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 现实 模式-以上计区文化为例的实证研究

包邮历史 现实 模式-以上计区文化为例的实证研究

1星价 ¥14.2 (7.9折)
2星价¥14.2 定价¥1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807432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75
  • 出版时间:2007-12-01
  • 条形码:9787208074323 ; 978-7-208-07432-3

节选

nbsp;   言
    作为“社区文化与先进文化”课题,本书试图以“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国社区文化建
设的主题,立足上海社区文化发展,兼顾全国重点大中城市社
区文化建设的大局,注重理论性与实证性相结合,并在实证研
究的同时,追求系统的理论探索,力求在理论上提出新视角,新
概念和新观点。注重多学科交叉结合,发挥组织社会学、文化
社会学、城市社会学等多学科融合的优势。
    本书主要对社区文化的管理和建设以及相关的各项内容
进行研究,试图在研究中论证如下几个观点:其一,先进文化的
建设对社区文化的创建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其二,社区文化的
繁荣发展需要发挥社区各个组织的独特功能,才能满足居民的
文化需求;其三,社区文化的和谐发展需要系统的理论支撑;其
四,社区文化的实践性特色要求相关研究进一步地探索社区文
化的有效模式。
    为了达到研究的效果,我们运用了社会学研究方法。一方
面,我们在相关文献研究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理论梳理。我
们充分利用图书馆、书店、网上的信息资源以及各类机构的公
开数据等,收集了不同学科对社区文化的研究资料、全国各地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个案和数据情况,并比较了世界各大国家
和地区社区文化建设政策的实施,以此帮助我们对社区文化有
一个深入而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采用了抽样问卷调查和
个案访谈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在2003年7月至2005年
 9月上海市十个区县二十多个社区进行了“关于社区居民的
文化需求”的人户问卷调研,并运用专业统计软件进行了相关
分析;同时,对社区内的居委干部、楼组长、不同职业群体的居
民进行了深度访谈,获得了上海社区文化对居民的影响和作
用,以及居民对社区文化活动的组织管理的看法和意见的第
一手资料。
    这里交待一下本书关于社区文化建设的写作框架。本书
从相关概念入手,着重分析社区文化建设中的现状和问题,并
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供参考。全书分为五大部分:
    **部分为**、二章,从社区文化的基本概念、历史发
展、社区类型和社区的功能以及建设的战略意义等方面,阐述
了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厘清了有关社区的学术研究
的现状,明确了社区文化的定位。
    第二部分为第三、四章,在明确了社区的定义后,主要对社
区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分别从精神层面来阐释社区价值和文
化的内涵,以及从制度层面来研究社区的组织管理和制度文
化。这部分为后文中展开论述提供了基础和铺垫。
    第三部分的第五、六章,在分析了现状之后,通过前面的理
论梳理以及结合现状的分析,就社区研究以及社区建设中的热
点难点问题展开了讨论,并重点关注社区教育和社区文化
创新。
    第四部分的第七、八章讨论了社区文化涉及的前瞻性、发
展性问题,如社区文化的传播和社区文化产业兴起,以及这两
者与先进文化建设的联系。社区文化产业是一个相对比较新
的词,它体现了文化形态的革命,改变了社区中单向度的生活
方式,公民的文化权利得以实现转移。在这两章中,我们试图
将社区文化建设与社会转型相结合,与宏观社会结构相结合,
通过实证分析,对社区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第五部分,即第九章,通过前几章对社区文化的相关论述
和对社区文化模式的研究梳理,试图向读者展示出一个可供参
 考借鉴的社区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模式。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第三章至第八章中引入了来自调
研、报纸杂志及其他媒体中的小案例,来对社区中的具体实践
进行相关分析。当然,本课题的研究范围不可能面面俱到,我
们只就当前热点的、或是学术界有不同看法的、或是社区建设
中确实碰到的难题,来展开论述。
 社区文化变迁与创新
    案例:徐汇区康健新村街道,从社区实际出发,实施了“使
居民身心更健康,让社区生活更快乐”的康乐工程,受到群众普
遍欢迎。康乐工程提出了“让陌生的人熟悉起来、让劳累的人
轻松起来、让疏远的人亲近起来、让困难的人得到关爱、让奉献
