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济阳拗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特征和评价

包邮济阳拗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特征和评价

1星价 ¥51.1 (7.3折)
2星价¥51.1 定价¥7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21996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它
  • 页数:274
  • 出版时间:2008-06-01
  • 条形码:9787030219961 ; 978-7-03-021996-1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术专著系列”之一,全书共分5个章节,分别对区域地质背景、碎屑岩储集体成因及物性特征、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类型演化、储层成岩演化过程中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及储层性质控制因素及综合评价作了介绍。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内容简介

简介   本书在确定济阳拗陷古近系碎屑岩储集体成因和成岩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沉积体系储层的物性特征;分析比较不同凹陷、不同成岩阶段、不同岩性储层的物性特征,重点分析次生孔隙的成因和次生孔隙发育带在纵向上的分布规律以及储层宏观和微观非均质性特征,分析影响优质储层和低孔低渗储层物性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了成岩作用与次生孔隙发育的主控因素,分析有机流体充注对储层成岩演化过程中矿物形成和转化的影响;对济阳拗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进行综合评价,指出有利储层在纵横向上的分布规律,预测了有利沉积储层的分布。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的高年级本科生,科研单位从事地质研究、石油勘探和开发的科研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丛书序前言第1章 区域地质背景1.1 济阳拗陷油气藏勘探现状1.1.1 油气勘探成果和勘探程度1.1.2 油气勘探历程1.1.3 油气勘探理论进展1.2 地层充填序列1.2.1 前古近系1.2.2 古近系和新近系1.2.3 第四系1.3 构造单元划分1.3.1 济阳拗陷发育历史1.3.2 构造单元划分1.4 石油地质条件1.4.1 生油层1.4.2 储集层1.4.3 盖层1.4.4 生储盖组合1.4.5 局部构造1.4.6 油气藏1.4.7 油气藏分布规律第2章 碎屑岩储集体成因及物性特征2.1 东营凹陷碎屑岩储集体成因及物性特征2.1.1 北部陡坡带近岸水下扇储集岩体2.1.2 洼陷带浊积岩砂体2.1.3 扇三角洲储集岩体2.1.4 三角洲储集岩体2.1.5 滨浅湖滩坝储集岩体2.1.6 不同成因类型储集体物性特征分析2.2 沾化车镇凹陷碎屑岩储集体成因及物性特征2.2.1 近岸水下扇储集岩体2.2.2 深水浊积扇储集岩体2.2.3 扇三角洲储集岩体2.2.4 三角洲储集岩体2.2.5 滨浅湖滩坝储集岩体2.2.6 不同成因类型储集体物性特征对比分析2.3 惠民凹陷碎屑岩储集体成因及物性特征2.3.1 近岸水下扇储集岩体2.3.2 浊积扇储集岩体2.3.3 扇三角洲储集岩体2.3.4 三角洲储集岩体2.3.5 滨浅湖滩坝储集岩体2.3.6 不同成因类型储集体物性特征分析2.4 古近系碎屑岩储层非均质性研究2.4.1 层内非均质性2.4.2 平面及层间非均质性2.4.3 微观非均质性第3章 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类型演化3.1 成岩作用类型3.1.1 压实作用3.1.2 胶结作用3.1.3 溶蚀作用3.2 成岩阶段划分3.2.1 东营凹陷成岩阶段划分3.2.2 沾化凹陷成岩阶段划分3.2.3 车镇凹陷成岩阶段划分3.2.4 惠民凹陷成岩阶段划分3.3 储层孔隙类型与演化3.3.1 储层孔隙类型3.3.2 孔隙演化3.3.3 次生孔隙发育规律3.3.4 次生孔隙成因3.3.5 次生孔隙分布控制因素第4章 储层成岩演化过程中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4.1 碎屑岩中矿物的成岩演化及其地球化学过程4.1.1 石英的成岩演化特征及地球化学过程4.1.2 长石类矿物的成岩演化特征及其地球化学过程4.1.3 碳酸盐类矿物的成岩演化特征及其地球化学过程4.1.4 黏土矿物的转化特征4.2 控制成岩作用和孔隙发育的地质与地球化学因素4.2.1 孔隙演化特征及地球化学条件4.2.2 有机酸对储层成岩过程及孔隙演化的控制作用4.2.3 石油充注对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影响4.2.4 影响早期方解石胶结物分布的地质因素4.3 储层成岩过程的地球化学环境分析4.3.1 现今储层中孔隙流体地球化学特征4.3.2 成岩环境流体历史分析4.4 碎屑岩储层成岩演化过程中的有机-无机作用模式4.4.1 储层成岩作用、有机质演化和油气充注在时间上的分布特征4.4.2 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分带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4.4.3 成岩演化与孔隙预测的地球化学框架模型第5章 储层性质控制因素及综合评价5.1 储层性质控制因素5.1.1 沉积条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5.1.2 压实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5.1.3 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5.1.4 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5.2 不同砂泥岩组合形式下储层特征5.2.1 砂泥岩组合类型5.2.2 不同砂泥岩组合形式下储层的物性特征5.2.3 不同埋深不同砂泥岩组合形式下砂岩层不同部位物性差异的机理探讨5.2.4 深埋藏条件下的溶蚀机理5.3 储层综合评价及预测5.3.1 储层评价依据5.3.2 综合评价划分分级5.3.3 不同凹陷、不同层序(层段)储层评价5.4 成岩作用与成岩圈闭5.4.1 浅埋藏条件下的成岩圈闭5.4.2 深埋藏条件下的成岩圈闭主要参考文献图版说明和图版
展开全部

节选

本书在确定济阳拗陷古近系碎屑岩储集体成因和成岩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沉积体系储层的物性特征;分析比较不同凹陷、不同成岩阶段、不同岩性储层的物性特征,重点分析次生孔隙的成因和次生孔隙发育带在纵向上的分布规律以及储层宏观和微观非均质性特征,分析影响优质储层和低孔低渗储层物性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了成岩作用与次生孔隙发育的主控因素,分析有机流体充注对储层成岩演化过程中矿物形成和转化的影响;对济阳拗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进行综合评价,指出有利储层在纵横向上的分布规律,预测了有利沉积储层的分布。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的高年级本科生,科研单位从事地质研究、石油勘探和开发的科研人员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朱筱敏,男,江苏江都市人,1960年生,博士,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本科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勘探系石油地质专业,1990年获得石油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沉积地质学、储层地质学、层序地层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合作发表论文205篇,出版专著3部,教材4部,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优秀教学和科技进步奖8次,是中国石油学会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石油学报》、《高校地质学报》等学术刊物的编委。1996年首批入选国家人事部等七部委“百千万人才工程”,1999年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是北京市高校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北京市优秀教师和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课程《沉积岩石学》主讲教师,2006年获得第三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