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谐增长中国经济的未来

和谐增长中国经济的未来

1星价 ¥13.8 (5.5折)
2星价¥13.8 定价¥2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80706222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06-05-01
  • 条形码:9787807062226 ; 978-7-80706-222-6

本书特色

关注社会热点,把握宏观政策走向。本书以现实经济社会重大问题为主题,由国内著名的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等领域的中青年学者和政策研究专家所撰写的文章编撰成集,旨在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略、专家学者的研究思考传递给关注国家发展的各界朋友,并希望通过各界朋友的再思考完善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建议,以此推动国家的政策更加符合发展实际。

内容简介

中共十六大以来,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描绘了未来的大国风貌,谋求效率与公平协调统一的政策调整和体制创新也已陆续展开。大发展的新时代需要更宽阔的视野和胸襟,需要更民主的智慧和更科学的选择。面对战略机遇期,需要知道我们缺什么,需要知道我们要什么,需要知道我们如何做。这些都需要知识群体和普通民众话语的有效通融,并能够与国家决策达成共识和默契。 本书以现实经济社会重大问题为主题,由国内著名的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等领域的中青年学者和政策研究专家所撰写的文章编撰成集,是党和国家制定大政方略的智囊,同时也是社会各界在大发展时代思想沟通的精神家园。

