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33430009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14
- 出版时间:2000-04-01
- 条形码:9787533430009 ; 978-7-5334-3000-9
本书特色
自序
衷心地感谢袁良骏先生在他所主编的“学术随笔自选丛书”中间,收录了我的这一卷作品;也衷心地感谢福建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黄旭先生,在策划、审阅和操作这一套丛书的过程中间,作出了辛勤而又具有创造性的贡献。
说起学术随笔的撰写来,真要使我萌生出无穷的感叹。这是因为人世间往往充满了许许多多的偶然,连自己也没有料到过竟会在漫长的岁月中,成年累月地钻在书本堆里,无论白天或黑夜都沉思冥想地翻弄着它们。我在少年时代是一个十分爱动和爱玩的人,常常幻想着像徐霞客似的去走遍天下,看尽那崎岖巍峨的山峰和汹涌奔腾的江水。我固然也很喜欢读书,却并不想以如此艰苦而又枯涩的学术研究工作,度过自己整个的人生历程。如果要能够握笔写作的话,也更喜爱涂抹一些闪烁着形象的活泼泼的文字。不过从50年代开始从事学术研究之后,也还是逐渐地产生出了相当浓厚的兴趣,开始时异常憧憬清代学者阎若璩所集古人陶弘景和皇甫谧的联语,“一物不知,深以为耻;遭人而问,少有暇日”,花费许多时间浏览了“十三经”和“二十四史”等典籍,苦苦地抄录和背诵着那些古老的掌故,后来又感悟到仅仅像这样堆积零星的知识,不就犹如吴文英《词源》中所说的,“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吗?必须挺立于知识的原野之上,从广泛和深入的分析中间获得思想的结论;必须进行深邃和系统的思索,而不能满足于去摩挲知识的碎片。真像帕斯卡尔所说的那样,“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思想录》),这是多么震撼着鼓舞力量的话语啊!人们确实应该尽量去冲破种种的阻力和羁绊,追求着发表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来,这样才有可能推动整个社会的生活往前拓展。令人万分兴奋的是在“文革”的浩劫结束之后,长期笼罩于整个民族顶空的那种禁锢与束缚思想的氛围,不断地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正在处于逐步地消解之中,学术自由的气氛正在缓慢地扩大开来,这样自然就有可能更多地发表出自己系统的思考了。
在*近这20年来的学术研究工作中间,我先后出版过《鲁迅和中国文化》、《治学沉思录》、《散文论》等十余部论著,对于人文精神方面的不少问题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譬如对于人性的善恶,以及它和国民性、阶级性之关系的思索;对于社会制度之萌生与演变的思索;对于专制统治和民主秩序的思索;对于儒家思想所造成的社会和精神痼弊,以及它所具有之合理内涵的思索;对于奴性主义为何在中国历史中间长期蔓延至今的思索;对于中国和西方文化之异同,以及它深刻的历史与地缘方面的原因,和这两者之间如何撞击、互补与融合的思索;对于如何提高国民素质的思索;对于如何确立平等意识和现代观念的思索;对于散文、杂文、游记等文体如何写作的思索;对于当前文学研究尺度的思索等等。有关上述的这些理论问题,我都曾在自己的一些学术论著中间作出了阐述。
正是由于更喜爱撰写活泼与形象的文字,在这20年里还花费了较多的精力,尝试着去从事散文的写作,也许是因为自己在学术研究和散文写作这两个领域之内,常常交叉着一起去进行的缘故,所以就有了若干勉强可以称作为学术随笔的文章,虽然自己也并未有意去为之。像这样无意之间的收获,总是一桩值得欣慰的事情罢。
当前有不少学者都纷纷出版自己学术随笔的集子,据说也很受读者的欢迎。这大概是因为在多少人们的天赋中间,总是会迸涌和洋溢出一种喜爱生动活泼的情绪来,老是那样正襟危坐着书写厚厚的高头讲章,实在也是过于呆板和劳累了,总得稍稍地调剂一番才好。我早就主张过学者也应该揣摩一下作家的工作方式,可以尝试着写一些活泼和形象的文字,这样也有利于广大的读者朋友们,通过若干短小精悍的篇章,更为方便地了解你的学术主张,这真是何乐而不为的事情。就我自己的理解而言,学术随笔的范畴是相当广阔的,可以谈论古今中外的历史和人物,谈论各种学科的书籍和知识,谈论变迁发展着的学术和思潮,真是从宇宙洪荒直至眼下整个人寰的动静,均可纳人自己写作的视野。而从写作的方法来说,既要避免密集的逻辑推理,又得减少繁复的形象描绘,千万注意要牢牢地掌握住知识的视角,运用活泼与流畅的文字,把自己的学术见解表达出来。学术随笔是通过知识的熏陶、思想的启示和审美的愉悦,跟读者朋友们去对话的。我对于学术随笔此种文体的看法,只能算是相当粗糙的一家之言,提出来就教于学术界各位高明的贤哲,多么希望能够在不断深入的探讨和切磋中间,形成更为准确与丰富的共识。
