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分
包邮夫妻总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美国第一夫妇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7801094115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54
- 出版时间:2020-01-02
- 条形码:9787801094117 ; 978-7-80109-411-7
内容简介
“克林顿应该看看这本书。每一个想当**夫人和**先生的人都应该看看这本书。**个嫁给或打算嫁给权势之士的人都应该看看这本书。每个人都应该看看这本书,因为这本书是对美国**夫妇的真实描述,浸透着作者对婚姻,权力和政治生活的深刻洞察力......”
前言
在罗斯福夫妇的影子下寻觅完美的夫妻组合
美国政治中有些新的东西正在展开,特别是对那些以白宫为府邸的夫妻来说,政治生活和私人生活之间的关系越来越难协调。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不是简单的妇女问题,尽管它牵涉到美国妇女社会角色的改变,它也不仅是对“**夫人”的细究问题,虽然“**夫人”这个法律之外的职务如何定义还不明确,它更不是简单的有关总统职务的组成问题,总统当然是必须面对选民的那个人。它当然也不是希拉里.克林顿引起的问题,尽管这位在战后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新一代人中所产生的**位**夫人曾引起了极大争议。
I
自从富兰克林.罗斯福和埃利诺.罗斯福入主白宫以来,半个世纪中,“**夫妇”的概念逐渐流行开来。这是一种特殊的二人组合,在它影响到美国政治之前,没有人真正考虑过“总统夫妇”这一问题。要不是有些**夫人表现得比其他**夫人更引人注目,也许人们会一直忽略这个问题。在过去,总统就是总统,他的夫人不过是他的某种附属,是众多丰富总统形象的因素之一。“**夫人”这一称谓,可算是法律之外的临时权宜之计。细究起来,*早在1863年,它可能被首次使用。1911年,在一出话剧上演,名字叫《国家的**夫人》是查尔斯.尼德林格写的有关多莉.麦迪逊的故事。自此“**夫人”这一称谓才逐渐流传开来。
从传统上讲,**夫人可以是受爱戴的,也可以是不受爱戴的,可以对总统有所影响,也可以毫不相干,可以对总统有所帮助,也可以没有什么帮助。但无论如何她们绝不可以“决定”自己的丈夫。像1919年伍德罗.威尔逊总统中风后,爱迪丝.格尔特.威尔逊以“夫人总统”的身份出现,只能作为“非正常的”个案处理。19世纪初期,西奥多.罗斯福一家入主白宫后,美国人对“**家庭”的关注多了起来,然而“**夫妇”这一概念并未形成,或者说他们并未将总统和他的夫人看成是一个整体。
1948年和1952年,哈利.杜鲁门和怀特.艾森豪威尔都深切体会到了在艰难的竞选历程中拥有一位形象出众的夫人是多么重要的事情。《新闻周刊》曾将杜鲁门夫人描绘成“总统商标”的一角,这反映出消费主义在当时所占据的主导地位,也提示我们,媒体在评判总统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在70年代和80年代,卡特和里根似乎都把自己的妻子当成了白宫的第二把手,他们与自己的妻子共同组成了总统这一职位。所以今天,美国人要用与以往不同的方式来审视总统和他们的夫人,推测他们的婚姻状况以及由此而表现出的---或掩盖起来的---相互关系。他们会总体地分析两个人的活动。这些审视绝不是那种对庆典活动中两位美国领袖人物进行无聊的评头品足,实际上,它已经变成美国政治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
有人想说,美国人对**夫人现实状况的接受表明了他们对女权主义的态度,这些人将“总统夫妇”现象的出现与女权主义的兴起联系到一起,似乎60年代女权主义者的抗争如今已经有了结果。在妇女对公众事务的参与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人们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向白宫东翼的**夫人办公室,希望在那里寻找到女性掌权和妇女角色的榜样。越来越多的所谓政治夫妻,包括保守的共和党人,例如多尔夫妇、奎尔夫妇和格拉姆夫妇,他们的结合都属于双方事业相互匹配的类型。而像50年代那种父亲工作,母亲持家,平均有2.2个孩子的旧的家庭模式,尽管政治家们极力推崇,数量却越来越少,更重要的是很多人从根本上否定了它。
目录
序
**章 “只不过是总统的妻子”
第二章 “艾克就是我的事业”
第三章 肯尼迪夫妇
第四章 “在铺满碎玻璃的宾夕法尼亚大街上爬行”
第五章 “站在你丈夫一边”
第六章 福特接任总统时期以及总统政治的重要一幕
第七章 “谁选了她?”
