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老年性黄斑变性基础与临床研究

现代老年性黄斑变性基础与临床研究

1星价 ¥81.2 (2.9折)
2星价¥81.2 定价¥280.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53084070
  • 装帧:一般铜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0,655页
  • 出版时间:2007-04-01
  • 条形码:9787530840702 ; 978-7-5308-4070-2

本书特色

本书重点介绍了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新进展,包括有关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并配有大量的典型图片。主要介绍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学、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表现、分型、视功能检查,光学、声像学、电生理检查和眼底造影检查,药物治疗、激光治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基因治疗,人工视觉及低视力康复等国内外*新研究进展。全书共分七章,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具有学术和参考价值。 本书由在多所医疗机构工作的六十余位眼底病专家教授和博士、硕士研究生共同编写,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新文献和资料,力求反映本领域的*新研究进展。本书可作为各级临床医师、医学院校本科生及研究生、进修医师,尤其是眼底病专科医师的参考用书。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介绍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新进展,包括有关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并配有大量的典型图片。全书共分七章。

目录

**章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病理生理
 1 老年性黄斑变性有关的黄斑解剖生理学
  一、黄斑位置和形态
  二、黄斑组织解剖结构
  三、黄斑解剖生理学及老年性改变
 2 黄斑微循环与老年性黄斑变性
  一、黄斑的血管分布、解剖特点
  二、黄斑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三、正常的脉络膜血流
  四、黄斑微循环的调节
  五、AMD黄斑微循环的病理生理改变
  六、AMD脉络膜分水带流体力学研究进展
  七、CWZ的生物力学特点
 3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病理生理学研究
  一、AMD病理生理学基础
  二、年龄相关性变化及病理因素
  三、AMD相关性变化及病理机制
  四、黄斑色素与AMD
 4 Bruch膜改变与老年性黄斑变性
  一、RPE及年龄相关性改变
  二、Bruch膜及年龄相关性改变
  三、Bruch膜老化和RPE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Bruch膜改变与AMD的关系
 5 视网膜色素上皮异常与老年性黄斑变性发病的研究
  一、RPE细胞胚胎解剖学
  二、RPE细胞正常生理功能
  三、RPE病理变化与AMD
  四、展望
 6 老年性黄斑变性组织病理学研究
  一、AMD早期黄斑部组织病理变化
  二、玻璃膜疣病理特征
  三、萎缩型AMD组织病理特点
  四、渗出型AMD组织病理特点
第二章 老年性黄斑变性病因与发病机制
 1 老年性黄斑变性流行病学研究
  一、个体因素
  二、眼部因素
  三、全身因素
  四、环境因素
  五、基因因素
 2 老年性黄斑变性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一、老化与代谢失调
  二、循环障碍
  三、光损害与氧化损伤
  四、炎症反应
  五、RPE与脉络膜毛细血管分子生物学改变
  六、分子遗传学改变
 3 光损伤和老年性黄斑变性
  一、光损伤和AMD的实验研究
  二、光损伤和AMD的流行病学研究
  三、紫外线近蓝光对眼的效应
  四、公共健康影响
 4 氧化应激在老年性黄斑变性发病中的研究
  一、生化基础
  二、视网膜内ROI的产生
  三、氧化应激与AMD的关系
  四、展望
 5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与老年性黄斑变性发病的研究
  一、老年性黄斑变性与脉络膜新生血管概述
……
第三章 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特征
第四章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检查
第五章 老年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
第六章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治疗
第七章 老年性黄斑变性低视力康复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陈松,47岁,医学博士,安徽淮南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现任天津市眼科医院副院长,天津市眼科医院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治疗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眼科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专家。并任《国际眼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华眼底病杂志》、《眼科研究》、《临床眼科杂志》、《眼科新进展》、《天津医药》及《实用防盲杂志》编委,《中国实用眼科杂志》通讯编委。1988—1993年在湖南医科大学学习,在著名眼科专家聂爱光教授和吴振中教授指导下获医学博士学位,博士研究课题“老年性黄斑变性早期视功能变异”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3—1996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在著名眼科专家张士元教授、王光璐教授、王景昭教授及傅守静教授指导下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获北京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1994,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培养计划跨世纪人才。1997年到天津市眼科医院,在医院党委关怀下,入选天津市“13l”培养人才**层次人选,参加在澳大利亚、新加坡、巴西,我国香港及我国台湾召开的国际性眼科学术会议,2006年3月在新加坡国家眼科中心任访问学者。从事眼底病临床及科研工作近二十年,尤其是在导师聂爱光和王光璐教授的指导下,对老年性黄斑变性进行了长期临床科研工作,负责承担并完成了天津市科委和卫生局科研课题6项,其中“老年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科研课题被列为2003年天津市科委社会发展科研项目;主要研究课题“早期老年性黃斑变性长期临床追踪观察”获1999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被列入天津市重点推广计划;“共焦扫描系统在老年性黄斑变性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获2003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复杂性视网膜脫离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和评价研究”获2004,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老年性黄斑性早期诊断方法推广”获2005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近年来以**作者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其中有关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研究论文三十余篇,主编《现代眼科检查方法与进展》和《眼科患者求医指南》,担任《现代黄斑疾病诊断与治疗学》副主编,并且担任《中华眼科学》一书的编委。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