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045937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580页
- 出版时间:2006-12-01
- 条形码:9787500459378 ; 978-7-5004-5937-8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20年文学理论研究和思考的小结。作者创造性地提出了文学元素学等一系列基本概念和范畴,在整合传统文学基础理论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在超学科视域系统阐释了作家的生命现象、文本的文化现象和读者的审美现象,从而创建了完整的文学元素学理论体系。本书不仅大量援引了不同学科视域的观点,进行了诸多引申性阐述,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大胆突破了传统文学理论研究封闭基础理论的学科界限、割裂研究对象的相互联系、采取本学科或跨学科的单一学科视域研究方法等局限,在建构文学理论超学科视域研究的新格局方面作了许多有益探索。
目录
绪论
一 文学元素学以及文学理论超学科视域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 文学元素学以及文学理论超学科视域研究的设想
上编 作家学:作家生命现象的超学科视域
**章 作家的生命形态
**节 本能型作家
一 以意志为核心的生命特征
二 以迷狂为特征的创作心理
三 以移情为方式的创作策略
第二节 现实型作家
一 以情感为核心的生命特征
二 以焦虑为特征的创作心理
三 以间离为方式的创作策略
第三节 理想型作家
一 以思维为核心的生命特征
二 以虚静为特征的创作心理
三 以抽象为方式的创作策略
第二章 作家的生命特质
**节 作家的艺术意志
一 艺术意志的哲学阐释
二 艺术意志的整一特征
第二节 作家的艺术情感
一 艺术情感的心理学阐释
二 艺术情感的两极特征
第三节 作家的艺术思维
一 艺术思维的人类学阐释
二 艺术思维的类型特征
第三章 作家的本能(生理)特征
**节 作家的性爱本能
一 性爱本能与创作理念
二 性爱本能与创作实践
第二节 作家的自恋情结
一 自恋情结与创作理念
二 自恋情结与创作实践
第三节 作家的母爱本能
一 母爱本能与创作理念
二 母爱本能与创作实践
第四章 作家的现实(职业)特征
**节 作家的身体知觉
一 身体知觉与创作理念
二 身体知觉与创作实践
第二节 作家的自我意识
一 自我意识与创作理念
二 自我意识与创作实践
第三节 作家的高峰体验
一 高峰体验与创作理念
二 高峰体验与创作实践
第五章 作家的理想(文化)特征
**节 作家的道德理想
一 道德理想与创作理念
二 道德理想与创作实践
第二节 作家的宗教理想
一 宗教理想与创作理念
二 宗教理想与创作实践
第三节 作家的政治理想
一 政治理想与创作理念
二 政治理想与创作实践
中编 文本学:文本文化现象的超学科视域
**章 文学文本的文化形态
**节 文本的语言结构
一 语音层次
二 表象层次
三 意义层次
第二节 文本的形象结构
一 在场形象层次
二 隐含形象层次
三 缺席形象层次
第三节 文本的意义结构
一 言中之意层次
二 象中之意层次
三 象外之意层次
第二章 文学形象的文化阐释
**节 意境理论:文学形象的中国文化阐释
一 天人合一:意境性质与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终极阐释
二 有无相生:意境结构与以道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终极阐释
三 非关文字:意境层次与以佛教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终极阐释