目录

辑一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吴敬琏1.中国新型工业化研究
 王梦奎2.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体制保障
 林毅夫3.比较优势与中国经济发展
 胡鞍钢 王亚华4.中国大发展背后持续增强的多重驱动力(1980—2003)
 张 军5.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思考
 常修泽6.中国转型期发展服务业中的五组经济关系研究
辑二 和谐社会与统筹经济利益
 高尚全1.社会再分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环节
 陆学艺2.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结构的调整
 黄宗良3.努力缓解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趋势
 刘福垣4.社保制度的理智选择
 蔡 昉5.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发展战略选择
 李培林6.重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
辑三 新农村建设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陈锡文1.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林毅夫2.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韩 俊3.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温铁军4.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王一鸣5.新阶段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
辑四 科技自主创新与创新性国家建设
  徐冠华1.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对策
 中国工程院课题组
  2.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研究
  陈佳洱3.基础研究:自主创新的源头
  吴敬琏4.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张彦宁5.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辑五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对外开放
 中国工程院课题组
  1.经济区划及其区域政策调整研究
  张维迎2.大中华区域的经济一体化与产业整合
  刘世锦3.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中国人民大学课题组
  4.如何构建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
  余永定5.全球不平衡条件下的中国经济政策
辑六 政府创新与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
 陈福今1.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唐铁汉2.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思路与对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课题组
 3.构建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
 迟福林4.“十一五”时期改革攻坚的七点建议
 张占斌5.政府层级改革的酝酿:省直管县与强县扩权
编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发展县域经济*重要和*迫切的还是要大力发展工业和服务业。进入新阶段,推进工业化要改变乡镇工业与城市工业两张皮的状况。 王一鸣 新阶段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 ·发展县域经济要以工业化为导向 ·发展县域经济要以城镇化为支撑 ·发展县域经济要以改革和制度创新为动力 对县域经济发展来讲,进入新世纪,也预示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经过 20多年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有较大提高,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同样,在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转向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新阶段。加入世贸组织,预示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将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党的十六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将开始迈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所有这些都标志着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需要从“新阶段”的战略高度来把握县域经济发展方向。一、发展县域经济要以工业化为导向 从总体上,我国县域经济还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准确地说还是传统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新阶段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题。如果说在进入新阶段以前,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还在农业和农村内部,那么进入新阶段后,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更多地来自农业和农村外部。目前非农收入已经占农民收入的50%左右,农民收入来源逐步多元化。增加农民收入,已经越来越取决于工业和农业、城乡经济的相互关系。因此,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把着力点放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之外。 从本质上讲,县域经济发展过程就是工业化过程,就是从城乡二元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的过程。大力推进工业化,使农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大规模地转入工业部门和城镇就业,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前提和根本出路。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不仅要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等工业和服务业部门,提高工业、服务业部门对县域经济的贡献份额,而且要用企业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现代生产经营方式改造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展现代农业。 我国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基本特点是分散的小规模农户为单位的生产经营。这种生产经营方式难以延长农产品加工链条,培育农产品品牌,提高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难以应对市场的干变万化,回避农业交易成本高的问题,还会增加农业和农户的市场风险。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制约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从而也是*终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进入新阶段,要发展现代农业,改造传统农业生产经济方式,在家庭经营基础上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企业化管理,鼓励农民建立新型的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农户之间的相互联合,降低生产交易成本,发展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分享规模经济效益和农产品加工增值效益。 发展县域经济*重要和*迫切的还是要大力发展工业和服务业。从全国来看,经济大县强县,无不都是工业或服务业发达的县市。进入新阶段,推进工业化要改变乡镇工业与城市工业两张皮的状况。要看到,农村“离土不离乡”的工业化和城市工业化并行发展和过度竞争,在市场供求格局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发展空间已受到明显制约。特别是在入世后,迫于激烈市场竞争的压力,乡镇工业也强化了资本替代劳动的机制,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因此,发展乡镇工业要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调整与城市工业的分工关系,如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运输业等;积极促进城乡产业有机整合,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和配套关系;打破现有的阻碍城乡产业整合的管理模式,在规划、政策制订和实施上对城乡企业一视同仁,鼓励和引导城乡企业按照市场经济原则进行重组和合作。需要指出的是,进入新阶段后,我国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变为相对过剩,为县域经济工业化既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增大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只有继续推进工业化,才能为县域经济发展开辟新的空间。二、发展县域经济要以城镇化为支撑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而城镇化又能进一步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城镇化有利于农村工业的产业集聚,有利于服务业的成长,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化进程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的同时加快城镇化进程,也应成为县域经济的重头戏。相对于城市已较大程度地实现了与工业文明相适应的现代生活方式而言,农村很大程度上还延续着传统生活方式。积极推进城镇化,也有利于从根本上改造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小城镇是城乡经济的结合部和交汇点,因而也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应该看到,发展县域经济,小城镇这个层次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培育城乡统一的商品和要素市场,整合城乡各种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小城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小城镇发展,是新阶段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 进入新阶段,积极推进小城镇发展,要改变以前盲目追求“硬化、亮化、绿化”的脱离农村实际的倾向,改变政府主导圈地造城搞建设的机制,实行务实有效的城镇化战略,使小城镇建设真正给农民带来实惠,使农民分享城镇化的成果和效益,切实防止抽取农业和农村资源超前建设小城镇,这不仅从根本上不利于城镇化,还会导致农业和农村发展条件的恶化。要充分利用市场力量和市场机制,广辟投融资渠道,鼓励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聚,带动小城镇建设。要分别轻重缓急,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小城镇建设。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中心镇为重点,使之尽快完善功能,繁荣经济,发挥城乡经济结合部的作用,培育完善市场体系,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调整已经不合时宜的政策,降低农民进城门槛,吸引农民进入小城镇安居乐业。我国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差异很大,要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推进城镇化。东部地区可适应大都市圈和城镇体系发展的需要,推进城镇网络发展,中西部地区要重点发展中心镇和发展重点小城镇。经济不发达的县市、小城镇建设更不能急于求成,贪大求洋。三、发展县域经济要以改革和制度创新为动力 进入新阶段以前,县域经济较快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制度创新的推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创新,极大地解放和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大发展。90年代初中期,县域经济的较快发展,主要是乡镇企业崛起,有了农村办工业的制度创新,农村剩余劳动力以“离土不离乡”的方式向农村内部非农产业转移,使农民从“多元化,,经营中得到单一农业经营模式难以得到的收益。 进入新阶段,发展县域经济同样需要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来源于思想解放,来源于社会实践。当前,县域经济制度创新又进入活跃期,包括农村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定单农业、农民户籍制度改革和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等等,这些领域的制度创新,必将带来生产力的新的解放。因此,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为制度创新创造宽松的环境,必将促进新阶段县域经济的新发展。 县域经济的制度创新,必然要更加符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市场化为改革取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改革和制度创新的目标,应是通过对农业生产制度、土地制度、产权制度和社会组织制度的调整和完善,清除阻隔城乡经济一体化的体制障碍,加快推进城乡商品和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市场机制基础上的自由流动,逐步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促进城乡产业整合和城乡企业在市场机制基础上的重组,建立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县域经济发展新体制和新机制。 可喜的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在制度创新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如培育农村土地使用权市场,促进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在稳定农户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农户的土地使用权入股,以“反租倒包”等形式,将农户土地集中起来,实现农业规模经营;进行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增强内部激励机制;积极培育中间性商业组织,充分发挥在农民与市场之间的纽带作用;改革户籍制度,取消城乡户籍差别;促进*低生活保障体系向农村延伸等等,这些有益的实践将为建立新体制和新机制探索经验和路子。 县级政府在发展县域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要合理定位,转变职能,从直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代行企业和市场职能,转向提供“公共产品”和 “公共服务”,建立和维护市场秩序,为微观经济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当前,这种转变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推进县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精简县乡政府人员,稳妥推进撤乡并镇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塑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充分利用区外生产要素来发展县域经济;重视和加强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农村流通组织和经纪人队伍等等。总之,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角色真正转换到规划、协调、服务、监督和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上来。 (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P156-160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