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型报道的受众心理实证研究

包邮典型报道的受众心理实证研究

1星价 ¥12.4 (3.2折)
2星价¥12.0 定价¥38.8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81127222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84
  • 出版时间:2008-08-01
  • 条形码:9787811272222 ; 978-7-81127-222-2

内容简介

典型报道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可或缺的新闻报道形式。本书以受众心理为切入点,对典型报道及受众接受心理的历史变迁进行梳理,并借助心理学理论,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尝试系统、深入地解读受众心理。
适读对象:新闻传播专业研究人员、师生,媒介管理部门人员,媒介爱好老。

目录

**章 典型报道的历史渊源
 **节 从典型到典型报道
  一、典型的内涵
  二、典型报道的定义及在本书中的界定
 第二节 横向现实比较:典型报道——中国新闻报道的“独特”景观?
 第三节 纵向历史追寻:典型报道——理论基础源自何方?
第二章 典型报道面临的现实困境
 **节 典型报道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理论层面-“典型报道消亡论”
  二、新闻实践层面-典型报道影响力日趋式微
 第二节 社会变迁:典型报道困境的原因探寻
  一、宏观的影响:社会生活与文化   
  二、微观的问题:媒介、典型报道与受众
 第三节 典型报道在现代中国存在的必要性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需要典型报道发挥引导功能
  二、社会成员需要体现时代特征的精神力量的指引
第三章 我国典型报道的研究成果及本研究框架
 **节 我国典型报道的研究成果
  一、关于典型报道传播效果及受众心理的研究
  二、关于典型报道的其他研究
 第二节 本书的理论分析框架与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二、理论分析框架
  三、研究假设
第四章 典型报道受众心理调查
 **节 研究方法与实施
  一、质化研究部分
  二、量化研究部分
 第二节 本次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一、样本的人口统计结构
  二、媒介接触概况
第五章 典型报道价值观的研究
 **节 典型报道与受众价值取向的纵向研究
  一、典型报道初兴阶段
  二、典型报道鼎盛阶段
  三、典型报道畸变阶段
  四、典型报道复兴与反思阶段
  五、典型报道的创新阶段
 第二节 新时期受众对典型价值观的认识
  一、受众对典型人物价值观认同程度的分析
  二、新时期正面典型应该具备的特征
第六章 受众接触正面典型报道的概况及动机
 **节 受众接触正面典型报道情况概述
  一、受众对正面典型报道的接触和关注程度
  二、受众接触正面典型报道的渠道分析
 第二节 受众接触正面典型报道的动机
  一、受众接触正面典型报道动机测量量表的结构效度分析
  二、受众接触正面典型报道的动机分析
第七章 受众接触正面典型报道的态度
第八章 受众行为层面效果分析
第九章 反面典型报道的受众心理分析
第十章 了解受众心理 做好典型报道
附录一 样本基本情况 
附录二 全国重大典型报道受众心理调查问卷
附录三 深访节选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典型报道的历史渊源
  **节 从典型到典型报道
探索与典型报道相关的受众心理是本书的主题,在逐步深化研究主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对什么是典型,本书中的典型及典型报道的含义先做一些探讨。
  一、典型的内涵
“典型”一词原本与新闻报道无关,*早的“典型”概念出自古希腊的艺术和美学用语。希腊文中的Tupos(典型),原意为“铸造用的模字”,与Idea(模子,原型)同义,由此派生出Ideal(理想)之义。典型即*接近理想之型的具体之型。西方的典型(Type)概念可以追溯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贺拉斯。但他们只是萌发了典型的思想而没有直接使用“典型”一词。到18~19世纪,典型作为一种美学概念才开始在西方流行。使用典型概念的著名代表包括莱辛、巴尔扎克、博马舍、雪莱、雨果、别林斯基等,其中巴尔扎克把“典型”与人物特征联系起来,“‘典型’这个概念应该具有这样的意义,‘典型’指的是人物,在这个人物身上包括了所有那些在某种程度跟它相似的人们的*鲜明的性格特征;典型是类的样本……”。
在我国,“典型”一词古已有之。《说文解字》日:“典,五帝之书也”;“型,铸器之法也”。后来段玉裁为其作注:“以木为之日模,以竹日范,以土日型”,引申为典型。在中国古代汉语中,典型或典刑主要指规范、模型等模式,与希腊文中的Tupos很接近,只是在近代时,西方的“典型”才和中国的“典型”含义渐趋一致。
 ……

作者简介

丁迈,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理学学士,中国传媒大学工学硕士、传播心理方向博士。研究方向:应用统计,传播心理测量,精确新闻学,传播研究方法等。著有《精确新闻学》等书,发表论文多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