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习惯是怎么培养出来的-400所学校习惯活动案例精选

包邮好习惯是怎么培养出来的-400所学校习惯活动案例精选

1星价 ¥12.0 (4.1折)
2星价¥12.0 定价¥2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200064564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它
  • 页数:328
  • 出版时间:2006-05-01
  • 条形码:9787200064568 ; 978-7-200-06456-8

本书特色

《好习惯是怎么培养出来的:400所学校习惯活动案例精选》主要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基础调研构成,书中活动设计涉及北京、广东、广西、云南、浙江、山东、河南、河北等十余个省市和地区。在广泛征集教师对学生进行习惯培养案例的基础上,筛选出了活动设计39篇、案例28篇,总计67篇。所入选的稿件无论是活动设计,还是案例,都是从做人、做事、学习三方面来组材,都是从一个个小问题切入,所反映的是对做人、做事和学习的深刻理解和对培养好习惯的不懈探索。这些洋溢着一线教师的鲜活气息的文章,深化了课题研究的理论,拓展了课题研究的实践,而专家的点评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该书在内容编排上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做人、做事和学习。每个部分根据不同提供了若干活动设计和案例,富有专家点评等板块,条理清晰,语言通俗流畅,可读性很强。 该书的主要特点如下: 该书由机构和专家、学者在对全国十余个省市调研和征集的基础上,由一线教师从做人、做事、学习三方面组材,该书案例真实,给家长、教师提出了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2.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该书中的活动设计从十余个省市的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地征集的156个活动设计中精选出来,针对每个习惯培养的活动设计,专家作出了点评,另还在做人、做事、学习等不同部分的活动设计后面富有相关案例以及专家对案例的进一步分析,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可读性。 该书涉及少年儿童的学习习惯、做人习惯、做事习惯,等等,语言通俗易懂,有较强的可读性。

内容简介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是共青团中央所属的,国家级专门从事青少年研究及相关领域开发的科研和信息服务机构。其主要职能是:为国家及有关部门制定青少年政策、法规和发展战略,为青少年工作机构决策和青少年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信息服务;编著、出版青少年研究类图书、刊物;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对青少年工作者及青少年进行培训等。《好习惯是怎么培养出来的:400所学校习惯活动案例精选》是该中心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十五”重点课题——“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课题的重要研究成果。

目录

学会做人
导语 孙宏艳

活动设计
知父母、爱父母
菁菁芳草报春晖
感受真诚语言的魅力
悄悄交友助人
学会关爱
培养诚实品质
喊出诚信心底话
我的作业我负责
抽屉干净我能行
我帮小亮出主意
“责任大使”在行动
“锻炼处方”助成长
学会坚持
坐的艺术


教育案例
在家也要做个好孩子
化解仇恨
给孩子一份责任
寻找“偶像”,提高责任指数
发挥网络教育功能
一个经常逃学的男孩
走出抑郁
爱他。就要信任他
卫生行为的矫治

学会做事
导语刘秀英
活动设计
马路不是游戏场
书是我们的好朋友
分享快乐,学会诚信
网络改变生活
做时间的主人
把握生命的每一分钟
我文明,我快乐
礼貌地向别人问好
争当“友爱合作”小公民
我体验我关注我快乐
我是小小理财家

教育案例
批评学生的细微艺朱
苹果疗法
我是小小驾驶员
杨杨的转变
我把学生当“大人”
油渍的“惩罚”
让棋子“回家”
收集“谢谢!”
校园里的小主人
“倾听”是一把金钥匙

学会学习
导语张梅玲
活动设计
我读书,我快乐
让阅读充满乐趣
我和好书做朋友
穿越时光隧道
小小服装展示会
变废为宝大比拼
鸡毛信
学用筷子
我与植物做朋友
小心身边的“定时炸弹”
变废为宝贡献大
我和大自然手牵手
零食“特工队”
我是小小营养师

