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分
包邮心理学的故事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7802112915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
- 页数:199
- 出版时间:2006-11-01
- 条形码:9787802112919 ; 978-7-80211-291-9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了一百多位有代表性的心理学史人物及其重要事件,大体上按历史顺序编写成心理学的故事,供读者浏览参考。
目录
哲学心理学的产生发展
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柏拉图)
割与斧,灵魂整体论(亚里士多德)
体液一气质(希波克利特、盖伦)
我思,故我在(笛卡儿)
心灵白板论(洛克)
单子论(莱布尼茨)
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
心理现象学(体谟)
联想,神经波动(哈特莱)
心灵不可知(康德)
意识阈与统觉团(赫尔巴特)
第2章
科学心理学的创建
有趣的颅相学
感官生理心理
感官神经特殊能力(约翰内斯·缪勒)
彩色与感觉色素(赫尔姆霍茨)
感觉阈限(韦伯)
从刺激到感觉,“纳税”(费希纳)
记忆实验与遗忘曲线(艾宾浩斯)
图形一背景和遗觉(鲁宾、杨施)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
第3章
徘徊于生物学化道路的心理学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
美国机能心理学的开拓(威廉·詹姆士)
心理学与社会实践(杜威)
对上帝不敬(铁钦纳)
智慧,尝试一错误(桑代克)
行为主义(华生)
白鼠实验(托尔曼)
操作主义(斯金纳)
非正统的行为主义(赫尔)
榜样学习(班杜拉)
第4章
趋于完满的格式塔心理学
从感觉元素到意动(布伦塔诺)
无意象思维(屈尔佩)
形质说和格式塔(厄伦弗斯)
错觉和知觉(韦特海默)
顿悟学习(苛勒)
心理发展(考夫卡)
格式塔学派同路人(勒温)
第5章
从精神分析到发展心理学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人格结构和发展(弗洛伊德)
内外倾性格(荣格)
个体心理学(阿德勒)
自我心理学(哈特曼)
儿童的认知发展(皮亚杰)
人的高级心理发展(维果斯基)
第6章
人格心理学
人格的特质(奥尔波特)
特质的因素分析(R.B.卡特尔)
特质层次说(艾森克)
人格自我论(罗杰斯)
自我实现论(马斯洛)
第7章
认知心理学
认知模型的特点
注意的选择性加工
记忆的存贮
奇怪的记忆和遗忘
奇妙的心理旋转(谢佩德)
通用问题解决者模型(H.A.西蒙)
第8章
心理测量与智力的因素分析
心理测量与心理遗传(高尔顿)
美国心理测量的先驱(J.M.卡特尔)
智力测验量表(比纳)
智力的因素分析(斯皮尔曼)
智力的群因素(瑟斯顿)
智力结构的层次模型(弗农)
智力的三维结构模型(吉尔福德)
多元智力(加德纳)
智力的三元结构(斯腾伯格)
第9章
社会心理学
策动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麦独孤)
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罗斯)
群体动力学和社会心理学(勒温)
认知失调现象(费斯廷格)
归因和相应推断(海德、琼斯)
三维归因(凯利)
成败归因(韦纳)
社会认知的归因
展望:21世纪心理学的新取向
附录
国内较权威的IQ测试
性格和压力测试
西方现代心理学学派一览表
节选
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学生,马其顿王国全盛时期国王亚历山大幼年的
宫廷教师,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利用自身所处的这些优越条
件系统地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著书立说,形成他自己的理论体系
。他著的《论灵魂》就是欧洲史上**本关于心理学的专著。他采用了当时
的生物学知识来解释心理现象,比较系统地讨论了心理现象的各个方面。
亚里士多德反对柏拉图的理念论。他认为理念世界是虚构的,它和现实
世界矛盾,现实世界才是真实的。灵魂是形式,身体是质料,两者是统一不
可分割的。它们之间的关系犹如"割"之于"斧";没有"斧","割"也不存在。
不过,他把灵魂看作是生命的本质,身体只是灵魂的工具,只有灵魂才能使
身体的动作得以实现。这样,在身心关系上,他是灵魂形式决定身体质料的
唯心论者。
在心理分类上,亚里士多德反对柏拉图的知、情、意三分法,强调灵魂
是整体的,不能分为部分。他按生物的不同等级加以划分,提出植物具有营
养和消化的灵魂,动物具有感觉灵魂,人具有理性灵魂。高级灵魂包含所有
低级灵魂,人是*高级的,因此同时具有三种灵魂。它们在人体中是统一不
可分割地起作用的。此外,他还按灵魂的功能进行分类,提出人的灵魂有两
种功能:理性的和非理性的。非理性的功能是被动的,与肉体同生死;灵魂
的理性功能是主动的,肉体死亡,灵魂复归于纯粹形式。这样,亚里士多德
又一次回到他的形式决定质料的唯心论观点上来。
在感觉心理上,亚里士多德有许多建树。首先,他把感觉看作动物生存
的必要手段,提出感觉的**特征是辨别力。例如,视觉能辨别黑与白,味
