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20807432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75
- 出版时间:2007-12-01
- 条形码:9787208074323 ; 978-7-208-07432-3
节选
nbsp; 言
作为“社区文化与先进文化”课题,本书试图以“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国社区文化建
设的主题,立足上海社区文化发展,兼顾全国重点大中城市社
区文化建设的大局,注重理论性与实证性相结合,并在实证研
究的同时,追求系统的理论探索,力求在理论上提出新视角,新
概念和新观点。注重多学科交叉结合,发挥组织社会学、文化
社会学、城市社会学等多学科融合的优势。
本书主要对社区文化的管理和建设以及相关的各项内容
进行研究,试图在研究中论证如下几个观点:其一,先进文化的
建设对社区文化的创建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其二,社区文化的
繁荣发展需要发挥社区各个组织的独特功能,才能满足居民的
文化需求;其三,社区文化的和谐发展需要系统的理论支撑;其
四,社区文化的实践性特色要求相关研究进一步地探索社区文
化的有效模式。
为了达到研究的效果,我们运用了社会学研究方法。一方
面,我们在相关文献研究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理论梳理。我
们充分利用图书馆、书店、网上的信息资源以及各类机构的公
开数据等,收集了不同学科对社区文化的研究资料、全国各地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个案和数据情况,并比较了世界各大国家
和地区社区文化建设政策的实施,以此帮助我们对社区文化有
一个深入而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采用了抽样问卷调查和
个案访谈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在2003年7月至2005年
9月上海市十个区县二十多个社区进行了“关于社区居民的
文化需求”的人户问卷调研,并运用专业统计软件进行了相关
分析;同时,对社区内的居委干部、楼组长、不同职业群体的居
民进行了深度访谈,获得了上海社区文化对居民的影响和作
用,以及居民对社区文化活动的组织管理的看法和意见的第
一手资料。
这里交待一下本书关于社区文化建设的写作框架。本书
从相关概念入手,着重分析社区文化建设中的现状和问题,并
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供参考。全书分为五大部分:
**部分为**、二章,从社区文化的基本概念、历史发
展、社区类型和社区的功能以及建设的战略意义等方面,阐述
了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厘清了有关社区的学术研究
的现状,明确了社区文化的定位。
第二部分为第三、四章,在明确了社区的定义后,主要对社
区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分别从精神层面来阐释社区价值和文
化的内涵,以及从制度层面来研究社区的组织管理和制度文
化。这部分为后文中展开论述提供了基础和铺垫。
第三部分的第五、六章,在分析了现状之后,通过前面的理
论梳理以及结合现状的分析,就社区研究以及社区建设中的热
点难点问题展开了讨论,并重点关注社区教育和社区文化
创新。
第四部分的第七、八章讨论了社区文化涉及的前瞻性、发
展性问题,如社区文化的传播和社区文化产业兴起,以及这两
者与先进文化建设的联系。社区文化产业是一个相对比较新
的词,它体现了文化形态的革命,改变了社区中单向度的生活
方式,公民的文化权利得以实现转移。在这两章中,我们试图
将社区文化建设与社会转型相结合,与宏观社会结构相结合,
通过实证分析,对社区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第五部分,即第九章,通过前几章对社区文化的相关论述
和对社区文化模式的研究梳理,试图向读者展示出一个可供参
考借鉴的社区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模式。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第三章至第八章中引入了来自调
研、报纸杂志及其他媒体中的小案例,来对社区中的具体实践
进行相关分析。当然,本课题的研究范围不可能面面俱到,我
们只就当前热点的、或是学术界有不同看法的、或是社区建设
中确实碰到的难题,来展开论述。
社区文化变迁与创新
案例:徐汇区康健新村街道,从社区实际出发,实施了“使
居民身心更健康,让社区生活更快乐”的康乐工程,受到群众普
遍欢迎。康乐工程提出了“让陌生的人熟悉起来、让劳累的人
轻松起来、让疏远的人亲近起来、让困难的人得到关爱、让奉献
的人得到尊敬”的目标。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康健街道党工
委书记乔德华说:我们要使“康乐工程”在新世纪有新的特色,
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康健街道在为居民群众创造良好生活环境的同时,努力深
化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使党的威信和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
斗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形成了具有康健特点的社区党建和群
众参与特色。
文化,作为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为
了满足生存需要而集体创造、共同享有、后天习得的生产方式
和生活方式的总和,是一定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产物,其并
不是固化不变的,而将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相关的变迁。
例如我国西汉时期以瘦为美,到唐朝时则以胖为美。这就是审
美观念的文化变迁的实例。在本章中,我们将和大家一同研究
社区文化变迁的相关情况。
**节 社区文化变迁的相关概念
文化,其既然是人类适应客观环境的一种手段,那么当客
观环境发生变化时,文化也必然会产生代际变迁。社区文化变
迁是文化在社区范围之内的相关变化,其意指社区文化内容和
文化结构所产生的相关变异。社区文化变迁既可能是突发的, .
