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分
包邮日本汉学研究初探

- ISBN:978756175889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29
- 出版时间:2008-06-01
- 条形码:9787561758892 ; 978-7-5617-5889-2
内容简介
本论文分成四部分,**部分是郑清茂教授的引论,郑教授宏观地勾勒出“日本汉学”此观念的内涵,其论点具指标意义。
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的论文分别探讨儒学思想与中国文学的问题,这两部分的论文篇幅*多,也是此次会议的主轴。李庆及林庆彰两位教授的论文按传统的归类,属于经学,经学自然是儒学的一部分;陈玮芬与杨儒宾的论文隐约之间有比较中、日儒家思想史的意味;中峙隆藏教授的论文严格说来不局限在儒学上面,但儒家特重历史意识,方便说来,我们似可将中(山鸟)教授的论文归入“儒学思想的受纳”此一部门。“中国文学的回响”此部门收有五篇论文,金文京、斋藤茂及小峰和明三位教授的论文偏向于文献的引介与诠释。中、日两国交流时间特长,中国文献流落日本者不知凡几,类似的文献考古学工作还大有发展的空间。陈明姿及川合康三两教授做的工作比较像“影响的研究”,国内能触及平安文学的学者极少,遑论研究?陈教授的论文大有开疆拓土之功。川合教授的论文进路比较特别,此文似有“心态史”的意味,他由“堕泪碑”引发联想,并论及后人对此一主题的看法,叙述的工作做得细腻,所以我们也将它收入“中国文学的回响”此一版块。
目录
一、引论
他山之石:日本汉学对华人的意义
二、儒学思想的受纳
日本近代的《诗经》研究:以《十月之交》为中心
竹添光鸿《左传会笺》的解经方法
“天命”与“国体”:近代日本孔教论者的天命说
叶适与荻生徂徕
日本学者研究中围思想所蕴含的问题意识:以一九六○年代初期的时间论争为中心
三、中国文学的回响
日本平安初期物语对中国文学之受容
日本龙谷大学所藏元朝郭居敬撰《百香诗选》等四种百咏诗简考
《敦煌愿文集》与日本中世纪唱导资料
岘山之泪:羊祜“堕泪碑”的继承
关于残存在日本的唐诗资料
四、东亚文化交流史
淡海三船与东亚的诗文书籍交流
关于日本汉文学历史展开之一考察:与韩国汉文学作比较
二十世纪初期日本汉学家眼中的文化中国与现实中国
任教台北帝国大学时期的神田喜一郎之研究
明治时期汉学私塾之教育功能
名词索引
人名索引
节选
一、引论
他山之石:日本汉学对华人的意义
今天有这么多来自国内及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聚在一起,举行这次“日本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实在是个非常难得的盛事。据我所知,专为“日本汉学”举办国际性的研讨会,不但在台湾,恐怕在世界上,也是前所未有的创举。在这里,我要向合办这次会议的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台湾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与汉学研究中心,表示由衷的感谢。更要对各位筹备委员的高瞻远瞩,辛苦劳累,致以无上的敬意。日本已故汉学大师吉川幸次郎先生,曾经在一首诗里说:“愿逢四海为家日,赵瑟秦声共一堂。”虽然吉川先生四海为一家的愿望尚未能完全实现,但至少今天从不同国家来了这么多贵客,共聚一堂,研讨吉川先生奉献其一生的学术领域,如果他老人家天上有知,可能也会颔首微笑,表示肯定吧。
众所皆知,一般所谓汉学是研究中国文化或文明的学问,属于区域性研究(area studies),大约相当于英文的sinology或较现代的Chinese studies。大凡中国的语言、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经学、历史、政治、社会,甚至文物考古、风俗习惯等,只要与中国有关的题材,都是汉学的研究对象。在日本,则自明治时代开始,或称之为支那学;而在近半世纪以来,又称之为中国学。
日本的汉学,由于特殊的地缘与历史背景,较之西方诸国,不但更为悠久,至少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而且范围更加广泛,门类更加繁多,很难一言以蔽之。譬如说,这次学术研讨会所包括的三个子题:**是日本中国学研究;第二是日本传统汉学汉文学研究;第三是中日文化关系或学术交流研究。其中,**项是属于世界性的普遍范畴,纯粹以中国文化为研究的对象,可以归为国际汉学的日本学派。第三项的文化或学术的交流,属于广义的比较研究,也是各国汉学家可以讨论的共同课题。只有第二项的传统汉学汉文学,却是日本所特有的。(或可加上韩国与越南,但不在本次会议范围之内。)
……
作者简介
张宝三,台湾省云林县人,一九五六年生。台湾大学中国文学学士、硕士、博士。曾任台湾大学中文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芝加哥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等校访问学人。现任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
著有:《唐代经学及日本近代京都学派中国学研究论集》、《五经正义研究》;编有《东亚传世汉籍文献译解方法初探》、《德川时代日本儒学史论集》、《日本汉学研究初探》等书。杨儒宾,台湾省台中县人,1956年生。台湾大学中国文学学士、硕士、博士。曾任台湾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副教授,现任台湾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座教授。著有:《儒家身体观》(1996)、《庄周风貌》(1991)、《先秦道家道的观念的发展》(1987);编有《中国古代思想中的气论及身体观》(1993);译有《孔子的乐论》、《冥契主义与哲学》、《宇宙与历史》(2000)等书。
-
知识分子的幽灵
¥20.5¥39.8 -
茶经(黑白版)
¥11.1¥48.0 -
我所不理解的生活-纪念珍藏版
¥10.5¥29.8 -
中国馔馐谭
¥12.0¥23.0 -
经典常谈
¥6.2¥14.8 -
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梁晓声解读中国人文化心理的重磅新作
¥18.1¥39.8 -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8.5¥25.0 -
被颠覆的文明-我们怎么会落到这一步-(升级版)
¥13.6¥42.0 -
寻味中国
¥14.7¥38.0 -
大家小书:苏辛词说
¥12.2¥26.0 -
经典常谈
¥13.7¥39.8 -
瓷都拾遗-景德镇瓷业习俗
¥10.6¥30.0 -
徐志摩和新月诗人-摇晃的梦想-侧看民国
¥13.5¥39.0 -
国学入门
¥15.4¥48.0 -
替时代写生·日记里的胡适(八品)
¥13.5¥39.0 -
中国文明的密码/何新文选
¥15.4¥48.0 -
瓢箪鲶闲话
¥10.7¥36.0 -
柏杨杂文精选集-吓人的国粹教育
¥10.1¥24.0 -
树荫的温柔-亘古人类激情之源
¥15.0¥39.0 -
黄河上的古都
¥16.6¥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