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中国气象史-近代前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7504643904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64
- 出版时间:2006-06-01
- 条形码:9787504643902 ; 978-7-5046-4390-2
本书特色
由海峡两岸气象学者历时10多年合作共同编著的中国气象史料书籍《中国气象史-近代前》一书,该书是由大陆气象学者洪世年和台湾气象学者刘昭民两位老先生为主以及其他国内老气象学者们共同编写的。该书32万字,著作跨越时间长,内容广泛,考订认真严谨,具有气象通史性质,对中国古代和近代气象科学事业的成就和发展进行了阐述,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气象科学史书。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上、下篇,上篇对自殷商时代起分朝代对三千多年间我国天气、气候、物候和大气物理现象与气象记录和气象观测仪器和天气预报发展等均做了分析考证,下篇对中国的气候、农业气象、林业气象、天气预报的演进、人工影响天气、和应用气象等专业气象史分别进行了考证和论述,这是我国老气象专家们在没有资助和完全依靠个人自费情况下出版的,他们不顾年事以高,奔忙于海峡两岸的图书馆、档案馆,经过10余年时间编写了该书,该书稿其后又历经10年波折坎坷,终得公开出版发行,完成了海峡两岸老气象工作者的一个心愿。该书可为国内外气象科学史和自然科学史等领域的研究学者和有关科研业务人员提供了气象史志资料研究参考。
目录
**章中国气象史之特征
第二章殷商时代
——对各种天气现象有仔细的观察,并留下世界*早的气象记录
**节对风之称呼和观察
第二节对云之称呼和观察
第三节雨和雨的来向
第四节其他各种天气现象之记载
第五节殷商时代的气象记录
第三章周朝和先秦时期
——开始观察自然界之景象和物象预报天气,区分八种风向和四种云状
**节对天气现象之解释
第二节关于风和云之分级和分类
第三节水文循环原理之描述
第四节预报气象的方法
第五节医疗气候学方面的知识
第六节节气物候发展之情况
第七节周朝初年的一次激烈风暴记录
第四章汉代
——完成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物候,并发明湿度计和风向风速器
**节风的观测和仪器之发明
第二节湿度之观测和仪器
第三节降水理论
第四节对光象和雷电之记载和解释
第五节天气预报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
——利用天平式湿度计预测晴雨,改相风铜乌为相风木乌
**节天平式湿度计之进一步应用——预测晴雨
第二节改相风铜乌为相风木乌
第三节一些降水理论
第四节其他一些天气预报的方法
第六章隋唐至五代
——风的观测技术和光象研究有极杰出之成就
**节风的观测仪器之创造和风的观测技术
第二节光象观测上之伟大成就
第三节天气预报之方法
第四节杰出军事气象学家——裴行俭和李想
第五节预报风雨专书——《相雨书》
第七章宋金元时期
——一度气象学术的蓬勃发展
**节风的观测与仪器
第二节对天气现象和雷电现象之解释
第三节对大气光象之认识和解释
第四节首创雨量和雪量之观测技术和计算方法
第五节有关梅雨、舶牌风、龙卷风之记载
第六节天气预报方法
第七节广舆图之占验篇
第八节沈括对气候变化和物候之创见
第九节激烈风暴使两次征日军事失败
第八章明代
——在雨量观测及航海气象上有很大的进展,并开始有云图问世
**节雨量之观测
第二节航海气象和天气预报之发展
第三节《田家五行》中的农业气象谚语
第四节云图之使用
第五节海市蜃楼深入探讨
第六节气候和物候方面的论述
第九章清代
——消雹方面有较大之成就
**节利用云图进行天气预报
第二节《天经或问》——我国气象学的启蒙著作
第三节消雹技术之成就
第四节气象仪器之创造
第五节《农候杂占》中的农业气象谚语
第六节气候和物候方面的论述
第七节对海市蜃楼之探讨
下篇中国专业气象史
第十章中国气候学史
**节中国古代气候知识产生与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
第二节中国古代气候学知识的内容
第三节中国古代气候学的主要特点与思想体现
第四节我国历史气候的史料及其整理
第五节中国近代气候学的发展
第十一章中国气象观测和仪器的发展
**节发展的简要历史回顾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气象观测网和仪器的发展
第三节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促进我国仪器装备现代化
第十二章中国农业气象发展史
**节中国农业气象科技发展的背景
第二节中国古代农业气象科技的发展与成就(1841年以前)
第三节中国现代农业气象科技的发展
第十三章中国天气预报的演进
**节我国古代的天气预报
第二节明清时代的天气预报
第三节民国时期的天气预报
第四节新中国天气预报的发展
第十四章云物理和人工影Ⅱ向天气试验研究的开展
**节我国早期的云雨观测记载
第二节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试验研究
第三节1966—1976年间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试验研究
第四节改革开放中的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的试验研究
第五节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试验研究成果
第十五章中国应用气象史
**节太阳能利用史
第二节风能利用史
第三节建筑气象史
第四节医疗气象学史
第十六章中国林业气象史
**节我国森林的形成与演变
第二节古代林业科技知识的发展
第三节古代气象知识在林业中的应用
第四节近代林业气象的发展与研究
后记
作者简介
高级工程师。男,1922年2月出生,安徽巢湖人。中共党员。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职于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常务副秘书长。
-
造就适者——DNA和进化的有力证据
¥17.5¥55.0 -
声音简史
¥19.7¥52.0 -
世纪幽灵-走近量子纠缠
¥11.0¥28.0 -
袁隆平口述自传
¥18.3¥51.0 -
数学的魅力;初等数学概念演绎
¥9.4¥22.0 -
昆虫的生存之道
¥12.4¥38.0 -
昆虫采集制作及主要目科简易识别手册
¥16.0¥50.0 -
古文诗词中的地球与环境事件
¥9.4¥28.0 -
科学之死:20世纪科学哲学思想简史
¥19.0¥50.0 -
舟山群岛植物图志
¥16.9¥59.0 -
递归求解
¥9.4¥28.0 -
成语与地理科学
¥10.6¥30.0 -
星空探奇
¥12.7¥39.0 -
几何原本
¥36.6¥93.6 -
通俗天文学(九品)
¥21.6¥48.0 -
怎样解题
¥17.8¥29.0 -
传播.以思想的速度-爱因斯坦与引力波
¥10.3¥29.0 -
勒维特之星-大发现系列丛书
¥5.0¥16.0 -
巧工创物〈考工记〉白话图解
¥9.4¥22.8 -
图解二十四节气知识(新版)
¥25.5¥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