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邮巴别塔的重建与解构:解释学视野中的翻译问题
1星价
¥22.0
(4.8折)
2星价¥22.0
定价¥4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811120135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小16开
- 页数:370
- 出版时间:2005-10-01
- 条形码:9787811120134 ; 978-7-81112-013-4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从解释学角度探讨“翻译”问题的哲学著作。通过对不同形态的“原本中心论”意识的考察,它展示了“语词世界”与“概念世界”、“解释学真理”与“逻辑真理”之间的复杂关系,提出了以“居间存在”概念来扬弃“在者”形而上学的方案,并引出了“概念栖身于词语世界”、“概念栖身于特定的思想制度”等解释学结论。凭借“ 翻译 ” 这一方便的视角 , 本书还用大量的篇幅把对中国传统思想的讨论纳入到解释哲学的论域。对那些关注哲学( 尤其是解释学哲学) 、语言学、中国传统思想、现代性与后现代理论的读者 , 本书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录
导 论 “概念世界”和“语词世界”
**节 “原本中心论”及其语言观问题
一、传统翻译理论中的“原本中心论”意识
二、传统哲学实在论的“原本中心论”意识
第二节 “解释学真理”与“逻辑真理”的张力问题
一、“逻辑”取代原初的“逻各斯”的历史
二、“解释学真理”的重要含义:概念栖身于语词世界
第三节 “唯一的”现代性语言与“复数的”传统语言
一、现代性语言的“至上”(meta-)地位
二、有的传统不再“言说”
三、对“元解释学”的质疑
四、让传统言说的条件
第四节 解释学哲学的“根”:inter-esse概念
一、作为理性形而上学概念典范的“在者”概念
二、对“存在”问题的生存论-现象学-解释学理解
三、inter-esse:从“旨趣”概念到“居间存在”概念
第五节 本书的基本结构
**章 “翻译”如何是个哲学问题?
**节 两类翻译定义和两类翻译理论
一、狭义翻译概念和广义翻译概念
二、狭义翻译之学和广义翻译之学(普遍解释学)
第二节 翻译研究的源头性问题:“原本/译本”之间的“/”
一、“原本/译本”的二项式与“三人解释共同体”
二、翻译之难——“原本/译本”之间难以逾越的“/”
第三节 翻译研究的“自然态度”:旨在超越“/”的规范性诉求
一、自然态度之一:原本中心论的翻译伦理
二、自然态度之二:旨在成为工艺学的翻译技术理论
三、拒绝自然态度:哲学翻译研究的起点
第四节 20世纪哲学翻译研究的轮廓
一、20世纪西方哲学翻译理论文献概览
二、20世纪语言哲学涉及“翻译”问题的若干范例
(一)卡尔纳普的“翻译”概念
(二)奎因的“翻译不确定性”理论
(三)翻译:在“概念图式”或“范式”之间
三、 20世纪解释学涉及“翻译”问题的若干范例
四、翻译理论的若干基本话题及其联系
(一)“原本/译本”主题
(二)“对等性”暨“可翻译性”主题
(三) “不可译性”主题——翻译的不确定性或不可通约性
(四)意译与直译(free-vs-literal)
(五)“一切写作都是翻译”
第二章 单数的语言和复数的语言
**节 上帝的“Gift/gift”(毒药/礼品):从神圣语言到复数的语言
……
第三章 原本中心论
第四章 译本何为?入土别生枝干!
第五章 “翻译”如何使“哲学”成为一个问题?
附 录
处于传统与现代紧张关系中的文本流通
一、面对“普通语言”的压力——翻译或者死亡
二、 翻译结构的单向性——外向翻译与内向翻译的区别
三、外向翻译居于主导的近现代西方
四、内向翻译居于主导的近现代中国
五、 从汉语“译”字的方位含义嬗变看中国传统“中心-边缘”意识的转移
(一) “译”字在先秦“方位名称衍生系统”中的地位与“中国中心意识”
(二) “译”字在佛经翻译时期成为通名以及对“中国中心意识”的初次解构
六、内向翻译给中国现代传统带来的新特征提问之难
一、澄清一个话题
二、复述与“图书馆意识”
三、独白与“在异域中逗留”
参考文献
后 记
**节 “原本中心论”及其语言观问题
一、传统翻译理论中的“原本中心论”意识
二、传统哲学实在论的“原本中心论”意识
第二节 “解释学真理”与“逻辑真理”的张力问题
一、“逻辑”取代原初的“逻各斯”的历史
二、“解释学真理”的重要含义:概念栖身于语词世界
第三节 “唯一的”现代性语言与“复数的”传统语言
一、现代性语言的“至上”(meta-)地位
二、有的传统不再“言说”
