑的外国姑娘,没有人见过。库兹马·瓦西里耶维奇一出院就直奔给他带来不幸的那所房子,来
到他和科里布利交谈的那个小房间。那里依然散发着一股麝香气味,还发现了另外一扇神秘的门;他第二次去找科里布利的时候,这扇门旁边正好摆着那张沙发,不用说,凶手就是从这扇门里进来,从背后把他掐住的。库兹马·瓦西里耶维奇提出了正式控告;法院也着手审理这件案子。几份编了号的公函和指令发往各处;随即就来了合乎手续的回复,证明这些文件都已寄
到,并且作了必要的答复……这件案子就到此为止了。那几个嫌疑犯始终查不出下落,被盗公款一千九百十七卢布以及几个戈比的纸币和金币也无影无踪,这在当时并不是一个不足挂齿的小数目啊!为此库兹马·瓦西里耶维奇不得不分期赔款,整整赔了十年,直到沙皇下达了恩惠谕旨才把这笔孽债一笔勾销。
……

作者简介

屠格涅夫(1818-1883),出生于贵族家庭,彼得堡大学毕业后到德国留学,研究黑格尔哲学。早年醉心于浪漫主义诗歌。在别林斯基的思想影响下,发表了反农奴制的《猎人笔记》,走上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他曾担任《现代人》的撰稿人。一八八三年,屠格涅夫在巴黎病逝。《父与子》是他*著名的长篇小说。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