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联生活周刊》十年(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包邮《三联生活周刊》十年(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1星价 ¥35.0 (7.0折)
2星价¥35.0 定价¥5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803122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
  • 页数:476 页
  • 出版时间:2009-01-01
  • 条形码:9787108031228 ; 978-7-108-03122-8

本书特色

期望时代大刊,德国记忆,净土胡同15号与复刊,《三联生活周刊十年》中记载《三联生活周刊》的回忆,心中有我,眼底无他,中年转行第二春,外省青年进北京。

内容简介

《三联生活周刊十年》迎来自己创刊号出版十年之际,我们编辑了这本文集,想给刊物的成长留下一点记忆。《三联生活周刊十年》文章是由曾在或正在编辑部工作的同事们提供的,他们从个人角度讲述的故事,涉及周刊从创刊至今各个时期的生存状态,酸甜苦辣,五味杂陈。限于篇幅,我们删去了部分重复的内容和过于冗长的感想。数十位读者朋友也写来文章,他们对周刊的期待我们已经铭记在心。

目录

对《三联生活周刊》的点滴回忆与感想一场神经病期望时代大刊致董秀玉女士的信“史前史”的一个小片断德国记忆向往文化我的三联生活1993,那些人那些事随手一翻,找回一段快乐见习香港那一年,三联的生活很灿烂“生活”漫忆试刊号:封面故事的故事“做周刊是一项挑战性的工作”且做且学,且学且做十年一个轮回对《三联生活周刊》的一点回忆心中有我,眼底无他生活琐记一层一层浑厚的叙述离开你,才知道你对我有多重要我们那时的理想生活的开始迷惑和焦虑关于《三联生活周刊》二三事净土胡同15号与1995年的复刊关于《三联生活周刊》的回忆短暂过客长久缘就像一个嫁不出去的姑娘中年转行第二春生活周刊如何掀起数字化狂潮逃不掉的缘卧游四月的下午不要错过无法想象没有“生活”我在“生活”的五年记忆曾经加入过一个组织我的编外生活“生活”带我走进科学和媒体…人二画三联四年“三联不错,挺小资的”继续操练梦想之旅如此的富有新意无法抹去的片段记忆“生活”的别致景观“生活”作坊流水账圆桌旁边一坐五年一张小画外省青年进北京生是“三联”的人,死是“三联”的鬼一本杂志和它改变的生活我在生活周刊的日子一种是活着,一种是“三联生活”离不开的“三联”“三联”*糟的记者与“三联”“三联”与区区的故事2000年,那真是一个快乐的春天“生活”:不容易的四年我要做中国*好的记者晃晃悠悠来“三联”在这战斗的岁月里一个专栏和它消解的生活“三联”三年我的“女民工”生活哦,我曾在那儿!安贞岁月“三联”和我的社交恐惧症一次理想主义的邂逅我,《三联生活周刊》门下铅笔头像怀念大学生活般怀念三联生活寄居三联两年之痒社会部的女人和男人们感触“三联”:身体力行的文字煎熬我的“圆桌”缘漫画六幅——为《三联生活周刊》十年而做王焱/陈曦/李钺/吴洪亮/谢峰朱德庸附录:创刊时期的笔记(1992~1993)北京报刊业发行状况透视——见习记者作业之报刊发行调查(1993年8月)北京报刊发售透视——见习期作业之一(1993年8月)为续刊启动提交的设想(1995年8月)编辑部纪事《三联生活周刊》编辑部人员名单(1992~2004)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三联生活周刊》迎来自己创刊号出版十年之际,我们编辑了这本文集,想给刊物的成长留下一点记忆。《三联生活周刊十年》文章是由曾在或正在编辑部工作的同事们提供的,他们从个人角度讲述的故事,涉及周刊从创刊至今各个时期的生存状态,酸甜苦辣,五味杂陈。限于篇幅,我们删去了部分重复的内容和过于冗长的感想。数十位读者朋友也写来文章,他们对周刊的期待我们已经铭记在心。

相关资料

现在出版界盛说“品牌”。我辈有时也被好心的人士列入出版界能维护“品牌”的从业者行列。其实,像我这样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成长的出版学徒,长期以来,何尝有过“品牌”观念。我们只知道听上面的话,不出上面不中意的书刊。你去自创一个什么东西叫“品牌”,要是不合上面的意,岂不是自找麻烦,自讨没趣?这种观念,我一直维持到20世纪末。上世纪80年代起编《读书》杂志,“品牌”说似乎稍稍有点露头。但愚鲁如我,直到这个世纪的*后十年光景,才开始想到:在那个叫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招牌下,是不是也该自己设计一点该做的事了。1992年11月27日,鄙人虚度六十又一,已经不主持三联书店的工作了。这时觉得自己不妨“罗曼蒂克”一些,又仗着新领导的纵容,于是斗胆写了一个意见,报送各方。意见**段谓:“中国的著名出版社均有出版刊物的传统。一九四九年以前,商务、中华各有年出十大刊物之说。三联书店更是以刊物起家,无论本店图书出版之盛衰,几大刊物(尤其《生活》杂志)总是由店内主要负责人亲自主办和竭力维持,使之成为本店的一种‘门面’和联系读者之手。本店之三个名称(‘生活’、‘读书’、‘新知’)即为三种杂志之名称,是为明证。据说,胡愈之(一九四九年后的出版总署署长,三联书店创办人之一)始终认为出版社应以办刊物为重点,而以未能在他生前实现为憾。一九七九年筹备恢复‘三联’建制之际,先以恢复《读书》人手,迄今十三年,看来也是成功的。因是,无论从传统经验,还是从当前实践看,出版社办杂志都是必要的(有些国外经验也许更可说明此点)。”写这段话,‘是读了不少文件特别是店史以后的心得。既有文件和店史支持,于是突然头脑更加发热,居然提出立即要办十个刊物。当时设计的十种是:(1)《时代生活》(月刊)——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对改革开放带来的种种新现象展开多角度、多侧面、多学科的报道和分析,侧重点放在促进新的生活方式健康成长之基点上。这实际上是《生活》杂志的现代版。 如果主管机关允许重用《生活》刊名,则更佳。(2)《开放经济*(旬刊)—— 对外报道中国经济之发展,对内指导中国读者如何从事经济活动,即使 人们懂得经济事务之重要以及操作、运行之道,又要防止人们成为单纯 的“经济动物”。(3)《生活信箱》(半月刊)——供一般市民阅读的大 众性刊物,继承K生活》杂志的优秀传统,用亲切的语言以通信形式为 群众排除生活、心理上的种种疑难。(4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