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分
包邮持守与嬗变:明清社会思潮与人情小说研究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3332108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01
- 页数:306
- 出版时间:2008-09-01
- 条形码:9787533321086 ; 978-7-5333-2108-6
内容简介
本书试图秉承中国古代文化传统,采用文史哲结合的方式,从中国文化特色、当时政局的状况、社会思潮的特点、士人心态的变化、审美趣昧的差异着手,力求还原历史本来面目,将更多的历史事实纳入视野,以男性中心主义、男女平等意识、贞节观、封建一夫多妻制、择偶标准等因素为切入点对自《金瓶梅》至《红楼梦》之间的明清人情小说的性爱观进行综合考察和研究。写作框架大致如此:绪论对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进行界定;**章对研究范围内的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思潮作一分析和梳理;第二章至第八章分别针对《金瓶梅》、“三言”“二拍”、艳情小说、才子佳人小说、李渔小说、《醒世姻缘传》、《红楼梦》的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归纳其个体特异的性爱观特点并探讨其形成原因;第九章总结明清人情小说的性爱观总体特征,探寻其中演变的轨迹、内在规律以及对其后小说的影响作用。对于小说作者确证无误的,重点考察作者的家庭背景、社会地位、性格特点、人生历程、交游往来、学术思想以及审美趣味等因素,以准确把握作者的个性特征;对于小说没有作者或者尚不能确定作者的,注重对小说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思潮乃至风气等方面的考察,以全面掌握当时的人文状况,以此来探知造成小说性爱观差异的缘由。本书主要采取比较研究的方法,对考察对象进行共时性和历史性的审视。在纵向上,通过与明清之前及其后的小说、与考察对象之前及其后的作品对比分析,凸显出人情小说性爱观“变”的过程;在横向上,对一个作家的单个作品,着重对考察对象本身的文本进行爬梳,剖析小说性爱观的表现形态;对同一作家多个作品,认真进行对照、比较、归纳、整理,形成代表作家的特点;对同一历史阶段不同作家的作品,则加强对比,从中发现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同时运用文化学、社会学、主题学、叙事学、接受美学等方法,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多做实证性探讨,内外兼顾,既分析小说性爱观的表现形式,又注意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性。限于本人才疏学浅,无论是在文本解读、材料整合,还是在理论阐释、归纳总结等方面,都深感力不从心。因此舛误难免,还俟方家验核,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目录
绪论
**节 研究对象与范围的确定
第二节 关于情爱观
第三节 本书的思路
**章 历史境遇与社会风气
**节 晚明社会背景与个性思潮
第二节 明清之际社会背景与实学思潮
第三节 清前期社会背景与复古思潮
第四节 明清士人生活方式与社会风气
第二章 正视人欲
**节 时代境况与财色观念
第二节 情爱描写与教化本旨
第三节 男性中心意识与性崇拜
第四节 财色追逐与两性关系
第三章 认可物欲
**节 以情设教的“三言”
一、时代特征与作者概况
二、以情为教与理论困境
三、以情度情与“情爱观”
第二节 士、民趣味糅合的“二拍”
一、作者概况与创作特色
二、文人情趣与市民意识
三、审美趣味与道德判断
第四章 纵欲之累
**节 明末的人情小说
一、源流与成因
二、狂欢与忏悔
三、男权意识与女性意识
第二节 清初的人情小说
一、泛滥与衰歇
二、破围与背离
三、戒淫与诲淫
第五章 知性之爱
**节 源流与成因
第二节 情感与理性
一、才、色、情
二、情、理、欲
第三节 功利需求与精神补偿
第六章 游戏之乐
**节 作家生涯与个性创作
第二节 尚情与实用
一、男权主义与男女同情
二、宽贞与严妒
第三节 劝惩与娱乐
第七章 错位之乱
**节 时代背景与创作主旨
第二节 哀叹与变奏
第三节 颠覆与持守
第八章 知己之恋
**节 作者概况与小说创作
第二节 问情与色空
一、贾宝玉的“情”与“不情”
二、女子的“情”与“恨”
三、“情”与“淫”
第三节 观照与关怀
结语
**节 明清人情小说性爱观的总体风貌
第二节 禁欲和纵欲并行与贞节 观的飘忽
第三节 男权中心思想的松动与男女平等
意识的增强
第四节 婚恋择偶趋向与婚姻悲喜剧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论题的选择是个复杂而痛苦的过程。鉴于我的知识结构与兴之所在,导师王平先生慨然应允了我自己的选题,并给予了悉心指导,对此我一直心存感激。定题之初我的初衷是将明清小说与近现代小说的发展通过“人情”贯穿起来,以类型化研究进行关照,随着研究的深入才发现要做到古今小说融会贯通必须具备深厚的理论素养、扎实的知识积淀和开阔的学术视野,方能游刃有余,而我的学识、才力皆未能及,故将研究范围限定在《金瓶梅》成书至《红楼梦》面世的二百余年之间,大大缩小了研究的构架。即便如此,敷衍成章也已是在延期学业半年之后,好在顺利通过了盲评和答辩。答辩委员会的袁世硕先生、张稔穰先生、徐振贵先生、杜贵晨先生、武润婷先生、王小舒先生、孙之梅先生均对论文提出了富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鼓励我对相关问题作进一步思考。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林徽因讲建筑
¥11.9¥29.0 -
她们
¥17.3¥46.8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9.0¥25.0 -
见字如面
¥15.9¥49.8 -
茶,汤和好天气
¥10.1¥28.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10.1¥28.0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梅子熟时栀子香
¥16.9¥49.8 -
随园食单
¥9.1¥30.0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3.4¥28.8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中国小说史略
¥13.3¥35.0 -
到山中去
¥10.5¥30.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瓦尔登湖
¥12.9¥39.0 -
当你老了
¥9.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