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信息德育论-大学生信息素养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研究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01006734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5
- 出版时间:2008-01-01
- 条形码:9787010067346 ; 978-7-01-006734-6
内容简介
“信息德育论——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与德育信息化发展问题研究”是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特别委托项目、广东省教育厅委托课题《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五个如何”新课题研究》的*终成果之一。本书具体包括了:高校信息德育的发展与特点、高校信息德育的体系与模式建构、大学生的信息行为与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目录
一 信息德育的基本内涵
(一)信息德育界定
(二)信息德育内涵
二 信息德育的形成与发展
(一)信息德育形成的条件
(二)信息德育的发展趋势
三 国内外信息德育研究的状况
(一)国外信息德育研究及借鉴
(二)国内信息德育研究的发展
本章结语
[精彩案例点评]
**章 信息社会及其对人的影响
一 信息与信息社会
(一)信息及其本质
(二)信息社会
(三)网络与“网络空间”
二 信息社会的特点
(一)社会运行的“信息化”
(二)虚拟社会组织大量涌现
(三)社会结构的“网络化”
(四)个体活动的“多样化”
三 大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性”
(一)大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需求与适应
(二)大学生在信息社会中的矛盾与不适
四 信息社会对人的影响
(一)信息社会对人的有利影响
(二)信息社会对人的不利影响
(三)趋利弊害:信息为我所用
本章结语
[精彩案例点评]
第二章 信息社会的困惑
一 虚拟性与现实性的矛盾
(一)虚拟性与现实性的区别
(二)虚拟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三)思考:如何坚持虚拟性与现实性的辩正统一
二 大众化与经典性的矛盾
(一)信息社会的文化大众化趋势
(二)信息社会的文化经典性诉求
(三)大众化与经典性的统一
(四)走出怪圈:如何找到理想与现实的“结合点”
三 信息进化与信息异化的矛盾
(一)信息进化与信息异化的对立
(二)信息进化和信息异化的统一
(三)对策:大学生如何扬弃信息异化
本章结语
[精彩案例点评]
第三章 大学生的信息行为与特点
一 大学生占用信息媒体的程度与影响
(一)大学生占用信息媒体的程度与种类
(二)大学生占用纸质媒体的程度与影响
(三)大学生占用形象媒体的程度与影响
(四)大学生占用虚拟媒体的程度与影响
(五)大学生占用交流媒体的程度与影响
二 信息社会条件下大学生的学习选择
(一)信息社会对大学教育的影响
(二)信息社会条件下大学生的学习方式选择
三 信息社会条件下大学生的特点
(一)学习、认知直观性明显
(二)行为的自主性选择性增强
(三)道德行为与价值取向多样
(四)现实生活与虚拟生活交替
本章结语
[精彩案例点评]
第四章 互联网络的功能与大学生的运用
一 帮助大学生正确发挥互联网络的功能
(一)拓展社会关系
(二)开展虚拟实践
(三)网络舆情的把握与引导
二 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信息异化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及成因
(二)信息异化及危害
(三)网络恶搞的辨析与防范
本章结语
[精彩案例点评]
第五章 信息社会的网络德育
一 网络德育的形成与发展
(一)网络德育的形成
(二)网络德育的发展
二 网络德育的内涵与特征
(一)网络德育的界定
(二)网络德育的主要领域
(三)网络德育的主要方式
(四)网络德育的基本特征
三 网络德育与现实德育的关系
(一)网络德育与现实德育的区别
(二)网络德育与现实德育的内在联系
(三)网络德育与现实德育的“互补”
本章结语
[精彩案例点评]
第六章 高校信息德育的发展与特点
一 高校信息德育不平衡发展状况透视
(一)理论研究与实际需要不平衡
(二)理论指导与实际发展不平衡
(三)教育对策与现实状况不平衡
二 高校信息德育内容的发展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三)网络法治规范教育
(四)信息知识能力教育
三 高校信息德育方法的发展
(一)现实德育内容的信息转化方法
(二)高校信息德育具体方法的发展
四 高校信息德育的特点
(一)信息德育主体的广泛性
(二)信息德育内容的开放性
(三)信息德育过程的交互性
(四)信息德育形式的虚拟性
本章结语
[精彩案例点评]
第七章 高校信息德育的体系与模式建构
一 高校信息德育的目标体系建构
(一)高校信息德育目标建构的原则
(二)高校信息德育目标建构的内容
二 高校信息德育的规范体系建构
(一)社会性、基础性的信息道德规范
(二)高校大学生信息道德规范
(三)高校信息德育的法治规范
三 高校信息德育的原则体系建构
(一)高校信息德育建设的基本原则
(二)高校信息德育建设的核心原则
四 高校信息德育自教自律模式建构
(一)高校信息德育自教自律模式建构的依据
(二)高校信息德育自教自律模式的特点
五 高校信息德育检查监督模式建构
(一)高校信息道德的体系建设要着眼于网络
(二)要规范高校信息德育标准
(三)必须构建网络和社会互动的大学生信息德育体系
本章结语
[精彩案例点评]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章信息社会及其对人的影响
未来学家托夫勒、奈斯比特等人曾对信息社会进行过大胆预测,但那时大多数人对信息社会并没有很大兴趣。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网络技术和个人电脑的快速普及,人类社会加快了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前进的步伐。2006年5月17日被定为世界信息社会日,说明信息社会已经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和普遍认可。大学生如何适应迎面而来的信息社会,是高校德育必须予以回答的现实而紧迫的问题之一。
信息与信息社会
(一)信息及其本质
信息的含义极为广泛,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其进行探讨。在此主要指从通信技术、系统科学和哲学对信息所作的界定。
关于信息的定义当前还尚未取得一致意见,颇具影响力的说法有两种:一是信息是消除了的不确定性。这是根据信息论的创立者申农的理论对信息所作的一个界定。其含义是说,通信前,消息接收者对发送信息的内容存有不确定性的了解,收到消息后,消息接收者原有的不确定性就会部分或全部消除了。所以,信息就是消除了的不确定性。二是信息即负熵。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曾集中对信息的负熵含义进行了解释。在物理学中,熵值是标志系统的不确定性程度或混乱程度的概念,不确定性的消除就意味着熵值减少,所以信息就被称为负熵。
……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女性生存战争
¥20.8¥66.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0¥36.8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自卑与超越
¥14.3¥39.8 -
性心理学
¥18.4¥58.0 -
西方哲学史
¥12.4¥38.0 -
自卑与超越-完整全译本
¥14.3¥39.8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1.6¥36.0 -
儿童教育心理学
¥12.4¥38.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6.2¥49.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乡土中国-彩色插图版
¥11.7¥39.8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2¥32.0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文言浅说
¥10.1¥24.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20.2¥56.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10.0¥36.0 -
苏联演变与民族问题研究
¥23.5¥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