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最新新闻传媒写作技巧与范例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780197536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
- 页数:376
- 出版时间:2006-10-01
- 条形码:9787801975362 ; 978-7-80197-536-2
本书特色
拥有的新闻传媒写作精度,具有严密精致的新闻写作深度! 当今时代已步入信息化社会,每个人都置身于信息的制作、传递和接收中,而社会上信息含量密度高,影响力也为广泛的信息体现形式,就是新闻。随着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新闻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写作的主体日趋泛化,有超出记者群体之势。因此,本书的编写,不仅是为专业新闻工作者提供一本参考书,也希望能为广大新闻参与者提供有效的帮助。
内容简介
拥有独一无二的新闻传媒写作精度,具有严密精致的新闻写作深度! 当今时代已步入信息化社会,每个人都置身于信息的制作、传递和接收中,而社会上信息含量密度*高,影响力也*为广泛的信息体现形式,就是新闻。随着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新闻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写作的主体日趋泛化,有超出记者群体之势。因此,本书的编写,不仅是为专业新闻工作者提供一本参考书,也希望能为广大新闻参与者提供有效的帮助。
全书共分四个部分,**部分介绍新闻写作必须遵守的理论要求,这也是写作新闻的*低要求。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从新闻格式要求和新闻文体要求上阐述了平面新闻的具体写作方法,并附有大量近年来的新稿件,供大家参照比对。第四部分则介绍了近年来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崛起,特别强调了网络新闻的独树一帜和新闻无纸化和电子化后带来的新闻写作本身的蜕变。全书涉及了新闻写作的绝大部分领域,包括传统上与新闻写作分门别类的新闻评论写作。
目录
**编理论基础篇
**章“一切从实际出发”
——新闻写作的真实性
第1节真实性是新闻写作的生命
第2节新闻写作的真实性要求
第3节新闻写作如何避免“克里空”现象
第二章“抓活鱼,抢猛料”
——新闻写作的时效性
第1节时效性是新闻报道写作的衡量尺度
第2节新闻写作时效性的构成
第3节抢新闻但不能抢假新闻
第三章“只看人咬狗,不管狗咬人”
——新闻写作的可读性
第1节实现新闻“可读性”的各类要求
第2节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是提高新闻可读性的法宝
第二编实战操作篇
第四章新闻鼻祖
——消息的写作
第l节消息写作——新闻写作的基中之基
第2节消息的写作格式
第3节消息的写作要领
第五章“比消息更详尽的新闻”
——通讯的写作
第1节通讯的特点与种类
第2节人物通讯写作的基本方法
第3节事件通讯写作的基本方法
第4节工作通讯写作的基本方法
第5节风貌通讯写作的基本方法
第6节问题通讯写作的基本方法
第六章“瞬间把握精华”
——新闻特写
第1节新闻特色消息与特色通讯写作
第2节新闻专访写作
第3节新闻特稿写作
第七章由“泛”向“专”的转变
——专业新闻写作
第1节经济新闻的写作要求
第2节科技新闻的写作要求
第3节法制新闻的写作要求
第4节体育新闻的写作要求
第5节社会新闻的写作要求
第6节突发新闻的写作要求
第八章透过现象看本质
——深度报道写作
第1节深度报道的起源与界定
第2节深度报道的写作类型及写作要求
第3节深度报道的写作思维如何创新
第九章“媒体之剑”
——新闻评论写作
第1节新闻评论的类别及特征
第2节新闻评论的写作特色
第3节新闻评论的写作要素与原则
第三编技能提高篇
第十章如何建造新闻
——新闻写作的结构形式
第1节倒金字塔式的写作结构
第2节时间顺序式写作结构
第3节悬念式写作结构
第4节并列式写作结构
第十一章如何筛选新闻
——新闻主题的提炼
第1节新闻主题的特性
第2节新闻主题的选择与确定
第3节新闻主题的深化与提炼
第十二章如何搭配新闻
——新闻材料的选择
第1节一般文学创作中,何谓材料
第2节新闻材料的鉴别、选择与加工
第十三章如何“说”新闻
——新闻写作的口语化
第1节文学上语言的定义
第2节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
第3节新闻语言的要求与口语化的写作创新
第四编思维创新篇
第十四章“5W”真的都需要吗?
