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语语法的多维探究
读者评分
1分

包邮汉语语法的多维探究

1星价 ¥17.4 (6.5折)
2星价¥17.4 定价¥26.8
商品评论(1条)
lao***(三星用户)

真的很无奈

提交订单时,店庆价8,5,图书网通知说,没货了。网上显示有货,就是涨价了。

2011-11-25 09:58:55
1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094159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01
  • 页数:385
  • 出版时间:2007-11-01
  • 条形码:9787560941592 ; 978-7-5609-4159-2

节选

br />     洪峰的《汉语语法的多维探究》,包括现代汉语语
法、历史语法和方言语法三组文章,对歧义结构、方式
范畴、被动的语法化、《金瓶梅》句法结构、黄冈方言语
法等问题进行了颇有深度的研究。翻看了这部著作,
总的印象是:作者打开了研究视野,驰骋在了广阔的研
究空间之中。
    2006年3月21日,《光明日报》国学版面发表短
文11篇,其中,有我的一篇《语言研究的“向”和“根”》。
在那篇短文里,我主要说了两点意思。一点是:我们提
出“研究植根于汉语泥土,理论生发于汉语事实”的主
张,追求形成自己的研究套路,凸显富于个性的学术特
色。另一点是:我们充分重视语言研究的“向”和“根”。
所谓“向”,即面向世界,面向时代需求;所谓“根”,即根
在中国,根在民族土壤。
    洪峰的论文,重视吸收、消化和融会新的语法理
论。例如:《“拿”字语法化的考察》从历时、共时、方言
的角度,运用语法化理论,考察了“拿”字语法化的历程
与机制。洪峰的论文,重视挖掘汉语语法事实,并由此
生发出相关的理论。例如:《论双重歧义因素组合的结
 构》从同一句法结构包含有两个“歧义因素”的现象入
手,揭示了句法结构更为多歧的现象,并由此探讨了歧
义与语境的关系;《语法结构中的方式范畴》研究了方
式范畴与相关范畴的差异,概括了方式范畴的类型与
语法等级;《论蒙事型被字句》对“被”字引出主谓结构
表示非典型被动义的被动句进行了历时的考察与描
写,揭示了这类被动句的句法结构特征及语法化的历
程;一组《金瓶梅》句法结构研究文章,比较详尽地描写
了《金瓶梅》中的相关句法结构的共时特征;《黄冈方言
的比较句》详尽地描写了黄冈方言比较的结构形式及
其特征。洪峰的论文,还重视对汉语语法研究中的热
点问题进行理论探索。例如:按结构主义的理论来分
析,句法结构歧义的成因主要源于结构层次或结构关
系不同。《句法结构歧义成因的思考》分析了这种理论
的解释力的局限性,即只能用结构的和语义的二元观
点来解释句法结构歧义的成因,指出句法结构歧义的
成因是一元的,其本质是源于句法语义。《试论汉语被
动标记产生的语法动因》从历时、共时、方言的角度全
面考察了汉语被动标记,发现汉语被动标记语义上有
“多源性、多样性、多功能性”等特点。被动标记产生的
语法动因,从被动标记本身难以找到答案,因而我们认
为,汉语被动标记产生的背后一定有着简单的、根本的
语法动因,这就是:汉语SVO的语序结构与话题优先
的话语结构的矛盾导致了被动标记的产生,然后,语法
化的力量推动了被动标记的发展。我以为,洪峰的研
究,在事实与理论的关系上,在“向”与“根”的关系上,
是处理得比较好的。
    汉语语法研究者,应该具备广阔的学术视野。研
 究现代汉语的与研究古代汉语、方言的互不相涉,只盯
着“一亩三分地”,很难把研究工作引向深入。正因如
此,我们主张在研究具体的问题时要撑起“普一方一
古”的大三角,推广来说,一个学者应该有大三角视野
和努力形成有自己特点的大三角研究空间。从这一点
看,洪峰也是做得比较好的。
    “学贵心悟,守旧无功。”(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
下》)洪峰爱琢磨,勤思考,追求推陈出新,不人云亦云。
《汉语语法的多维探究》是他“心悟”的一个小结,也是
他向追求的目标前进的一个新的起点。往后,相信他
一定能不断“更上一层楼”!
    邢福义
    2006年11月16日
 前言
    学术研究,有两种境界。孟子言:“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
已矣。”此是学术研究的一种境界,在于“学问乃为己之学”,以学识
和学术研究充实自我。又王阳明言:“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
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天下之公
也,公言之而已矣。故言之而是,虽异于己,乃益于己也;言之而
非,虽同于己,适损于己也。道固自在,学亦自在。天下信之不为
多,一人信之不为少。”此是学术研究的另一种境界,在于“学术乃
天下之公器”。欲至两种境界之一,应在学术研究中坚守宁静致
远,以免荀子所谓“为学大病在好名”之病。然当前的学术研究,因
了各种现实的欲望与制约,不无躁动喧嚣与过分功利。
    秀美的喻家山阳,有一群默默耕耘于语言与文学圣殿的学术
中人,有资深教授,也有青年学俊,教书之余,或以研促教,培英育
才,或以研自娱,陶情冶性。不能言皆臻学术澄静之胜境,幸未染
追名逐利之流风,宁静遨游,沉潜于思,自有心得,形诸文字,“成一
家之言”。此“喻园语言文学论丛”编纂出版动力之所在也。本丛
书,或论文结集,或学术专著,大体论析深微,新见屡现,自成体系,
有裨学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丛书出版,只是起点,
回顾留存,意启后来,寻幽探胜,学无止境。
    丛书得以顺利出版,应衷心感谢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大力
支持,尤其总编姜新祺先生以及编审室诸位责编倾注了满腔热忱,
在此一并致以深深的敬意和诚挚的谢意!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喻园语言文学论丛”编委会

