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德育论-大学生信息素养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研究

包邮信息德育论-大学生信息素养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研究

1星价 ¥12.7 (4.1折)
2星价¥12.4 定价¥31.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06734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5
  • 出版时间:2008-01-01
  • 条形码:9787010067346 ; 978-7-01-006734-6

内容简介

“信息德育论——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与德育信息化发展问题研究”是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特别委托项目、广东省教育厅委托课题《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五个如何”新课题研究》的*终成果之一。本书具体包括了:高校信息德育的发展与特点、高校信息德育的体系与模式建构、大学生的信息行为与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目录

导论
 一 信息德育的基本内涵
  (一)信息德育界定
  (二)信息德育内涵
 二 信息德育的形成与发展
  (一)信息德育形成的条件
  (二)信息德育的发展趋势
 三 国内外信息德育研究的状况
  (一)国外信息德育研究及借鉴
  (二)国内信息德育研究的发展
 本章结语
 [精彩案例点评]
**章 信息社会及其对人的影响
 一 信息与信息社会
  (一)信息及其本质
  (二)信息社会
  (三)网络与“网络空间”
 二 信息社会的特点
  (一)社会运行的“信息化”
  (二)虚拟社会组织大量涌现
  (三)社会结构的“网络化”
  (四)个体活动的“多样化”
 三 大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性”
  (一)大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需求与适应
  (二)大学生在信息社会中的矛盾与不适
 四 信息社会对人的影响
  (一)信息社会对人的有利影响
  (二)信息社会对人的不利影响
  (三)趋利弊害:信息为我所用
 本章结语
 [精彩案例点评]
第二章 信息社会的困惑
 一 虚拟性与现实性的矛盾
  (一)虚拟性与现实性的区别
  (二)虚拟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三)思考:如何坚持虚拟性与现实性的辩正统一
 二 大众化与经典性的矛盾
  (一)信息社会的文化大众化趋势
  (二)信息社会的文化经典性诉求
  (三)大众化与经典性的统一
  (四)走出怪圈:如何找到理想与现实的“结合点”
 三 信息进化与信息异化的矛盾
  (一)信息进化与信息异化的对立
  (二)信息进化和信息异化的统一
  (三)对策:大学生如何扬弃信息异化
 本章结语
 [精彩案例点评]
第三章 大学生的信息行为与特点
 一 大学生占用信息媒体的程度与影响
  (一)大学生占用信息媒体的程度与种类
  (二)大学生占用纸质媒体的程度与影响
  (三)大学生占用形象媒体的程度与影响
  (四)大学生占用虚拟媒体的程度与影响
  (五)大学生占用交流媒体的程度与影响
 二 信息社会条件下大学生的学习选择
  (一)信息社会对大学教育的影响
  (二)信息社会条件下大学生的学习方式选择
 三 信息社会条件下大学生的特点
  (一)学习、认知直观性明显
  (二)行为的自主性选择性增强
  (三)道德行为与价值取向多样
  (四)现实生活与虚拟生活交替
 本章结语
 [精彩案例点评]
第四章 互联网络的功能与大学生的运用
 一 帮助大学生正确发挥互联网络的功能
  (一)拓展社会关系
  (二)开展虚拟实践
  (三)网络舆情的把握与引导
 二 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信息异化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及成因
  (二)信息异化及危害
  (三)网络恶搞的辨析与防范
 本章结语
 [精彩案例点评]
第五章 信息社会的网络德育
 一 网络德育的形成与发展
  (一)网络德育的形成
  (二)网络德育的发展
 二 网络德育的内涵与特征
  (一)网络德育的界定
  (二)网络德育的主要领域
  (三)网络德育的主要方式
  (四)网络德育的基本特征
 三 网络德育与现实德育的关系
  (一)网络德育与现实德育的区别
  (二)网络德育与现实德育的内在联系
  (三)网络德育与现实德育的“互补”
 本章结语
 [精彩案例点评]
第六章 高校信息德育的发展与特点
 一 高校信息德育不平衡发展状况透视
  (一)理论研究与实际需要不平衡
  (二)理论指导与实际发展不平衡
  (三)教育对策与现实状况不平衡
 二 高校信息德育内容的发展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三)网络法治规范教育
  (四)信息知识能力教育
 三 高校信息德育方法的发展
  (一)现实德育内容的信息转化方法
  (二)高校信息德育具体方法的发展
 四 高校信息德育的特点
  (一)信息德育主体的广泛性
  (二)信息德育内容的开放性
  (三)信息德育过程的交互性
  (四)信息德育形式的虚拟性
 本章结语
 [精彩案例点评]
第七章 高校信息德育的体系与模式建构
 一 高校信息德育的目标体系建构
  (一)高校信息德育目标建构的原则
  (二)高校信息德育目标建构的内容
 二 高校信息德育的规范体系建构
  (一)社会性、基础性的信息道德规范
  (二)高校大学生信息道德规范
  (三)高校信息德育的法治规范
 三 高校信息德育的原则体系建构
  (一)高校信息德育建设的基本原则
  (二)高校信息德育建设的核心原则
 四 高校信息德育自教自律模式建构
  (一)高校信息德育自教自律模式建构的依据
  (二)高校信息德育自教自律模式的特点
 五 高校信息德育检查监督模式建构
  (一)高校信息道德的体系建设要着眼于网络
  (二)要规范高校信息德育标准
  (三)必须构建网络和社会互动的大学生信息德育体系
 本章结语
 [精彩案例点评]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章信息社会及其对人的影响
  未来学家托夫勒、奈斯比特等人曾对信息社会进行过大胆预测,但那时大多数人对信息社会并没有很大兴趣。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网络技术和个人电脑的快速普及,人类社会加快了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前进的步伐。2006年5月17日被定为世界信息社会日,说明信息社会已经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和普遍认可。大学生如何适应迎面而来的信息社会,是高校德育必须予以回答的现实而紧迫的问题之一。
信息与信息社会
  (一)信息及其本质
  信息的含义极为广泛,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其进行探讨。在此主要指从通信技术、系统科学和哲学对信息所作的界定。
  关于信息的定义当前还尚未取得一致意见,颇具影响力的说法有两种:一是信息是消除了的不确定性。这是根据信息论的创立者申农的理论对信息所作的一个界定。其含义是说,通信前,消息接收者对发送信息的内容存有不确定性的了解,收到消息后,消息接收者原有的不确定性就会部分或全部消除了。所以,信息就是消除了的不确定性。二是信息即负熵。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曾集中对信息的负熵含义进行了解释。在物理学中,熵值是标志系统的不确定性程度或混乱程度的概念,不确定性的消除就意味着熵值减少,所以信息就被称为负熵。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