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哲学纲要
读者评分
5分

中国传统哲学纲要

1星价 ¥19.4 (4.3折)
2星价¥18.9 定价¥4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条)
lit***(二星用户)

中国传统哲学名作

2022-09-21 01:17:31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047487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03
  • 页数:377
  • 出版时间:2008-12-01
  • 条形码:9787500474876 ; 978-7-5004-7487-6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哲学是“天人之学”,亦即对天道、人道以及对知天、知人之知的认识。“究天人之际”是贯穿中国传统哲学单位普遍架构。因此中国传统哲学的“实质上的系统”就由天论(宇宙论)、人论(人生论)以及知论(致如论或方法论)所组成的系统,而人论是其中心,“原善”、“为治”是其宗旨。本书以“问题解析体”的形成,阐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天论部分的世界本原论、运动观、时空观、形形神观,人论部分的天人关系论、人性论、价值观、历史观,知论部分的主客关系论、致知方法论、名实现、真理观等哲学问题,并突出了“天人合一”、“真善全一”、“知行合一”,以及本体论与宇宙论合一、人性论与价值观合一等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

目录

前言
**篇 天论部分
 **章 世界本原论
  **节 西周至春秋时期的“阴阳”“六气”和“五行”
  第二节 老庄的“道”“气”思想及其历史延伸
   一 老子的“道”“气”思想
   二 庄子的“道”“气”思想
   三 《淮南子》的“道”“气”思想
   四 《易纬•乾凿度》的“四太”说
  第三节 《中庸》、孟子的道德之“天”
  第四节 先秦气论诸说
   一 《管子•水地》篇的“水”为万物本原说
   二 《易传》的“太极”“阴阳”说
   三 惠施的“大一”“小一”思想
   四 《管子•内业》等四篇的“精气”思想
   五 阴阳五行家的“气”生“五行”思想
   六 荀子的“阴阳之化”和“水火有气而无生”思想
  第五节 董促舒的“天”“元”思想
  第六节 汉代的元气论及其历史延伸
   一 汉代的元气论
   二 魏晋时期阮籍、嵇康和杨泉的元气论
   三 唐代柳宗元、刘禹锡的元气论
  第七节 魏晋玄学的贵无论、崇有论与独化论
   一 王弼的贵无论
   二 裴頠的崇有论
   三 郭象的独化论
  第八节 佛教的“性空”与“唯心”思想
   一 道安的“本无性空”论
   二 僧肇的“不真空论”
   三 《大乘起信论》的“一心二门”说
   四 智顗的“一念三千”说
   五 玄奘、窥基的“唯识”论
   六 法藏、澄观的“四法界”说
   七 慧能的“一切法在自性”思想
  第九节 宋明道学的气体论、理本论与心本论
   一 张载的气本论
   二 程颢、程颐和朱熹的理本论
   三 陆九渊、王守仁的心本论
   四 气本论的复兴
  思考题
 第二章 运动观
  **节 “运”与“静”
  第二节 “变”与“常”
  第三节 运动之原因
  第四节 运动之基本规律
   一 “一阴一阳”与“反复”
   二 渐变与骤变
   三 “化不易气”
  思考题
 第三章 时空观
  **节 时空之“名”
  第二节 时空之性质
  第三节 时空之无限与有限
  思考题
 第四章 形神观
  **节 鬼神之有无
  第二节 形神之产生
  第三节 形神之“灭”与“不灭”
  思考题
第二篇 人论部分
 第五章 天人关系论
 第六章 人性论
 第七章 价值观
 第八章 历史观
第三篇 知论部分
 第九章 主客关系论
 第十章 致知方法论
 第十一章 名实现
 第十二章 真理观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节选

**篇 天论部分
  **章 世界本原论
**节 西周至春秋时期的“阴阳”“六气”和“五行”
在把某种物质或“道”作为世界万物的本原之前,中国哲学的早期思想是把世界视为一个普遍联系的系统,决定这一系统之运动变化的要素是“阴阳”或“六气”与“五行”。这样的思想实为中国古代之世界本原论的前导。
“阴阳”思想的主要来源是《周易》(《周易》有“经”有“传”,此处指其“经”的部分)。《周易》本是“卜筮之书”其卦画的起源可能很早,《易传•系辞下》有伏羲氏“始作八卦”之说;从八演成六十四卦并逐步完成卦辞和爻辞的编纂,大约在殷周之际。组成《周易》之八卦和六十四卦的是奇(━)偶(┅)两种符号,即所谓阳爻和阴爻,两爻以三重叠而组合成八卦,现卦相重而组合成六十四卦。
……

作者简介

李存山,1951年生,北京市人。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硕士学位。曾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编审、副总编辑。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杂志主编、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中国气论探源与发微》、《中华文化通志•哲学志》、《为秦开帝业的改革家——商鞅评传》、《智慧之门•老子》等,发表学术论文约二百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