第八章 “做所有我们能做的事”
第九章 完美的夫妻,不完美的总统业绩
总结 “与美国人民一起过节”
附言 “我从没说过要送你一座玫瑰园”
节选
肯尼迪夫妇
“美国历史上的一个魔幻时刻”
艾森豪威尔夫妇退休回到葛底斯堡仅六个月,约翰.F.肯尼迪总统和夫人就出访了巴黎。100万人拥挤在街道两旁,高呼“万岁,杰奎琳!万岁,肯尼迪!”杰奎琳.鲍维尔.肯尼迪使人迷醉。记者们记录下她的每一个动人的姿态,每一次穿戴的改变。肯尼迪对助手说:“戴高乐和我相处得很好,也许是因为我有这么一位迷人的妻子”总统很有绅士风度地介绍自己是“陪伴着杰奎琳.肯尼迪到巴黎的男人”。**夫人当时31岁。
在维也纳的超级大国高峰会议上,赞扬声一直倾泄不止,肯尼迪夫人和她的俄国对手尼娜.赫鲁晓夫笼罩在聚光灯下,喜悦的“芭比娃娃”告诉阴郁的“芭布什卡”所有这些欢呼声都是冲着她们两个人来的。那位可敬的自由主义者麦克斯.勒纳称杰基(杰奎琳)是美国的一个“秘密武器”用来证明只有在自由之中“生活才能这样迷人”,在40年代,罗斯福用希尔斯条款驳斥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在50年代,尼克松使用的是美国厨房,如今,1961年6月,肯尼迪总统的方法是展示自己的妻子。
延续着麦卡锡主义和空中打击战略,肯尼迪的崛起也是一种冷战现象。生机勃勃的肯尼迪夫妇与年迈的艾森豪威尔夫妇看起来完全不同。旧世界在这位前上流社会年轻女子的贵族气质和华丽服饰上投下了新的希望之光。令人瞠目的消费变成了爱国主义。变成了具有建设性,并且--感谢出人意料的经济兴旺---变成了人人都可试一试的消费。新富裕起来的美国人很愿意让他们的总统和**夫人能符合自由世界国王和王后的水准。
尽管有不住的公众喝彩,总统夫妇的访问也只能说成功了一半。在高峰会议上,苏联总理赤鲁晓夫痛斥了肯尼迪。肯尼迪向《纽约时报》的詹姆斯.雷斯顿承认:“他对我很粗暴”英国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在为总统举行过招待会后的第二天,向伊莉莎白女王汇报说:“这是肯尼迪一生中**次遇到对他的魅力一点也不买帐的人”在以后的几个月里,肯尼迪一直担心核战会爆发。
肯尼迪夫妇自己没能达到他们在欧洲提出的一体化政治联盟的目标。总统嫉妨杰基所受到的爱戴,他指责她在旅行时带了35大箱衣服。肯尼迪的随行人员中有一位麦克恩.亚格布森大夫,负责给肯尼迪夫妇注射一种“让人提神”的安非他明和类固醇的混合液。总统需要“提神博士”帮助对付背痛,**夫人没有马上返回,在她的丈夫挂着拐杖一瘸一拐地在华盛顿转悠时,她正在希腊的夜总会里跳恰恰舞。这使她名声大噪。杰克.肯尼迪没有资格向妻子教导婚姻的规矩。他后来对麦克米伦叶露:“如果我三天没有女人,我就头痛得特别厉害。”
这真让人对肯尼迪被神化感到迷惑不解,尽管这种真情的吐露在20年后也许显得很平常,一位花花公子和一位业余艺术家的婚姻假货是如何使这个国家着迷的?对于罗斯福和尼克松的个人“罪恶”,可能还可以拿社会福利和东西方缓和这类政治成就来辩护,但约翰.肯尼迪的*大政治成就只是个人的,美国人喜欢肯尼迪夫妇的原因是觉得他们就是自己,或至少是觉得他们很像自己,但肯尼迪和他的妻子自身与他们的光耀形象没有丝毫相同之处。
I
当初,谁也没有想到肯尼迪夫妇真的那样受人欢迎。*后约翰.肯尼迪以20世纪*微弱的优势赢得了总统大选。现在欢呼这一胜利的人中有许多人*初是持怀疑态度的,一些人觉得他是一个有钱而傲慢的天主教徒,父亲缺乏道德。就是他的家人*初也认为他太爱害羞。太虚弱,他曾四次收到过病危通知。另一方面,杰克也认为他自己的妻子对于搞政治来说,有点过分贵族气了。
