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分
包邮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西方的中国形象

- ISBN:7101051804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78
- 出版时间:2006-07-01
- 条形码:9787101051803 ; 978-7-101-05180-3
内容简介
《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为英国汉学家约·罗伯茨编著,是对19世纪英、美、法、德等西方国家的部分来华人员的著作、手稿、日记以及官方档案进行分类摘编,主要涉及政府与法律、宗教与科学、社会生活、妇女和儿童、经济、军事、旅行、中国人的特性等方面。书中的材料颇具代表性,既可以使我们了解19世纪中国在西方人心目中的形象,窥探到西方人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观点和方法,又可为学者提供进一步研究的资料线索。
本书是对19世纪英、美、法、德等西方国家的部分来华人员的著作、手稿、日记以及官方档案进行分类摘编,主要涉及政府与法律、宗教与科学、社会生活、妇女和儿童、经济、军事、旅行、中国人的特性等方面。中国人未表现出容纳他所代表的基督教的愿望和能力,未表现出放弃孔
子牌位或佛教偶像,而代之以圣徒和圣母画像的愿望的话,那么我完全赞同
他的观点。如果新教徒同意这种观点,并且认为,中国人未能在知识和道德
上迅速接受他们的若干信条,这不利于推行作为“地上和平及对人的良好愿
望”的基督教的伟大真理,这不亚于他们在未作好准备的异教徒心灵之前灌
输几个世纪的教义争辩和教派争吵而毫无结果,如果是那样,我完全赞同他
们的观点。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恰恰是指出中国人的宗教情感。但是,如
果他们所谓的“缺乏宗教情感”是指中国人不渴望不朽,没有对于善和伟大
的尊崇,没有对那些善良和伟大人物的永往直前、永不退缩的献身精神的讴
歌,没有对灵魂的热望和祈求、没有对高尚和神圣事物的敬畏,那么,我的
看法就完全不同了,甚至是截然对立的了。依一般理解,所谓宗教情感,对
人而言,像耳之有听觉,目之有视觉一样自然而然,我们从未听说过一个国
家甚或一个小部落是由聋子和瞎子组成的,因此,不可能存在没有宗教情感
的人群。古伯察自己对中国大地上随处可见的富丽堂皇的庙宇建筑视而不见
,认为这些建筑仅是出于一种“古老的习俗”,可我却坚持如下简单明了的
解释:它们是出于一种强烈的宗教情感而建造的,不管这种情感是怎样地被
误导。是的,在此我还会评论,当古伯察和其他作者们基于心理学的观点而
提出肯定的、过于一般的断言后,再来面对那些更明显的可感触到的事实时
,他们不可避免地要陷入自相矛盾之中。那时,他们便会承认,在中国历史
的漫长过程中,充满着善良和伟大的人们;他们还会承认,英雄主义历来都
在激励中国人为他们信仰的真理和正义而战斗而牺牲。
P36
目录
01马戛尔尼使团:条约前的中国
02政府与法律
03宗教与科学
04十九世纪中叶的叛乱
05社会生活
06妇女和儿童
07经济
08军事
09旅行
10文化
1l关于中国人的特性
参考文献目录
译后记
再版通校后记
作者简介
约·罗伯茨(J.A.G.Roberts),英国汉学家。1933年出生干南安普顿,先服兵役,后进入牛津大学,1959年获历史学学士学住,此后四年在马来西亚任职。1964年赴美国加州大学学习中文,之后同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长期任教干哈德菲尔德大学(UniversityofHuddersfield),从事中国历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除了本书,还编著有《二十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中国历电——从史前到一八〇〇年》《现代中国》等书。
-
知识分子的幽灵
¥20.5¥39.8 -
茶经(黑白版)
¥11.1¥48.0 -
中国馔馐谭
¥12.0¥23.0 -
我所不理解的生活-纪念珍藏版
¥10.5¥29.8 -
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梁晓声解读中国人文化心理的重磅新作
¥18.1¥39.8 -
经典常谈
¥6.2¥14.8 -
寻味中国
¥14.7¥38.0 -
被颠覆的文明-我们怎么会落到这一步-(升级版)
¥13.6¥42.0 -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8.5¥25.0 -
大家小书:苏辛词说
¥12.2¥26.0 -
经典常谈
¥13.7¥39.8 -
瓷都拾遗-景德镇瓷业习俗
¥10.6¥30.0 -
徐志摩和新月诗人-摇晃的梦想-侧看民国
¥13.5¥39.0 -
国学入门
¥16.4¥48.0 -
替时代写生·日记里的胡适(八品)
¥13.5¥39.0 -
中国文明的密码/何新文选
¥15.4¥48.0 -
瓢箪鲶闲话
¥10.7¥36.0 -
树荫的温柔-亘古人类激情之源
¥15.0¥39.0 -
柏杨杂文精选集-吓人的国粹教育
¥10.1¥24.0 -
文化树-世界文化简史
¥18.3¥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