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中国科学翻译史
读者评分
4.9分

中国科学翻译史

1星价 ¥88.0 (5.5折)
2星价¥88.0 定价¥160.0
商品评论(22条)
ztw***(三星用户)

对了解翻译史很有价值

精装一大本,内容详实,对于了解中国科技翻译史很有价值。

2022-03-08 00:52:56
0 0
LZY***(三星用户)

清代以后得资料居多

2021-11-18 15:38:24
0 0
图文详情
  • ISBN:731201177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651
  • 出版时间:2006-04-01
  • 条形码:9787312011771 ; 978-7-312-01177-1

本书特色

全书80万字,总达651页,16开布面精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年1版1印,国家“十五”重点图书
内容丰富——在科学笔译史中不仅论述外译中的历史,也有专编论述中译外的历史。同时对于研究难度较大的数千年科学口译史,也做了较系统的发掘,并有脉络清晰的论述。如此全方位、大纵深地论述科学翻译史的专著在国内实属少见。
史料翔实是本书另一特点。仅以口译史为例,不仅全面介绍了外交、外贸、教育、科技及军事等各个领域的译人与译事,在元明以后,还重点介绍了译才的培养机构,对于同文馆的创设与发展,其近代外交翻译人员的培养,则尤为详尽,渗透了著者于史料钩沉过程中所耗费的心血。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令人信服的对比性研究,是本书的又一特点。在外译中的笔译史部分,对于明末清初、清末与民国3个时期的译书数量,进行了比较准确的统计。对各翻译机构出版译书数量以及中译外各时期的译书数量等,同样有定量的描述。而正是定量的描述才使分期的观点有血有肉,并持之有据。

友情提示:本书扉页或封底处有出版商所盖的特价章,介意的读者请慎拍

本书是首部系统研究中国科学口译史与笔译史的专著,大纵深,多角度地论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中国科学翻译史。
全书由四编组成:
首编为译科口译史,以历史时期为纲,论述遍涉外交、外贸、军事、科学与政治等领域的重大口译事件、口译人物与译才培养等。对清末同文馆等培养的二百余名外交翻译官员作了深入的发掘,对其中的佼佼者均有详尽的介绍;对明清翻译科学西方口译人员,如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傅兰雅等的历史贡献予以客观报道;对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重要历史事件的口译人员首次进行系统发掘与报道。
二、三两编是外国科学文献笔译为中文的历史,以外译中的附庸期、萌芽期、成长期与形成期为经,以翻译出版机构、翻译人物、翻译成果以及翻译方法与理论等为纬,进行了全面的论述。重点探究与报道重要的翻译出版机构及其出版物,如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商务印书馆、中华局与正中书局等;对明末清初、清末与民国3个时期的译书数量有详尽的分析统计;对科学译人、双语与多语科学辞典、科学翻译理论的发轫与发展进行了尽可能的发掘与介绍。
末编为中国科学文献笔译为外文的历史,在简论中译外历史的分期后,主要从译书的学科品种与翻译人物及其译书两个方面分别论述,*后扼要论述了所译中国科学文献对西方各国与日本的影响。
本书适合翻译、外交与外语等领域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外语与科学史专业师生参考读物。

内容简介

中国科学翻译史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黎难秋

目录

序言
绪论
**编 中国科学口译史
**章 总述
第二章 汉代以前(前206年之前)的口译活动
**节 汉代以前的外交机构与外交活动
第二节 汉代以前的翻译官员与翻译活动
第三章 汉代(前206~公元220年)的口译活动
**节 汉代的外交官员与翻译官员
第二节 汉代的外交与翻译活动
第四章 隋代(581~618年)的口译活动
**节 隋代的外交机构与官员
第二节 隋代的外交与翻译活动
第三节 隋代的外贸与翻译活动
第五章 唐代(618~907)的口译活动
**节 唐代的外交活动
第二节 唐代的外交与翻译官员
第三节 唐代外交活动中的译事
第六章 宋代(960~1279年)的口译活动
**节 宋代的外交活动
第二节 宋代涉外机构与官员
第三节 宋代外交、外贸活动中的译事
第七章 元代(1279~1368年)的口译活动
**节 元代的外交机构与外交翻译官员
第二节 元代外交过程中翻译活动举例
第八章 明代(1368~1644年)的口译活动
**节 明代外交活动简述
第二节 明代外交翻译机构与官员
第三节 《明史》中所见翻译活动举例
第四节 郑和七下西洋的口译人员
第五节 明代翻译科学书籍的口译人员
第六节 明代口译人员的培养
第九章 清代(1644~1911年)的口译活动
**节 清初口译人员的培养
……
第十章 民国时期(1912~1949年)的口译活动
第二编 中国科学笔译史——外译中(一):汉至清(前206~公元1911年)外国科学文献的翻译
第十一章 汉晋至唐宋(前206~公元1279)外国科学文献的翻译
第十二章 元至明初(1279~1398)外国科学文献的翻译
第十三章 明末至清初(1573~1795)外国科学文献的翻译
第十四章 清末(1821~1911年)外国科学文献的翻译
第三编 中国科学笔译史——外译中(二):民国时期(1912~1949年)外国科学文献的翻译
第十五章 民国时期外国科学文献翻译概述
第十六章 民国时期科学翻译出版机构
第十七章 民国时期科学翻译人员
第十八章 民国时期科学翻译成果
第十九章 民国时期科学翻译理论方法述评
第二十章 民国时期译名统一至双语、多语专科辞典
第四编 中国科学笔译史——中译外
第二十一章 中国科学文献日译史
第二十二章 中国科学文献西译史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作者简介

黎难秋,1938年生。祖籍广东中山。研究馆员。1962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1985~1987年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图书馆信息科学研究生院进修访问。先后在研究所、工厂工作,1978年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系任讲师,后任校园书馆馆长,开设“科学英语翻译”等多门课程。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科学院科技翻译协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曾任安徽大学等3所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技翻译》、《图书情报工作》等5种刊物的副主编、编委。曾赴香港中文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讲学,多次赴美国及中国台湾和香港进行学术交流与访问。研究领域先后为无线电导航系统、图书馆文献信息与翻译史,研究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安徽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安徽图书奖三等奖及安徽省科技情报成果一等奖等。出版中英文图书十余种(含合作),翻译史著作有《中国科学文献翻译史稿》、《中国口译史》与《中国科学翻译史料》等。发表文章百余篇,翻译史内容占半。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