觉能辨别甜和苦。动物有了这种天赋的感觉能力,才能在一定距离内知觉对
象,做出趋避的动作,以保持生存和繁殖种族。其次,他承认,外部物体的
作用是引起感觉的原因,没有外部事物的作用,感觉就不能产生,物体是先
于感觉存在的。第三,感觉过程产生的印象是真实的,不会犯错误。他把外
物作用感官产生的感觉印象或痕迹,比之于金戒指印在蜡块上的印纹一样,
是真实的。第四,他把感觉分为特殊感觉和共同感觉。特殊感觉包括视觉、
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5种。每种感觉都有特殊的对象:视觉的对象是颜
色,听觉的对象是声音,嗅觉的对象是气味等。每一种感觉和对象之间都有
自己的媒介物:透明是视觉的媒介物,空气是听觉的媒介物,身体是触觉的
媒介物等。他对各种感觉都给予了一定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触觉是*原始
的感觉,是生物是否活着的标记。味觉具有营养作用,听觉、视觉、嗅觉都
是距离感觉。它们的存在,"不是为了动物的生存,而是为了动物更好地生
存"。感觉所接受的对象是有一定范围的:声音过小了固然听不见,过大也
是听不见的。感觉和两种物体相互作用的比率有关:比率适当就感到愉快;
不适当就感到痛苦或者有害。感觉的程度是相对的。例如,尝过强烈味道的
味觉器官(舌),就不能辨别轻微的味觉;受过强烈响声刺激的耳朵就会暂时
变聋;一只手接触到比手硬的物体就觉得硬,接触比手软的物体就觉得软。
在解释了特殊器官的感觉后,亚里士多德还对共同感觉加以说明。其实
,他的共同感觉就是知觉。例如,他认为共同感觉执行着想象和记忆的功能
,指的也是知觉。对于共同感觉和特殊感觉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的图解来
表示。
亚里士多德把记忆看作是感官知觉留下的意象的再生或重新活跃。他认
为记忆有两种特性(1)记忆的对象是过去的东西,一切记忆都会有逝去的时
间。凡是能知觉时间的动物都有记忆。(2)记忆对象总是和当前的知觉对象
有关的东西相联系:看到一张画,当他从这张画本身而不是从与画有关的东
西--相似的东西进行联想时,这就是思维。当他把这张画作为与某物相似的
东西或作为肖像时,那么,那个被作为肖像想起人物来的过程就是记忆。因
此,记忆过程常和思维过程交错在一起。例如,想要记起一件事情却记不起
来时,如果改变观点就能突然记起。他以为,这是把有关的相似的东西同要
求的东西联系起来了。他还指出,记忆也常和想象相混淆:神经错乱的人,
常常把纯粹的幻想当作记忆的事实,这就是因为把不相似的东西当作相似的
东西看了。在他看来,记忆和回忆不同。记忆是被动的再生,是人和动物共
有的。回忆是主动的,要求有思维的推理起作用,所以只有人类才有。关于
记忆的条件,他总结出三条规律:(1)联想有助于回忆,如相似的、相反的
和邻近的事物都有助于想起要回忆的东西。(2)情绪对回忆有积极作用,也
有消极作用。情绪激动时会妨碍记忆。因为激动会失去意志的控制,使回忆
不能按照要回忆的方向进行;相反地,愉快的情绪会增加人的记忆效果。(3
)组织得好的材料,比组织得不好的材料更有利于记忆。
亚里士多德还说到情感、欲望、需要、动作和意志等心理现象。他以为
欲望是心理运动的资源,例如,滋味本属于营养性质的,但气味常常和一定
食物的性质相联系,即和动物所需要的食欲相联系。动物需要这种食物时,
它的气味就使动物产生适意之感,从而迫使动物行动。他还描述了动作的产
生过程:首先,动物的缺乏之感引起对所缺乏事物的需要,然后产生需要的
意象,意象引起追求的欲望,迫使动物做出动作。不过,他认为,像饥渴欲
望得到满足的行动是本能动作,而高级行动则有理性思维参加,是意志行动
。
总之,亚里士多德是古代欧洲史上对心理现象做出*为全面系统描述的
**个人。他的著作不仅有历史意义,而且还有现实意义。美国某大学一位
教授让学生阅读亚里士多德《论灵魂》的某些章节后,有学生询问,这是哪
个大学教授的著作?当教授哈哈大笑地回答,它是2300多年前的哲学家的著
作时,学生们都惊讶地赞叹不已!
P4-6
-
偏见
¥17.8¥56.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0¥36.8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7.2¥45.0 -
自卑与超越
¥13.7¥39.8 -
女性生存战争
¥29.7¥66.0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自卑与超越-完整全译本
¥13.7¥39.8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18.9¥56.0 -
西方哲学史
¥16.8¥38.0 -
儿童教育心理学
¥12.4¥38.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2¥32.0 -
性心理学
¥26.7¥58.0 -
乡土中国-彩色插图版
¥14.9¥39.8 -
怪癖心理学:解读种种怪诞现象背后的心里秘密
¥11.8¥36.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8.0¥39.8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苏联演变与民族问题研究
¥23.5¥48.0 -
文言浅说
¥10.1¥24.0 -
理解人性
¥12.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