突变的,也可能表现为缓慢的,渐进的,更有可能是潜移默化,
不知不觉的。纵观社区文化变迁的过程,可以发现社区文化变
迁是一个综合的变化系统,具体可从变迁原因、变迁种类、变迁
途径和方式对其进行相关解析。
一、社区文化变迁的原因
社区文化之所以会发生变迁,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发明、传
播、革命、社区结构等因素都会引发社区文化内部或大或小、或
多或少的相关变动。但进行小结,我们可以把引起社区文化变
迁的原因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因素,二是外部因素。所谓
内部因素,是指社区文化的变迁是由社区内部的变化所引起
的,举例言之,社区内部的阶层结构发生变化,引起青年白领崛
起,导致社区消费文化的勃兴。而所谓外部因素,则意为社区
由于自然环境的相关变化,或者与其他社区文化进行有关接
触,抑或政治环境发生相关改变而引起的社区文化的相关变
异。应该说,影响社区文化变迁的内外部两因素通常相互影
响,又互相制约,既交相呼应,又相得益彰。那么两者之间究竟
孰重孰轻?内外有别,又究竟何为文化变迁的*为根本之因素
呢?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一切社会文化变迁只有根据它们的
生产关系的一定历史结构才可加以理解,社区发展的动力是由
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精神的、物质的多种因素交互
作用而构成的合力,但其中经济条件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
因为一切因素都通过这一主要因素起作用。因此,社区文化变
迁的根本因素是内部因素中的经济因素。
二、社区文化变迁的种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社区文化变迁分为不同的种类。
首先,以社区文化变迁的规模为标准,我们可以把社区文化变
迁分为整体性的文化变迁和局部性的文化变迁。整体性变迁
是指整个文化体系各构成要素的变化。它是从文化体系各要
素相互联系的变迁合力中演化而出的。而局部变迁则意指文
化构成要素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或者几个要素之间关系所发
生的变化。其次,从社区人对社区变迁的参与和控制情况出
发,或者说以人在社区文化变迁中的主从地位作为出发点,我
们可以将社区文化变迁分为有意识变迁和无意识变迁两类。
所谓无意识的社区文化变迁是指社区文化变迁的过程是不自
觉的,发动和参与这一变迁的人往往是迫于压力或者根本未意
识到的变迁方式。而所谓有意识的社区文化变迁则是指社区
文化变迁处于社区人的管理之下,是人对社区文化发展的方
向、速度、过程、方式进行有计划指导和管理的变迁方式。再
次,如果以社区文化变迁的速度为划分标准,我们则可以将社
区文化变迁分为激进的社区文化变迁和渐进的社区文化变迁。
激进的社区文化变迁是指迅速的飞跃式的社区文化变化,而渐
进的社区文化变迁则是指社区文化所发生缓慢的、相对均衡的
变化。此外,以社区文化发展的方向,我们还可以将社区文化
变迁分为前进的社区文化变迁和后退的社区文化变迁。前进
的社区文化变迁是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文化变迁,
其所带来的是社会物质的丰富、福利的进步、人民群众生活水
平的提升,而后退的社区文化变迁则反之。
-
知识分子的幽灵
¥20.5¥39.8 -
茶经(黑白版)
¥11.1¥48.0 -
我所不理解的生活-纪念珍藏版
¥10.5¥29.8 -
中国馔馐谭
¥12.0¥23.0 -
经典常谈
¥6.2¥14.8 -
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梁晓声解读中国人文化心理的重磅新作
¥18.1¥39.8 -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8.5¥25.0 -
被颠覆的文明-我们怎么会落到这一步-(升级版)
¥13.6¥42.0 -
寻味中国
¥14.7¥38.0 -
大家小书:苏辛词说
¥12.2¥26.0 -
经典常谈
¥13.7¥39.8 -
瓷都拾遗-景德镇瓷业习俗
¥10.6¥30.0 -
徐志摩和新月诗人-摇晃的梦想-侧看民国
¥13.5¥39.0 -
国学入门
¥15.4¥48.0 -
替时代写生·日记里的胡适(八品)
¥13.5¥39.0 -
中国文明的密码/何新文选
¥15.4¥48.0 -
瓢箪鲶闲话
¥10.7¥36.0 -
柏杨杂文精选集-吓人的国粹教育
¥10.1¥24.0 -
树荫的温柔-亘古人类激情之源
¥15.0¥39.0 -
黄河上的古都
¥16.6¥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