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齐如老与梅兰芳
读者评分
4.7分

齐如老与梅兰芳

无论追忆齐如山与梅兰芳在传承、改革京剧艺术中凝为晶华的友谊,还是回顾陈先生在漫长岁月里与齐梅两位大师的过从交往,连同涉及的梨园故人、氍毹故事,都不失为根柢资料。

1星价 ¥6.0 (3.0折)
2星价¥6.0 定价¥20.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45条)
sta***(三星用户)

简约精致的装帧,内页纸张印刷都上佳。 内容: 陈纪滢写的传记只占了全书的一半。本来不厚的一本,前面图片和后面附录占去了一半。就是传记本身,内容也很单薄,内容和齐如山的书文内容多有重复,添加一点作为齐梅之友能获得的信息,有种售卖亲友关系的嫌疑。对一些圈内名脚好友的描写,能当个奇闻轶事看看。

2021-01-16 00:12:38
0 0
***(三星用户)

莫逆之交的交往经历

看了人家的经历,还是感叹一下,得有经济基础才能平稳地深入艺术圈

2020-06-07 10:59:10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6100999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66页
  • 出版时间:2008-12-01
  • 条形码:9787546100999 ; 978-7-5461-0099-9

本书特色

如老平时谈话,对梅氏的批评,有时虽深浅不同,但大体上总是称赞梅对戏剧领悟力之高,对艺术工作孜孜不息;待人和气厚道,就是对用人也从不疾言厉色,一派温谨的气质,永远可以从他身上觅得。
  如老把身段研究好以后,第二天到梅家去教他。梅会得很快,但也有些身段、若干姿势,前后接连不上,不得已,如老也穿上有水袖的褶子,与梅同舞,经过几个小时的练习,居然练得很好。
  齐如老告诉我,梅兰芳在北平住无量大人胡同时的情况,与现在上海这所小楼,真是难以比拟。以我亲眼所见,梅那时上海居住的环境,既比不上北平的徐兰沅,更不如尚小云。如老常说,像梅兰芳这种人,除了唱戏是他的拿手外,其余都非所长,包括财物与生活的经管;而且永远养活着一批吃闲饭的人。
                ——陈纪滢《齐如老与梅兰芳》

内容简介

本书无论追忆齐如山与梅兰芳在传承、改革京剧艺术中凝为晶华的友谊,还是回顾陈先生在漫长岁月里与齐梅两位大师的过从交往,连同涉及的梨园故人、氍毹故事,都不失为根柢资料,而且娓娓道来,让人亲临其境,仰其人而聆其声,很值得阅读并收藏。

目录

齐如老与梅兰芳一、一出汾河湾建立了毕生关系二、编戏与排戏三、梅兰芳这个人四、齐梅之友五、缀玉轩访问记六、国剧学会与国剧陈列所[附录]齐如山谈梅兰芳编戏国剧发扬到国外梅兰芳游美别记艺术探讨在北平堂会戏单梅兰芳艺术一斑编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齐如老与梅兰芳》无论追忆齐如山与梅兰芳在传承、改革京剧艺术中凝为晶华的友谊,还是回顾陈先生在漫长岁月里与齐梅两位大师的过从交往,连同涉及的梨园故人、氍毹故事,都不失为根柢资料,而且娓娓道来,让人亲临其境,仰其人而聆其声,很值得阅读并收藏。陈纪滢(1908-1997),本名陈奇滢,笔名有滢、丑大哥、生人、影影、羁瀛等。河北安国人。北京民国大学、哈尔滨政法大学夜间部毕业。1928年同孔罗荪创立蓓蕾文艺社。1935年创办《大光报》。30年代,他借《大公报》陆续结识大批文化名人,形成一个专发抗战题材作品的文化阵地,奠定了他的编辑家身份。40年代,他同沈从文主编《华北日报》的《文学周刊》,同时创作出版小说、报告文学。1949年8月赴台湾,50年代发表大量“乡土文学”作品。1954年在带领台湾文化界“除三害”运动之后,精力主要转入文学意识形态领域,有《文艺新里程》《文艺运动25年》等著作。

相关资料

二大马神庙十八号。我经如老介绍,于三十五年春天薄暮,去到他们家拜访。大门是坐南朝北的。进了门经过一条通长夹道,然后又是一个坐南朝北的二门,往右首拐,有一道映壁墙,把一宅分为两院。北院是王瑶卿家,南院是王凤卿家。院内东西各有厢房,瑶卿住北上房西头,听说东头是他女儿铁瑛的卧室。一进他的房门,首先映人眼帘的,是那两只黑黝黝的靠北墙山的通到屋顶的立柜。这是北方人旧日*时兴的橱柜。柜扇的铜饰也长了黑锈。迎门是一只镶座的立镜,似乎被灰尘也涂满了,几乎照不出人影来。橱柜前有两只椅子与一只茶几。靠南窗是炕,炕中间有一只矮腿桌子,上边摆着些茶具。靠北墙山是一只长方形炕柜,上面罗着一些被褥。炕上也铺着褥子,自然少不了那只长而圆的枕头。墙壁上还有他自己画的兰草。这本是中国let式老年人房间内传统的布置,在我并不感觉陌生。只是比起其他名伶来,这儿多了一些衰落的气氛。  当进入之后,让我坐据上首椅子。瑶卿先生斜坐在迎门炕沿上。带我进来的佣工替我倒上茶,也跟王氏又续满了碗。正要讲话时,就进来了一位大约三十左右岁、中等身材的小姐,态度非常稳重。据介绍是他的女儿,名唤铁瑛,跟着又进来了一位蹦蹦跳跳的小姑娘,看样子,也不过十六七岁。王氏向我介绍说:“这是玉蓉的女儿,跟我在学戏。”后来我才知道,他的小姐铁瑛,就是伶界共同熟知的“老铁小姐”,也登过台,不过仅唱了一个很短期就退休了。那位蹦蹦跳跳的小姑娘,就是名青衣王玉蓉的女儿,后来取艺名的小王玉蓉。听说①,已经大红起来,单独挑大梁不断在各地演出了。可不是吗?她现在已是三十多岁的少妇了。  我生也晚,等我于民国十四年到达北平时,王瑶卿几乎已谢绝歌坛,偶有演出,我也没机会观赏;但他的剧照、唱片我曾看过听过;他对中国皮簧戏革命性的贡献,我也是知道的。那年,他大概是七十二岁,看来还不像。可能因过去有芙蓉癖之故,面色显得清瘦白皙,但是那一副瓜子脸,宽宽的前额,两只玲珑透剔的眼睛,和秀美的鼻子,令人推想,当年装扮出来,一定是很好看的。那幅“十三妹”的剧照不就是证明吗?  我问他近来的生活,他似乎也有无限感慨,徐徐说道:  “还不是靠些老朋友接济?腿又不好,哪儿也不能去。”随后便谈起梅兰芳来。“兰芳总是依年按节给我汇钱。当然砚秋也没忘了我。其余的人,多多少少,总是有的。譬如(张)君秋,也常常来

作者简介

陈纪滢(1908-1997),本名陈奇滢,笔名有滢、丑大哥、生人、影影、羁瀛等。河北安国人。北京民国大学、哈尔滨政法大学夜间部毕业。1928年同孔罗荪创立蓓蕾文艺社。1935年创办《大光报》。30年代,他借《大公报》陆续结识大批文化名人,形成一个专发抗战题材作品的文化阵地。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