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晚清报刊与维新舆论建构-中国近代报刊史探索(第一卷)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81093880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1
- 出版时间:2008-12-01
- 条形码:9787810938808 ; 978-7-81093-880-8
本书特色
本书从历史时段上结合专题研究,论述清代中央集权与官方的舆论控制;列强侵略加深与西方对华报刊舆论评判;清末政治维新与媒介政治建构等方面关系。从专题层面探析晚清政治转型与传播思想的嬗变;救亡图存的社会语境与晚清媒介表述的政治等论题,重点分析“清末媒介建构中政治舆论环境与政治建构中的媒介资本”,就媒介与清末的政治转型互动关系展开探索,以揭示媒介功能在政党利益纷争中嬗变历程及由此呈现的规律性。
内容简介
解读媒介与政治舆论的关系,须关注媒介的政治属性和政治作用。前者侧重媒介研究的内在脉络,后者在媒介与政治建构或解构框架内探究媒介传播的政治效果。晚清媒介为学人瞩目主要是后者。大体而言,中国近代传媒业以政党报刊为主,既与政党政治密不可分,也有自身发展的内在路径。本书前言主要从宏观上论述晚清媒介“通中外”与政治建构或解构的关系。**、二、三编从历史时段上论述清代中央集权与官方舆论控制功能的关系;列强侵略加深与西方在华媒介殖民功能关系;晚清政治与媒介对维新的舆论建构。就研究思路而言,笔者就媒介与晚清政治转型关系展开论述,以揭示媒介功能在政党利益纷争中嬗变历程及由此呈现的规律性。探究晚清媒介功能既要关注中国媒体自身运动的历史轨迹,又要观察外报刊对中国所起的样板作用及其对维新舆论的影响。研究报刊对近代中国政治舆论建构或解构,尤其要关注社会转型中报人、报业与政治变革的关系。晚清不同的政治利益集团运用各自媒介为自己牟利,传媒的党性、派性特别强。在救亡图存的社会语境下揭示媒介功能的拓展与政治舆论转向的关系,是本书探索的重点难点。
目录
-
乡土中国
¥18.5¥26.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25.2¥56.0 -
偏见
¥21.8¥56.0 -
文言浅说
¥11.0¥24.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3.2¥32.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5.7¥49.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西方哲学史
¥14.8¥38.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9.5¥39.8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22.5¥49.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性心理学
¥26.7¥58.0 -
女性生存战争
¥26.1¥66.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如何阅读一本书
¥44.0¥50.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我们内心的冲突(平装)
¥13.8¥39.9 -
我们内心的冲突
¥21.0¥42.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2.9¥39.8 -
中国人的名·字·号
¥10.0¥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