三、对“元解释学”的质疑
四、让传统言说的条件
第四节 解释学哲学的“根”:inter-esse概念
一、作为理性形而上学概念典范的“在者”概念
二、对“存在”问题的生存论-现象学-解释学理解
三、inter-esse:从“旨趣”概念到“居间存在”概念
第五节 本书的基本结构
**章 “翻译”如何是个哲学问题?
**节 两类翻译定义和两类翻译理论
一、狭义翻译概念和广义翻译概念
二、狭义翻译之学和广义翻译之学(普遍解释学)
第二节 翻译研究的源头性问题:“原本/译本”之间的“/”
一、“原本/译本”的二项式与“三人解释共同体”
二、翻译之难——“原本/译本”之间难以逾越的“/”
第三节 翻译研究的“自然态度”:旨在超越“/”的规范性诉求
一、自然态度之一:原本中心论的翻译伦理
二、自然态度之二:旨在成为工艺学的翻译技术理论
三、拒绝自然态度:哲学翻译研究的起点
第四节 20世纪哲学翻译研究的轮廓
一、20世纪西方哲学翻译理论文献概览
二、20世纪语言哲学涉及“翻译”问题的若干范例
(一)卡尔纳普的“翻译”概念
(二)奎因的“翻译不确定性”理论
(三)翻译:在“概念图式”或“范式”之间
三、 20世纪解释学涉及“翻译”问题的若干范例
四、翻译理论的若干基本话题及其联系
(一)“原本/译本”主题
(二)“对等性”暨“可翻译性”主题
(三) “不可译性”主题——翻译的不确定性或不可通约性
(四)意译与直译(free-vs-literal)
(五)“一切写作都是翻译”
第二章 单数的语言和复数的语言
**节 上帝的“Gift/gift”(毒药/礼品):从神圣语言到复数的语言
……
第三章 原本中心论
第四章 译本何为?入土别生枝干!
第五章 “翻译”如何使“哲学”成为一个问题?
附 录
处于传统与现代紧张关系中的文本流通
一、面对“普通语言”的压力——翻译或者死亡
二、 翻译结构的单向性——外向翻译与内向翻译的区别
三、外向翻译居于主导的近现代西方
四、内向翻译居于主导的近现代中国
五、 从汉语“译”字的方位含义嬗变看中国传统“中心-边缘”意识的转移
(一) “译”字在先秦“方位名称衍生系统”中的地位与“中国中心意识”
(二) “译”字在佛经翻译时期成为通名以及对“中国中心意识”的初次解构
六、内向翻译给中国现代传统带来的新特征提问之难
一、澄清一个话题
二、复述与“图书馆意识”
三、独白与“在异域中逗留”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知识分子的幽灵
¥20.5¥39.8 -
我所不理解的生活-纪念珍藏版
¥10.5¥29.8 -
茶经(黑白版)
¥11.1¥48.0 -
经典常谈
¥6.2¥14.8 -
中国馔馐谭
¥12.0¥23.0 -
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梁晓声解读中国人文化心理的重磅新作
¥18.1¥39.8 -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8.5¥25.0 -
被颠覆的文明-我们怎么会落到这一步-(升级版)
¥13.6¥42.0 -
大家小书:苏辛词说
¥12.2¥26.0 -
经典常谈
¥13.7¥39.8 -
寻味中国
¥15.1¥38.0 -
瓷都拾遗-景德镇瓷业习俗
¥10.6¥30.0 -
徐志摩和新月诗人-摇晃的梦想-侧看民国
¥13.5¥39.0 -
国学入门
¥15.4¥48.0 -
替时代写生·日记里的胡适(八品)
¥13.5¥39.0 -
中国文明的密码/何新文选
¥15.4¥48.0 -
瓢箪鲶闲话
¥10.7¥36.0 -
柏杨杂文精选集-吓人的国粹教育
¥10.1¥24.0 -
树荫的温柔-亘古人类激情之源
¥15.0¥39.0 -
黄河上的古都
¥16.6¥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