第二节 典型理论:文学形象的西方文化阐释
一 个性与共性:典型的整体结构与西方文化的终极阐释
二 对立与同一:典型的深层结构与西方文化的终极阐释
三 变化与稳定:典型的表层结构与西方文化的终极阐释
第三节 意象理论:文学形象的中西文化阐释
一 似与不似:意象的物象特征与中西文化的终极阐释
二 可言与不可言:意象的心象特征与中西文化的终极阐释
三 合与离:意象的整一特征与中西文化的终极阐释
第三章 抒情语法
**节 抒情类型
一 性质:纯粹抒情、叙事抒情和表象抒情
二 方式:赋、比、兴
三 体裁:抒情体抒情、叙事体抒情、表象体抒情
第二节 抒情逻辑
一 情感元素和情感义素:抒情元素的构成
二 情感序列与情感模式:抒情结构的基本构成
第三节 抒情言语
一 抒情权力
二 抒情视界
三 抒情声音
第四章 叙事语法
**节 叙事类型
一 性质:纯粹叙事、抒情叙事、表象叙事
二 方式:虚构叙事、复合叙事、纪实叙事
三 体裁:叙事体叙事、抒情体叙事、表象体叙事
第二节 叙事逻辑
一 事件元素与行动元素:叙事元素的基本构成
二 事件序列与行动模式:叙事结构的基本构成
第三节 叙事言语
一 叙事权力
二 叙述视角
三 叙述声音
第五章 表象语法
**节 表象类型
一 性质:纯粹表象、抒情表象、叙事表象
二 方式:换喻表象、提喻表象、隐喻表象
三 体裁:表象体表象、抒情体表象、叙事体表象
第二节 表象逻辑
一 表象形素与表象义素:表象元素的基本构成
二 元素配列与义素模式:表象结构的基本构成
第三节 表象言语
一 表象权力
二 表象聚焦
三 表象声音
下编 读者学:读者审美现象的超学科视域
**章 读者的审美形态
**节 拟准读者
一 拟准读者的职业特征
二 拟准读者的审美观念
三 拟准读者的审美功能
第二节 一般读者
一 一般读者的职业特征
二 一般读者的审美观念
三 一般读者的审美功能
第三节 超级读者
一 超级读者的职业特征
二 超级读者的审美观念
三 超级读者的审美功能
第二章 读者的审美心境
**节 读者的审美焦虑
一 焦虑的美学阐释
二 焦虑的大众审美趣味
三 焦虑的准审美经验
第二节 读者的审美迷狂
一 迷狂的美学阐释
二 迷狂的审美心理特征
三 迷狂的纯审美经验
第三节 读者的审美虚静
一 虚静的美学阐释
二 虚静的审美心理特征
三 虚静的超审美经验
第三章 读者的准审美特性
**节 读者准审美特性的文本形态
一 读者准审美特性的泛化文本形态
二 读者准审美特性的视听文本形态
三 读者准审美特性的文字文本形态
第二节 读者准审美特性的心理表征
一 读者准审美特性的功利性表征
二 读者准审美特性的流动性表征
三 读者准审美特性的消费性表征
第三节 读者准审美特性阐释的理论巅峰
一 实用主义及其准审美阐释
二 享乐主义及其准审美阐释
三 唯意志主义及其准审美阐释
第四章 读者的纯审美特性
**节 读者纯审美特性的文本形态
一 读者纯审美特性的泛美文本形态
二 读者纯审美特性的纯美文本形态
三 读者纯审美特性的精美文本形态
第二节 读者纯审美特性的心理表征
一 读者纯审美特性的非功利性表征
二 读者纯审美特性的反复性表征
三 读者纯审美特性的鉴赏性表征
第三节 读者纯审美特性阐释的理论巅峰
一 康德主义美学及其纯审美特性阐释
二 唯美主义美学及其纯审美特性阐释
三 英美新批评派美学及其纯审美阐释
第五章 读者的超审美特性
**节 读者超审美特性的文本形态
一 读者超审美特性的民间文化文本形态
二 读者超审美特性的精英文化文本形态
三 读者超审美特性的传媒文化文本形态
第二节 读者超审美特性的心理表征
一 读者超审美特性的超功利性表征
二 读者超审美特性的开放性表征
三 读者超审美特性的批评性表征
第三节 读者超审美特性阐释的理论巅峰
一 法兰克福学派及其超审美特性阐释
二 存在主义及其超审美特性阐释
三 后现代主义及其超审美特性阐释
后记
一 文学元素学以及文学理论超学科视域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 文学元素学以及文学理论超学科视域研究的设想