——新闻写作形式的变动
第1节突破原有的写作框架
第2节从角度和倾向看新闻写作形式
第十五章超文本还是文字的艺术吗?
——媒体技术的进步与网络新闻写作的诞生
第l节新闻记者的现代化写作工具
第2节多媒体与超文本写作
第3节网络新闻写作概述
结束语:新闻写作已不仅仅是用笔写字的艺术
参考书目
节选
二、如何避免新闻写作失实
在中国新闻媒体市场化进程中,传媒的公信力是社会期待和衡量传媒的
重要指标。形成媒体的公信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采编技术到经营方式,
从人才结构到装备设施,每一个环节都会深刻的作用于媒体的公信力的合成
。传媒的公信力的基础之一,是它的新闻报道的质量,而报道的真实,又是
衡量报道质量的前提。从目前的情况看,假新闻已构成对传媒公信力*为严
重的威胁。避免新闻失真,应从管理层面和记者自律两个角度一齐出手。
1.从媒体管理角度
①准入资格
新闻主要是由新闻从业人员生产出来的信息产品,那么对于新闻从业人
员包括媒体经营人员来说,就必须要具有符合从业的知识和思想素养。在这
一方面,应开展从业资格认定。对于纸质媒体特别是报纸,我国已开展了从
业资格培训与考试制度,广电系统也开始了全国广电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
人资格考试,这种将执业资格认定纳入新闻传播行业的手段,显然是防止新
闻失实的一个重要举措。
②落实预防与奖惩措施
我国对新闻失实采取了自律与他律的双重管理办法,目前主要靠自律为
主。法律规范对新闻工作者的调控是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如宪法、法
律、条例、规章、制度、命令等。除对新闻从业人员采取直接或准法律形式
的控制外,还可通过宣传、教育、警示、激励和正反典型示范等心理上的影
响,达到控制新闻传播行为的目的。违法行为主要有刑法上的收受贿赂罪与
民法上的侵权——包括侵害他人财产权利和侵害他人人身权利两种行为。
2.从记者自身出发
①加强自律
自律主要是以新闻职业道德为主体的职业道德体系的规范所组成的。我
国**部成文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是1981年由中宣部新闻局和中央新闻单位
共同商拟制定的《记者守则》;1991年1月19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
第四届理事会**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记者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理论修养和知识修养,做到既不制造假
信息,也不会被假信息蒙蔽。
②坚持调查研究,确保新闻真实
要解决新闻失实的问题,除了加强新闻工作者的理论修养、知识修养以
外,还必须坚持调查研究的方法。
调查研究是一种科学的认识方法,分为调查和研究两个阶段。调查在于
搜集**手资料,获取感性认识,是研究的基础准备;研究是思考分析,是
用科学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深加工”,从具体材料中浓缩出事物的本来面
目和本质规律。二者紧密结合、不可分割。
调查研究是新闻工作的基本技能。一个仅能描述现场情况和转述他人语
言的记者永远只能是一个基层工作者,无法提高,或者说,是一个“有脚无
脑”的信息记录工具。具体的新闻工作调查研究方法有以下五种:
**,专一解剖法。对某一个具体的人或具体的单位进行层层调查,所
有的资料收集和分析均以此人或单位为中心;
第二,专项调查法。针对一个主题,向多个个人或单位及其它信息来源
征求可靠资料,以供分析调查;
第三,日常积累法。这是每个记者都能做而又较难做好的,即随时随地
收集各种**手资料,养成收集资料并集中分类管理的习惯,便于在采访和
写作中迅速获取有效依据;
第四,自我复查法。对已完成的新闻作品进行全面的审核,重新过滤已
有的资料;
第五,微服私访,亲身经历。深入事件的*前线,往往是获得珍贵新闻
资料的*好方法,但也要注意不可违法违规侵犯他人隐私。
P17-19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0¥36.8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自卑与超越
¥13.7¥39.8 -
西方哲学史
¥12.4¥38.0 -
性心理学
¥24.3¥58.0 -
自卑与超越-完整全译本
¥13.7¥39.8 -
儿童教育心理学
¥12.4¥38.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2¥32.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18.9¥56.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5.7¥49.0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35.3¥49.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文言浅说
¥9.8¥24.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10.0¥36.0 -
苏联演变与民族问题研究
¥23.5¥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