的人得到尊敬”的目标。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康健街道党工
委书记乔德华说:我们要使“康乐工程”在新世纪有新的特色,
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康健街道在为居民群众创造良好生活环境的同时,努力深
化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使党的威信和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
斗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形成了具有康健特点的社区党建和群
众参与特色。
    文化,作为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为
了满足生存需要而集体创造、共同享有、后天习得的生产方式
和生活方式的总和,是一定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产物,其并
不是固化不变的,而将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相关的变迁。
例如我国西汉时期以瘦为美,到唐朝时则以胖为美。这就是审
美观念的文化变迁的实例。在本章中,我们将和大家一同研究
社区文化变迁的相关情况。
  **节  社区文化变迁的相关概念
    文化,其既然是人类适应客观环境的一种手段,那么当客
观环境发生变化时,文化也必然会产生代际变迁。社区文化变
迁是文化在社区范围之内的相关变化,其意指社区文化内容和
文化结构所产生的相关变异。社区文化变迁既可能是突发的,  .
突变的,也可能表现为缓慢的,渐进的,更有可能是潜移默化,
不知不觉的。纵观社区文化变迁的过程,可以发现社区文化变
迁是一个综合的变化系统,具体可从变迁原因、变迁种类、变迁
途径和方式对其进行相关解析。
    一、社区文化变迁的原因
    社区文化之所以会发生变迁,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发明、传
播、革命、社区结构等因素都会引发社区文化内部或大或小、或
多或少的相关变动。但进行小结,我们可以把引起社区文化变
迁的原因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因素,二是外部因素。所谓
内部因素,是指社区文化的变迁是由社区内部的变化所引起
的,举例言之,社区内部的阶层结构发生变化,引起青年白领崛
起,导致社区消费文化的勃兴。而所谓外部因素,则意为社区
由于自然环境的相关变化,或者与其他社区文化进行有关接
触,抑或政治环境发生相关改变而引起的社区文化的相关变
异。应该说,影响社区文化变迁的内外部两因素通常相互影
响,又互相制约,既交相呼应,又相得益彰。那么两者之间究竟
孰重孰轻?内外有别,又究竟何为文化变迁的*为根本之因素
呢?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一切社会文化变迁只有根据它们的
生产关系的一定历史结构才可加以理解,社区发展的动力是由
 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精神的、物质的多种因素交互
作用而构成的合力,但其中经济条件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
因为一切因素都通过这一主要因素起作用。因此,社区文化变
迁的根本因素是内部因素中的经济因素。
二、社区文化变迁的种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社区文化变迁分为不同的种类。
首先,以社区文化变迁的规模为标准,我们可以把社区文化变
迁分为整体性的文化变迁和局部性的文化变迁。整体性变迁
是指整个文化体系各构成要素的变化。它是从文化体系各要
素相互联系的变迁合力中演化而出的。而局部变迁则意指文
化构成要素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或者几个要素之间关系所发
生的变化。其次,从社区人对社区变迁的参与和控制情况出
发,或者说以人在社区文化变迁中的主从地位作为出发点,我
们可以将社区文化变迁分为有意识变迁和无意识变迁两类。
所谓无意识的社区文化变迁是指社区文化变迁的过程是不自
觉的,发动和参与这一变迁的人往往是迫于压力或者根本未意
识到的变迁方式。而所谓有意识的社区文化变迁则是指社区
文化变迁处于社区人的管理之下,是人对社区文化发展的方
向、速度、过程、方式进行有计划指导和管理的变迁方式。再
次,如果以社区文化变迁的速度为划分标准,我们则可以将社
区文化变迁分为激进的社区文化变迁和渐进的社区文化变迁。
激进的社区文化变迁是指迅速的飞跃式的社区文化变化,而渐
进的社区文化变迁则是指社区文化所发生缓慢的、相对均衡的
变化。此外,以社区文化发展的方向,我们还可以将社区文化
变迁分为前进的社区文化变迁和后退的社区文化变迁。前进
的社区文化变迁是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文化变迁,
其所带来的是社会物质的丰富、福利的进步、人民群众生活水
平的提升,而后退的社区文化变迁则反之。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