我在这一回遵嘱编选自己的有关篇章时,分成“今昔人寰”、“读书纪历”、“治学种种”和“关于散文”四辑,每辑又以写作时间的先后排列,俾便检索和阅读。我曾陆续出版过十余种散文和游记的结集,却从未将学术性的散文篇章收集在一起付梓,这部书稿算是自己有意识地尝试进行学术随笔的开始罢。像这样辑录成册以飨喜爱我文字的读者朋友们,可能是不无意义的,当然更大的愿望是从而听到海内外许多朋友们详尽指点的意见,以便催促自己更为努力地向前迈步。
当此书出版之际,谨向披露过其中有些篇章的编辑朋友们深致谢意;这里的若干作品还被海内外的有些报刊和散文选本收录过,谨向这些热情和诚挚的朋友们深致谢意;在这里我还要向分析和指点过自己学术研究与散文创作的海内外批评家,以及描摹和介绍过我这些有关活动的记者与作家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激之情。
我已经垂垂老矣,却依旧在充满兴致地思索和写作着,只要是一息尚存,我仍将努力地工作下去,作为对许多诚挚地鼓励我跋涉前进的朋友们的一种报答。
北京静淑苑
内容简介
片断:
生命与文字
文字与生命
当生命处于屠刀的威胁底下,怎么能丝毫也不惊慌和恐惧,却依旧惦念着自己笔下的文字,一心一意地牵挂着尽量将它写完?这是何等无畏和伟大的气概!
我常常想起古代希腊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阿基米得。他曾经帮助守卫自己城市的将士,制造了投掷巨石的器具,抵御和阻挡着罗马军队的侵凌。当这座名城叙拉古终于陷落时,他的处境自然是异常险恶,不过反正也无法逃遁,就将生死置之度外,在侵略军野蛮的叫嚣和疯狂的杀戮声中,居民们惊愕的呼叫和绝望的哭泣声中,镇静地伏在案头,演算着尚未得出结果的数学题目。
终于有几个杀红了眼的罗马士兵,冲进他的住宅来抢劫和屠戮了,他深知砍杀自己的刀剑已在头顶挥舞,死神即将降临,必须在*后的时刻,做完这*后的工作,于是英勇地瞪着双眼命令杀人的暴徒:“慢一点动手,让我做完这道题目!”
哪怕死亡的阴影正笼罩着整个身躯,也要争取写完已经想出的文字。为什么把这些文字看得比生命还要紧呢?因为它记载和诞生着某些科学的原理,推动和指引着人类走向无比辉煌的文明。阿基米得临死前的这句话语,显得多么神圣和美丽,永远激励着后人丝毫也不应懈怠,绝对不能浪掷自己的生命,而要抓紧时机,在死亡迟早会来临之前,写出充满意义的文字来。
我也常常想起英国的历史学家吉本,他经过十余年的艰辛操劳,终于完成自己这部杰作《罗马帝国衰亡史》的当天夜晚,在一轮明月映照着的清辉底下,竟无法掩饰喜悦和激动的心情,然而在顷刻间又变得忧郁起来,因为他深感“不管这部著作的命运如何,历史学家的生命必然是短促和变幻无常的”。如果不牢牢抓住短促无常的生命,它就将悄悄消逝,应该怎么办呢?只有抓紧一切时机努力地写下去,对人类作出应有的贡献,生命才会包含着充沛的意义。
如果说像阿基米得这样涉及自然科学的学者,侧重于替人类建筑着物质文明的殿堂;那么涉及人文领域的学者或作家,就侧重于创造精神文明的胜景,用文字去描绘人们奋斗和迈进的痕迹,阐述人类生存的崇高意义。重任在肩,千万不能玩忽职守。至于如果有人甘心下流,沉醉于去涂抹那些渲染色情和暴力的文字,那就更是一种亵读和犯罪的行径。
把文字看得比生命更重要和珍贵,时刻追求着让它闪烁出美和道德的光芒,这对于运用和掌握文字的人来说,确实是无法推卸的责任。
1997年3月
后记:
后记
衷心地感谢袁良骏先生在他所主编的“风雨文丛”中间,收录了我的这一卷随笔作品。
我是从学术研究工作开始了自己艰苦的人生历程,继而又花费了较多的精力尝试着从事散文的写作,也许是这两者常常在交叉进行的缘故,因此就有了若干勉强可以称作为学术随笔的文章罢。这一回编选时,分成“今昔人寰”、“读书纪历”、“治学种种”和“关于散文’四辑,每辑又以写作时间的先后排列,俾便检索和阅读。我曾陆续出版过十余种散文集,却从未将学术性的散文篇章收集在一起付梓,像这样辑录成册以飨喜爱我文字的读者朋友们,可能是不无意义的,当然更大的愿望是从而听到详尽指点的意见。
当此书出版之际,谨向披阅过其中所有篇章的编辑朋友们深致谢意;这里的若干作品还被有些报刊和散文选本收录过,谨向这些热情和诚挚的朋友们深致谢意;在这里我还要向分析和指点过自己散文作品的不少批评家,以及描摹和介绍过我这些有关活动的记者与作家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激之情。
只要是一息尚存,我仍将努力地思索和撰写下去,作为对许多诚挚地鼓励我跋涉前进的朋友们的一种报答。
1998年5月1日于北京静淑苑
目录
自序
今昔人寰
从《蒋经国传》产生的友谊
清代的文字狱
话说“民主”
——“五四”随笔之一
对于法西斯的思索
买名
“白字先生”
要懂得历史
希望与梦想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
院1996年度毕业典礼上
的讲演词
人性:善抑或恶?