上编 作家学:作家生命现象的超学科视域
**章 作家的生命形态
**节 本能型作家
一 以意志为核心的生命特征
二 以迷狂为特征的创作心理
三 以移情为方式的创作策略
第二节 现实型作家
一 以情感为核心的生命特征
二 以焦虑为特征的创作心理
三 以间离为方式的创作策略
第三节 理想型作家
一 以思维为核心的生命特征
二 以虚静为特征的创作心理
三 以抽象为方式的创作策略
第二章 作家的生命特质
**节 作家的艺术意志
一 艺术意志的哲学阐释
二 艺术意志的整一特征
第二节 作家的艺术情感
一 艺术情感的心理学阐释
二 艺术情感的两极特征
第三节 作家的艺术思维
一 艺术思维的人类学阐释
二 艺术思维的类型特征
第三章 作家的本能(生理)特征
**节 作家的性爱本能
一 性爱本能与创作理念
二 性爱本能与创作实践
第二节 作家的自恋情结
一 自恋情结与创作理念
二 自恋情结与创作实践
第三节 作家的母爱本能
一 母爱本能与创作理念
二 母爱本能与创作实践
第四章 作家的现实(职业)特征
**节 作家的身体知觉
一 身体知觉与创作理念
二 身体知觉与创作实践
第二节 作家的自我意识
一 自我意识与创作理念
二 自我意识与创作实践
第三节 作家的高峰体验
一 高峰体验与创作理念
二 高峰体验与创作实践
第五章 作家的理想(文化)特征
**节 作家的道德理想
一 道德理想与创作理念
二 道德理想与创作实践
第二节 作家的宗教理想
一 宗教理想与创作理念
二 宗教理想与创作实践
第三节 作家的政治理想
一 政治理想与创作理念
二 政治理想与创作实践
中编 文本学:文本文化现象的超学科视域
**章 文学文本的文化形态
**节 文本的语言结构
一 语音层次
二 表象层次
三 意义层次
第二节 文本的形象结构
一 在场形象层次
二 隐含形象层次
三 缺席形象层次
第三节 文本的意义结构
一 言中之意层次
二 象中之意层次
三 象外之意层次
第二章 文学形象的文化阐释
**节 意境理论:文学形象的中国文化阐释
一 天人合一:意境性质与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终极阐释
二 有无相生:意境结构与以道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终极阐释
三 非关文字:意境层次与以佛教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终极阐释
第二节 典型理论:文学形象的西方文化阐释
一 个性与共性:典型的整体结构与西方文化的终极阐释
二 对立与同一:典型的深层结构与西方文化的终极阐释
三 变化与稳定:典型的表层结构与西方文化的终极阐释
第三节 意象理论:文学形象的中西文化阐释
一 似与不似:意象的物象特征与中西文化的终极阐释
二 可言与不可言:意象的心象特征与中西文化的终极阐释
三 合与离:意象的整一特征与中西文化的终极阐释
第三章 抒情语法
**节 抒情类型
一 性质:纯粹抒情、叙事抒情和表象抒情
二 方式:赋、比、兴
三 体裁:抒情体抒情、叙事体抒情、表象体抒情
第二节 抒情逻辑
一 情感元素和情感义素:抒情元素的构成
二 情感序列与情感模式:抒情结构的基本构成
第三节 抒情言语
一 抒情权力
二 抒情视界
三 抒情声音
第四章 叙事语法
**节 叙事类型
一 性质:纯粹叙事、抒情叙事、表象叙事
二 方式:虚构叙事、复合叙事、纪实叙事
三 体裁:叙事体叙事、抒情体叙事、表象体叙事
第二节 叙事逻辑
一 事件元素与行动元素:叙事元素的基本构成
二 事件序列与行动模式:叙事结构的基本构成
第三节 叙事言语
一 叙事权力
二 叙述视角
三 叙述声音
第五章 表象语法
**节 表象类型
一 性质:纯粹表象、抒情表象、叙事表象
二 方式:换喻表象、提喻表象、隐喻表象
三 体裁:表象体表象、抒情体表象、叙事体表象
第二节 表象逻辑
一 表象形素与表象义素:表象元素的基本构成
