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维埃文化现象随笔
读者评分
5分

包邮苏维埃文化现象随笔

1星价 ¥16.6 (6.9折)
2星价¥16.6 定价¥24.0
商品评论(6条)
zie***(三星用户)

俄罗斯史作者闻一的随笔集,当散文看看吧,比较通俗,也可以了解一些逸事

2023-07-29 14:49:30
0 0
lj0***(三星用户)

作者独特的见解,不予评论。书是轻型纸,字太小。物以稀为贵,等了好久才买到。

2023-07-08 15:17:58
0 0
图文详情
  • ISBN:721003375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暂无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06-10-23
  • 条形码:9787210033752 ; 978-7-210-03375-2

本书特色

70多年来,苏维埃文化是在极端矛盾的状态中发展的,它始终没有脱离开一怪圈——为了强国的目的,宣扬爱国主义,接着出现高潮,随高潮而来的是不安和动荡,于是加强控制、封闭社会,自诩“世界**”,再更大规模迂回前是一样,苏维埃文化也沿着这个对圈运转,于是兴中有亡,亡中有兴,兴亡交替,周而复始,直至苏联的解体。

内容简介

苏维埃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它源于十月革命的炮声,延伸于内战的硝烟,迸发于集体化和工业化的高潮,高昂于决战法西斯的号角,终结于“解冻”和“改革”的进程。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70多年来,苏维埃文化是在极端矛盾的状态中发展的,它始终没有脱离开——为了强国的目的,宣扬爱国主义,接关出现高潮,随高潮而来的是不安和动荡,于是加强控制、封闭社会,自诩“世界**”,再更大规模地、更强力地宣扬爱国主义,于是高潮又再次出现。正像苏联在这个怪圈中迂回前进一样,苏维埃文化也沿着这个怪圈运转,于是兴中有亡,亡中求兴,兴亡交替,周而复始,直至苏联的解体。本书作者以一个历史学家的独特视角,以生动的文笔全景式地扫描了俄罗斯民族的历史、伦理、道德、传统、文化、信仰、礼仪、操守,引导人们去追思探寻尘封的历史和复杂的现实。

目录

序:苏维埃文化
“苏联**”
“苏维埃爱国主义”
“苏维埃宫”为什么没有建造起来?
“大莫斯科”的背后
酒中乾坤
伏特加酒,独特的文化符号
饮不尽的“克瓦斯”
饮宴与馈赠
喊声“乌拉”
“乌拉”,苏维埃文化的特色表述
剥压,一个永恒的文化信念
降低物价的许诺和现实
往事难如烟
重现“斯大林格勒”
“预防杀人”
苏维埃文化观决定了苏联的历史进程
“预防杀人”和普遍告密
“大清洗”的文化透析
再说“大清洗”
究竟是谁*先否定了“大清洗”
“叶若夫现象”
清洗头脑
文化上的新的路标转换(上)
文化上的瓣的路标转换(下)
“要有一本得到中央委员会鉴定、鉴证的党史”(上)
“高举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伟大旗帜”
如此荣誉
“荣誉法庭”——布尔什维克荣誉而战
“荣誉法庭”——为苏维埃爱国主义而战

总跋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闻一,中国社会科学陆军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著述:《苏联过去和现在》(战士出版社)1980年。《布哈林传》(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年。《苏闻史纲》(1971——1937年)(合著,人民出版社)1991。《苏联史纲》(1953年——1964)(合著,人民出版社)1996年。《世界史通俗演义:现代卷》(合著,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走近俄罗斯》(三联书店)1997年。《解体岁月》(《俄罗斯情结)》三部曲之一,北京文艺出版社》)1998年。《谁为领袖谋划》(北方文艺出版社)1999。《俄罗斯大特写》(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重返莫斯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山外青山》(青岛出版社)2000年。《俄罗斯深处》(《俄罗斯情结》三部曲之二,北方文艺出版社)2001年。《回眸苏联》(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绝色,俄罗斯》(台湾书林出版公司)2003年。《苏承的工业化:历史、经验、问题》(译著,商务印书馆)2004年。《走近伏尔加河》(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年。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