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心雕龙探原
读者评分
4.2分

包邮文心雕龙探原

1星价 ¥10.8 (4.9折)
2星价¥10.8 定价¥22.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5条)
shq***(三星用户)

追溯文心文的耒历!,

2020-06-07 20:41:12
0 0
504***(三星用户)

文心雕龙探原

印刷还不错,封面不太喜欢。龙学专家的,值得一读。

2015-03-11 19:47:37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80665865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暂无
  • 页数:253
  • 出版时间:2007-06-01
  • 条形码:9787806658659 ; 978-7-80665-865-9

内容简介

本书对刘勰《文心雕龙》进行了全面深入、追源溯流的研究:刘勰于文学追求*高的艺术境界即“般若之绝境”,使有无统一浑化。文学既不可脱离传统,必将现实与历史结合,从而衍生出新境界,构成一代新文学。刘勰既批评齐梁委靡浮艳文风,却又重视文学形成诸因素。
本书作者长期以来从事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研究工作,精研词学,他对《文心雕龙》探究论述,在思想渊源、创作构思、表现手法等多方面进行考辨论析,用力益深。 作者顷由其友人、弟子协助,编成《文心雕龙探原》一书,本书共十一章,每章三节,是一部颇具规模与系统的专著。本书旨归则在于探明《文心雕龙》文学思想的原来面貌。书中许多篇章,一方面是多方论析,引证缤纷。另一方面又注意阐释实事求是,符合《文心雕龙》原意,不使读者如堕入五里雾中。

目录

序 王运熙
**章 道论
 **节 文学的自然真实
 第二节 道非统儒的佛道
 第三节 “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
第二章 “温柔敦厚”的诗教论
 **节 “温柔敦厚”的诗歌伦理原则
 第二节 “温柔敦厚”的诗歌艺术表现原则
 第三节 “温柔敦厚”在词作中的体现
第三章 文学的般若绝境论
 **节 魏晋玄学的评析与有无的统一
 第二节 有无二谛融合的中观中道的辩证关系
 第三节 “中边皆甜”的中道观构成文学的高深绝境
第四章 文学的主体隋致论
 **节 情兼雅怨为深,文用谏刺为尚
 第二节 主体情致的怨刺文体规律和特点
 第三节 主观情致的怨讽与社会时势的关系
 第四节 主体情致哀思怨讽转化为审美的愉悦快慰
第五章 神思论
 **节 心物同一的形象思维
 第二节 形象思维过程的兴会和虚静
 第三节 形象思维过程中各种艺术技巧的作用
第六章 应感论
 **节 兴会与虚静的统一
 第二节 意象意境的内外层深衍引的多层次性
 第三节 余味韵趣生于虚静闲适
第七章 隐秀论
 **节 隐源于《周易》等显微阐幽、言不尽意
 第二节 文外重旨、曲致释例和历史源流
 第三节 隐与秀的关系:秀处必隐,取巧非秀
第八章 比兴论
 **节 比兴源于自然之道
 第二节 比与兴相异、的艺术特性
 第三节 兴则环譬以托讽
第九章 通变论
 **节 尊儒家经典传统的历史意义
 第二节 通与变的辩证关系
 第三节 继承与创新的思想技巧通变关系
第十章 声律论
 **节 声律起于唇吻的自然观
 第二节 飞沉抑扬与清浊洪细总归于协和
 第三节 刘勰声律论对后世诗律和诗学的影响
第十一章 文体音训论
 **节 文体的同音训释
 第二节 文体的音韵通转训释
 第三节 音训文体的成就及其局限
附录一 刘知几《史通》的文学思想
附录二 柳永词的声律美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邱世友(1925—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广东连县人。1948年获中山大学文学院文学学士学位,后又于该院历史语言文学研究所研究生肄业。曾任全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文心雕龙》学会常务理事,广东古代文论学会会长。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文艺学、中国历代文论选、中国文学批评史、词论、《文心雕龙》专题研究等课程。著有《水明楼小集》、《词论史论稿》及论文多篇,并创作近体诗词。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