教育案例
体验成功
抵抗书写病变
以心呼唤心
小调整,大收获
让作业更富有“情趣”
引导学生“善问”
乌龟的启发
亮亮的兴趣怎么没了
小斌斌进步了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知父母、爱父母 活动目的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王子” ,是全家人的焦点。孩子上学没有带齐学习用具,老师问其原因,90%以上的孩子把责任推给父母,而父母们也乐于接受,还再三向老师解释与孩子无关,这就造成了孩子没有责任心,不愿意承担责任。通过开展“知父母、爱父母”的系列活动,使孩子们知道父母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的辛劳,了解他们对自己寄予的希望和培养教育自己的苦心,感受家人给予自己的关爱,从而懂得关心、体谅父母,同时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活动内容及实施步骤 1.学习与体验 (1)结合《品德与社会》中《家人的爱》一课,学生通过向父母、长辈了解自己名字的由来和含义,请父母、长辈讲一讲辛勤养育自己的故事,并了解父母、长辈看到自己进步时的感受,体会和理解父母在培养自己时的良苦用心及辛劳。 (2)体验:孩子们挑选一个生鸡蛋,带到学校精心呵护一天,要做到让鸡蛋完好无损。事后,孩子们互相交流呵护鸡蛋的体验和感受,并写成日记,使孩子们体会到精心呵护一个生鸡蛋是多么的不易。并由此思考家人养育自己的不易,全家人形成情感共鸣。 (3)计算公式:精心呵护生鸡蛋的一天(辛苦)×365(天)×孩子的年龄 这是从孩子出生到现在得到父母精心呵护的公式,从这个公式中让孩子们推想出父母在养育自己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 2.观察与思考 (1)在周末让孩子观察父母一天中都为自己做了些什么事情,并详细记录下来。孩子每天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为孩子做的很多事情,孩子都习以为常,感觉不到这份特殊的关爱。通过记录,他们会惊奇地发现,原来父母每天都替自己做这么多的事情,从而体会父母的辛苦。 (2)周一,孩子们一起汇总观察结果,老师写在黑板上,孩子们看到一黑板的记录会有很多感想。 (3)思考:父母给了自己无私的爱,不求任何回报。作为子女,要不要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通过小小辩论会,让孩子知道要知恩图报。 3.换位体验 利用周末让孩子也做一天“父母”,照顾做“孩子”的父母,为他们洗衣做饭,陪伴他们读书学习,管教不听话的“孩子”,使他们体会做父母的不易。 4.积极行动 经过以上环节,孩子们已经对父母的辛苦有了充分的了解,让孩子在家中选择一个家庭服务岗,每天坚持做。一个月后,父母填写反馈表,孩子们互相交流,评选出“孝敬父母星”。 活动效果反馈 1.孩子们通过了解父母、体验父母的辛苦,真正理解父母在教育自己的过程中的良苦用心,决心从现在起要关爱家人、孝敬父母。 2.三月八日是“国际妇女节”,孩子们把自己写的《由保护生鸡蛋想到的……》文章读给妈妈昕,父母们非常感动,有一位母亲是一边哭一边听女儿把文章读完的。 3.孩子们积极参与此次活动,在一次次的体验——思考——体验—— 实践的过程中懂得了关心、体谅父母,并积极在家中承担责任,立足家庭服务岗,做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4.通过此次活动,父母们反响很大,“孩子听话了很多”,“孩子懂事了”,“孩子积极帮助父母做家务”,“孩子更加懂礼貌了”,“孩子懂得孝敬长辈了”等等。 活动时间要求 1.从“学习与体验”,“观察与思考”,再到“换位体验”大约需要两周时间,这个活动*好在三八妇女节前两周进行。 2.选择家庭服务岗,评选出“孝敬父母星”,这项活动需要一个月时间。 3.将家庭服务岗活动贯穿一个学期,每月评一次“孝敬父母星”。 适用年级 小学三年级 注意事项 1.在保护生鸡蛋的过程中,学生很有可能不成功,要事先让孩子讨论一下如何保护,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如果孩子在保护生鸡蛋过程中不小心弄碎了鸡蛋,教师要及时引导,让学生了解失败的原因及好的方法。父母也要多配合,且不可在这个过程中弄虚作假。 2.在换位体验过程中事先要得到父母们的支持,在体验过程中给予孩子更多的历练。 活动设计提供者: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小学 苑伟 P7-10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