句群的插说成分及其功能分析
一般认为,句群中各句子是“前后衔接连贯的”①。但有些句
群中的句子不是“前后衔接连贯的”,而是插入了其他成分。本文
讨论这种插入成分的意义、语法、语义及功能等问题。
    1旬群插说成分的含义
    “插说”这个概念,在语法的单句里,指游离于句子结构之外的
独立成分(插入语)②;在修辞上,指句子中独立成分的表达作用;
在作文中,指时间的叙述或说明交代的一种表达方式。此外,书面
上的破折号和括号,表示对上文加以解释或补充说明,也可以看成
是一种插说。本文讨论的是句群中的插说成分。例如:
 例(1)的中心意思是旅客抱怨游艇的服务质量差,A、B是人
物的个性语言。例(2)的中心意思是交谈对“我”的看法,A写“她”
的神态,B写“我”的心理活动,C写“我”说话的神态。例(1)的A、
B和例(2)的A、B、℃都不表达句群的中心意思,它们与上下句不
是衔接连贯的,相反,还必须把它们抽出来,才能把上下句连接起
来。我们把这种成分叫做“句群的插说成分”(下文称为“插说成
分”)。因此,“插说成分”可以表述为“句群中不表达中心意思的,
一般可以抽掉的句子或句群”。
    例(3)的**句叙述人物的行为,*后一句解说行为的原因,
显然是一个句群。中间的A、B、C分别插说人物的肖像、经历和有
关的情况,尽管比句群本身要长,但仍然是插说性质的成分。
 2插说成分的语浩分析
  2.1  插说成分的语法形式
  插说成分的形式一般来说有三种。
  1.完整的单句或复句,如例(1)的A、B。
  2.句群,如例(3)的A。
  3.没有句末点号的书面句子,如例(2)的A。这种句子不是
标准的书面句子:没有句末点号。但从句法结构来看,常常很难把
它们分析为单句或复句的结构成分。从语义来看,一般是交代说
话人并描写其动作、神态、心理等的,并不表达人物的言语意义。
因此可以看成特殊的书面句子:具有相对独立表述性但没有书面
句末标志的句子。郑远汉先生把这类句子叫做“引导句”、“插入
句”、“追加句”①是有道理的。
  2.2  插说成分的外部语法关系
  插说成分与句群中其他句子不发生任何结构关系。所述如
前。
  2.3  插说成分的插入方式
  设句子为A、B,插说成分为C,插说成分在句群中的位置有三
类。



作者简介

p> 何洪峰,男,1956年11月生,湖
北黄冈人,汉族。华中师范大学汉语
言丈字学专业博士,华中科技大学中
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任韩
国国立安东大学客座教授。主持教育
部哲学社会科学研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