二 元素配列与义素模式:表象结构的基本构成
第三节 表象言语
一 表象权力
二 表象聚焦
三 表象声音
下编 读者学:读者审美现象的超学科视域
**章 读者的审美形态
**节 拟准读者
一 拟准读者的职业特征
二 拟准读者的审美观念
三 拟准读者的审美功能
第二节 一般读者
一 一般读者的职业特征
二 一般读者的审美观念
三 一般读者的审美功能
第三节 超级读者
一 超级读者的职业特征
二 超级读者的审美观念
三 超级读者的审美功能
第二章 读者的审美心境
**节 读者的审美焦虑
一 焦虑的美学阐释
二 焦虑的大众审美趣味
三 焦虑的准审美经验
第二节 读者的审美迷狂
一 迷狂的美学阐释
二 迷狂的审美心理特征
三 迷狂的纯审美经验
第三节 读者的审美虚静
一 虚静的美学阐释
二 虚静的审美心理特征
三 虚静的超审美经验
第三章 读者的准审美特性
**节 读者准审美特性的文本形态
一 读者准审美特性的泛化文本形态
二 读者准审美特性的视听文本形态
三 读者准审美特性的文字文本形态
第二节 读者准审美特性的心理表征
一 读者准审美特性的功利性表征
二 读者准审美特性的流动性表征
三 读者准审美特性的消费性表征
第三节 读者准审美特性阐释的理论巅峰
一 实用主义及其准审美阐释
二 享乐主义及其准审美阐释
三 唯意志主义及其准审美阐释
第四章 读者的纯审美特性
**节 读者纯审美特性的文本形态
一 读者纯审美特性的泛美文本形态
二 读者纯审美特性的纯美文本形态
三 读者纯审美特性的精美文本形态
第二节 读者纯审美特性的心理表征
一 读者纯审美特性的非功利性表征
二 读者纯审美特性的反复性表征
三 读者纯审美特性的鉴赏性表征
第三节 读者纯审美特性阐释的理论巅峰
一 康德主义美学及其纯审美特性阐释
二 唯美主义美学及其纯审美特性阐释
三 英美新批评派美学及其纯审美阐释
第五章 读者的超审美特性
**节 读者超审美特性的文本形态
一 读者超审美特性的民间文化文本形态
二 读者超审美特性的精英文化文本形态
三 读者超审美特性的传媒文化文本形态
第二节 读者超审美特性的心理表征
一 读者超审美特性的超功利性表征
二 读者超审美特性的开放性表征
三 读者超审美特性的批评性表征
第三节 读者超审美特性阐释的理论巅峰
一 法兰克福学派及其超审美特性阐释
二 存在主义及其超审美特性阐释
三 后现代主义及其超审美特性阐释
后记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 插图纪念版
¥24.0¥52.0 -
她们
¥15.0¥46.8 -
十三邀4:“这样的时代,有这样一个人”(八品)
¥22.6¥58.0 -
别怕!请允许一切发生
¥21.4¥49.8 -
读人生这本大书
¥7.8¥26.0 -
山月记
¥14.8¥39.0 -
这辈子 :1920-2020外婆回忆录
¥14.4¥45.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13.7¥29.8 -
又得浮生一日闲
¥15.9¥49.8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24.9¥49.8 -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文通版)
¥13.0¥42.0 -
西南联大文学课
¥32.1¥58.0 -
茶,汤和好天气
¥7.6¥28.0 -
遇见动物的时刻
¥31.9¥58.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12.2¥28.0 -
战争与和平(上下)
¥32.8¥78.0 -
通往天竺之路
¥17.4¥58.0 -
我与地坛
¥15.4¥28.0 -
平平仄仄平平仄
¥34.7¥68.0 -
林徽因讲建筑
¥8.7¥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