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20105016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小32开
  • 页数:115
  • 出版时间:2005-05-01
  • 条形码:9787201050164 ; 978-7-201-05016-4

内容简介

城市现象的辖地现实是模糊的。现代城市作为一种社会空间形态,其中大部分仍然延续了某些显著的特点,如人口集中、建筑环境优先于自然环境等等。然而,城市化作为一种进程,具有更加广泛的影响整个社会活动的倾向。这一正在普及的进程影响到人们的生存条件、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即使是我们仍旧冠之以“传统”之名的为数不多的乡村也不能避免。
在“城市”和“乡村”的分界变得越来越模糊的情况下,规定城市社会学的研究范围,没有太大的意义。就某种意义上说,如今城市无处不去,即使在物质性上并非如此,至少是社会现实。因此,城市社会学并非纯“城市现象”的社会学。城市社会学虽然跨越其他专门领域的划分,却集中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严格意义的城市尺度。它特别关注的问题是,在城市化环境中,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以何种方式展开、配合和相互影响,而这种城市化环境是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一起造就的,不过城市化环境同时又是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共同外壳。此外,城市社会学还关注城市/环境构成得失对象的方式,这些得失以特定的方式构成行动者、机构和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
与辖地的划分相比,当论及城市之里,各相关学科的分界就并非总是有效。本书将给出与其他社会科学趋同和配合的例子。

目录

引言
一、城市形态
1相聚
2马赛克
3集中性
4城邦及其机构
5城市人格和市民文化
二、城市世界研究方式
1居民
地位
关系
轨迹
2空间
作为社会产物的城市空间
作为社会环境的城市空间
作为竞争场所的城市空间
作为观察范围的局部空间
3系统
4进程
三、分化、划分、距离
1城市空间的社会划分
模式
程序
2隔离
城市隔离面面观
隔离的进程
3居住的方式与城市的作用
空间距离,社会距离
占有空间方式的多样性
人与住所
作为社会观察所的居民小区
四、居住及流动性
1城市择选机制
住房:一种“奇怪的商品”
市场、伪市场、附属市场
城市择选的职业中介
2住房史、居民史
局部化方法的范例
综合模式一例
3流动与生活轨迹
作为流动方向的轨迹
住所流动、职业变动和社会地位变动
几种变动还是一种变动
人生周期与代际关系
五、合并与社会化
1受监督的区域
2融入城市是一种同化程序
3认同与流动
4城市、社会化空间
六、城市空间之改变与城市政策
1代理人与行动者
2得与失
3干预步骤与变化过程
4经受国际化考验的城市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