文字与生命
死亡的咏叹
话说知音
“太史简”和“董狐笔”
询问司马迁
阮籍的豪言壮语
浩气长存
——读《史记·刺客列传》中
荆柯的故事随想
再说死亡
小乔墓畔的思索
汨罗江边
岳阳楼远眺
李自成与唐甄
秦桧的铁像和文征明的词
读书纪历
《诗经》里的艺术世界
唐诗的海洋
《忏悔录》的印象
读《生死存亡的年代》
抄录“脂评”
重读《儒林外史》
严禁“毒草”
囚屋夜读
牛棚背诗
令人神往的《革命军》
沙漠里读《大趋势》
读到生命的*后一天
永远地学习和品昧
读书纪历
治学种种
音乐的启迪
章、鲁思想比较之一例
对儒家思想的反思
当代文学研究的尺度问题
我为什么放弃《叶赫那拉氏传》的写作?
中国鲁迅研究学会第四届代表大会闭幕词
关于“作家学者化”和“学者作家化”
《觉醒与挣扎》序言
愧为学者
写到生命的*后一天
《自由者梦寻》序言
思索鲁迅的历程
纪念鲁迅的一点感想
——在“鲁迅逝世60周年暨鲁
迅博物馆建馆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演词
“深刻”小议
应该怎样生活才更有意义?
——读鲁迅一篇杂文之后的随想
《鲁迅散文选》前言
20世纪杰出的新女性
——在“许广平诞生100周年
纪念会”上的讲演词
知音
——在“鲁迅挚友许寿裳先生
殉难50周年纪念会”上的
讲演词
关于散文
《心灵的星光》序
我和散文
《青春的橄榄树》序
《杜卫东杂文选》序
东方散文家的使命
——在汉城“国际散文研讨会”
上的讲演词
《只求新去处》序
《名家经典游品散文选》序
我为什么要写游记?
《中国现代散文史稿》韩译本序言
我心中渴望的散文
《中国学者文化散文精粹》序言
《外国散文观止》序
《背影》对于我的影响
序跋文章
话说游记
——在中国散文与旅游文学
研究会上的讲演词
《雅奏》序言
《驿路回眸》序
后记
作者简介
林非(1931--),江苏海门人,1955年冬季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学位研究生导师,中国鲁迅研究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散文学会会长。
学术论著有《鲁迅前期思想发展史略》、《鲁迅小说论稿》、《中国现代散文史稿》、《治学沉思录》、《鲁迅和中国文化》、《散文的使命》等;散文创作有《林非散文选》、《林非游记选》等;回忆录有《读书心态录》。迄今已出版20余部著作。其学术论著及散文创作均追求独特个性与文化内蕴,海内外学者对其评论颇多,有些论著和作品已被国外翻译出版或发表。作品已被国外翻译出版或发表。
-
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 插图纪念版
¥15.6¥52.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5.9¥49.8 -
她们
¥15.0¥46.8 -
西南联大文学课
¥20.9¥58.0 -
十三邀4:“这样的时代,有这样一个人”(八品)
¥35.0¥58.0 -
战争与和平(上下)
¥23.4¥78.0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6.5¥55.0 -
别怕!请允许一切发生
¥21.4¥49.8 -
遇见动物的时刻
¥17.4¥58.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8.9¥29.8 -
读人生这本大书
¥10.4¥26.0 -
这辈子 :1920-2020外婆回忆录
¥23.0¥45.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7.6¥28.0 -
又得浮生一日闲
¥21.9¥49.8 -
平平仄仄平平仄
¥21.8¥68.0 -
山月记
¥23.0¥39.0 -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文通版)
¥20.6¥42.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33.3¥68.0 -
我生命中的那些人物
¥6.0¥20.0 -
茶,汤和好天气
¥7.6¥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