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750411889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大32开
- 页数:211
- 出版时间:1999-06-01
- 条形码:9787504118899 ; 978-7-5041-1889-9
内容简介
信仰与道德、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敏感、现实和富有挑战性的课题。研究这一问题的出发点在于目前中国德育现实中业已存在的对于核心价值或终极价值问题的实践和理论上的回避。“价值无根性”的德育已经导致了德育实效上的“实质性低迷”。如果不加以矫正,中国德育所面临的危机将日益严重。本研究在充分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取专题研究的方式重点进行了宗教信仰与道德教育、政治信仰与道德教育、人生信仰与道德教育三个方面的研究。
目录
第二章 德性、德性生活的实存与历史——对于道德生活和道德教育本质的思考
第三章 试论对宗教信仰的社会观照与人生观照
第四章 论宗教信仰与宗教道德
第五章 圣育与德育——小原国芳“宗教教育-道德教育”关系思想研究
第六章 政治信仰与道德建设——中国古代和现代的两种抉择
第七章 政治信仰与道德素养培育有效性的探索——杜威与苏霍姆林斯基德育思想的几点共性
第八章 幸福教育论
第九章 圣贤教育论——对一种中国古代教育德育智慧的再认识
第十章 信仰与人格——信仰教育的道德教育意义及其确认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檀传宝,1962年生,安徽省怀宁人,教育学博士、博士后,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德育专业委员会委员、美育专业委员会委员。1983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大学毕业后曾在一所农村普通完全中学工作过8年。硕士、博士阶段分别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1991——1993)、南京师范大学(1993——1996)。1996——199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出站后留校工作,现供职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
主要研究方向:德育原理、教育基本理论、教师伦理学。
主要研究成果有个人专著《德育美学观》(陕西教育出版社,1996)、《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美善相谐的教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教师伦理学专题——教育伦理范畴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在《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过教育学术论文70余篇。
-
身为女性的选择
¥25.2¥56.0 -
文言浅说
¥11.0¥24.0 -
乡土中国
¥18.5¥26.0 -
偏见
¥21.8¥56.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5.7¥49.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西方哲学史
¥14.8¥38.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3.2¥32.0 -
性心理学
¥18.4¥58.0 -
女性生存战争
¥26.1¥66.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我们内心的冲突(平装)
¥13.8¥39.9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中国人的名·字·号
¥10.0¥28.0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3.8¥38.0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22.5¥49.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2.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