肯尼迪夫妇获得受人爱戴的声望似乎是一种意外,但造成这种意外是有多年根基的。肯尼迪夫妇代表着一种幻想,这种幻想植根于人们深切的渴望之中,他们的出现说明美国人多么渴望去追求理想,甚至当理想的轮廓并不十分清楚时也是如此。总统夫妇的表现应该是什么样的?谁也不知道。肯尼迪夫妇既不是超级英雄也不是超级骗子。同时他们也不是美国惟一富有并野心勃勃的人,他们的成功恐怕要归因于努力、技巧、幸运以及变色龙式的熟练应付社交礼仪的本领。
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1917年诞生于一个按传统方式延续下来的家庭中,家是妇女的权力基地,也是她自己创建起来的精巧堡垒。罗丝.肯尼迪和她的丈夫乔.肯尼迪认为:“自己是在伴侣关系中相当负责的人,在这种关系中他们分享所有的收获”她的工作就是维持好家中的秩序、和谐及美好。即使在车祸给她的“前额上划了一个大口子”时,她仍对狂奔的丈夫说:“这一天玩得真好”在30年代,罗丝是美国*著名的家务“管理者”,因为她科学地养育了九个孩子。
然而这个传统的家庭有自己不一般的抱负。罗丝称乔是“我们生活的设计师”,她说“他设计了“这个完美的家庭--男孩们个个出尖拔萃,女孩们个个惹人喜欢。”他们聪明、富裕、有声望,都是有知识的年轻父母,遵从模范的习俗。作为一个希望打入新教精英之中的天主教徒,乔.肯尼迪深深体会到表面形的重要价值。只要能维持住婚姻关系,你就可以对妻子不忠,只要能保住受人尊敬的银行经理的职务,你就可以去贩私酒,罗丝的过分重视礼节和虔诚,加深了他对表面形象的注重。她宁愿不相信她丈夫的丑行。杰克觉得她在服饰和宗教圣事上花的时间多于她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
杰克在考特预备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印证了他在家里和在教堂里学到的有关表现出真诚的重要性,他用令人喜爱的个性和引人好感的微笑来掩盖自己的错误,他用温和的脾气来掩饰自己的虚弱多病,在家庭所拍摄的影片中,年轻的肯尼迪看起来是一个黝黑的、光着脚在汉尼斯港自家场地里打网球的灵巧青年。他移动灵活、轻松、满不在乎、当镜头对谁他时,他露出微笑。
-
百年梦忆:梁实秋人生自述
¥8.6¥28.0 -
生命是一万次的春和景明
¥16.6¥52.0 -
加缪自述
¥10.0¥28.0 -
大宋宰相王安石
¥17.5¥55.0 -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8.8¥29.0 -
非常在-作为作家.还是作为女人
¥14.4¥32.0 -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12.9¥39.8 -
人类群星闪耀时
¥12.3¥29.8 -
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词传
¥10.0¥36.0 -
白居易:乐天诗雄(八品-九品)
¥10.0¥28.0 -
老派:闲话文人旧事
¥15.4¥48.0 -
悲喜同源
¥49.0¥79.0 -
张爱玲传:浮华褪尽,人比烟花寂寞
¥10.0¥36.0 -
民国清流大师们的抗战时代-肆
¥15.9¥49.8 -
梁晓声自述
¥16.4¥48.0 -
毛泽东和他的高参们
¥18.4¥58.0 -
名家经典:苏东坡传(精装)
¥27.4¥56.0 -
梦里不知身是客 : 李煜词传
¥10.0¥36.0 -
罗斯玛丽:肯尼迪家族隐藏的女儿
¥17.9¥39.8 -
小说家的假期
¥19.2¥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