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283549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68
  • 出版时间:2009-05-01
  • 条形码:9787502835491 ; 978-7-5028-3549-1

本书特色

地震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传说中的有条大鲇鱼在地下动么?还是自古以来人们所认为的上天对人们所犯错误的惩罚?或者是再自然不过的一种纯天然的现象?怎么划分地震的大小、深浅和远近?哪些地方容易发生地震?为什么有的地震能造成那么大的破坏,而有的我们人类甚至无法感觉到?……阅读本书,了解更多有关地震的科学知识。

内容简介

随着“5·12”汶川大地震的发生,有关地震方面的科普读物也随之陆续出版发行。这本地震普及读物是针对中小学生等青少年朋友,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编写。内容涉及地震的原因、地震常识、地震前的自然预警、地震预报、地震谣言的识别、地震次生灾害、地震救援、地震现场救护等。

目录

**讲 地震诞生记
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地球
喜马拉雅山诞生记
地壳的“年轮”
地震诞生记
地震的能量波——地震波
利用地震波给地球作x射线扫描
第二讲 地震的个人档案
地震ABC
地震的能量级——震级
地震的破坏力——烈度
地震的深浅
地震的远近
地震的分类
地震序列
地震经常作案的地点
为什么地震会造成那么大的破坏
第三讲 我国深受地震灾害之苦
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
亚地震带之间
为什么我国的地震灾害严重
2008年汶川8.0级特大地震
第四讲 倾听地震来临的脚步声
行为反常的动物
变色变味的地下水
地声与地光
更多的异常我们无法用肉眼观察到
第五讲 地震预报
地震预报的发布
世界上**台地震仪——张衡地动仪
地震预报是对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的预报
地震预报仍然是世界性的难题
我国是唯一对大地震做出过成功短临预报的国家
第六讲 识别地震谣言
地震谣言的传播条件
地震谣言的起因
地震谣言容易出现的时间
如何识别地震谣言
第七讲 迎战地震
地震时家中哪些因素*有可能引起伤亡
进行一次mini家庭防震演练很有必要
准备好家庭紧急备用品
做好学校的防震准备
第八讲 地震来了,怎么办?
在家中怎样避震
在学校怎样避震
在公共场所如何避震
在户外如何避震
安全避震,姿势很重要
第九讲 遇到地震次生灾害怎么办?
地震引发火灾
地震引发海啸
地震引发其他次生灾害
第十讲 地震救援
地震后如果被困怎么办
救人的原则
如何寻找被困人员
如何正确营救被困人员
如何保护被救出者
第十一讲 地震现场救护
心肺复苏
止血
包扎
固定
徒手搬运
制作简易担架搬运伤员
第十二讲 地震之后……
排查地震留下的隐患
地震之后要严防传染病
如何安全搭建防震棚
居住防震棚要杜绝火灾隐患
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整
如何安抚生还者
不该对生还者说的话
没有进行抗震设防是地震造成惨重
灾害和损失的主要原因
展开全部

节选

**讲 地震诞生记
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地球
我们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颗年轻的星球,但它也存在了约46亿年。地球是近似实心的椭球体,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由外向里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就像一个鸡蛋,地核好比蛋黄,地幔好比蛋白,地壳好比蛋壳。
地壳很坚硬,由岩石组成,但它并不像蛋壳那样均匀,而是差别比较大,厚5~70千米不等,陆地部分平均厚33千米,青藏高原地壳厚达70千米,而海洋部分地壳厚度平均只有7千米。
地幔分上、下地幔和它们之间的过渡层,总厚度约2900千米,约占地球总体积的85%。上地幔的上部也是岩石层,它和地壳合称“岩石圈”,但地壳和地幔的岩石层之间有一层莫霍面隔着。上地幔的下面是厚约几百千米的软流层,岩石圈就漂浮在这个软流层上。
地核半径约3471千米,由内核、外核和它们之间的过渡层组成。外核可能是液态物质,内核则是固态物质,是一个温度很高、密度很大、由铁镍构成的金属核。

喜马拉雅山诞生记
根据全球板块构造学说,岩石圈被分割为彼此相对运动的板块。有的板块大,有的板块小。大的板块有六个,它们是: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它们漂浮在上地幔下的软流层上,有的相互之间靠近,有的则是远离。
相互靠近的板块碰撞后,其中一个的边缘会插入另一个的下面,而另一个则会被抬起。
喜马拉雅山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它在1亿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在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相互挤压作用下逐渐隆起,*终成为世界的屋脊。时至今日,这种挤压、抬升还在继续,喜马拉雅山这个“巨人”将越长越高。
地壳的“年轮”
我们在经过盘山公路或是处在陡峭的悬崖下面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山体暴露的开挖面呈现出波浪状的岩石层,这种层状的岩石在地质学上被称为“地层”,它们是地球上的物质在海洋中慢慢沉积的结果。
经过数亿年的时间,它们在地球内力的挤压作用下逐渐隆出地表,沧海变成桑田;有的桑田则会变成高山,有的则又重回大海的怀抱。
这些地层犹如树的年轮一样,反映了地球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环境状况。同一棵树上的年轮厚薄反映了各年的自然环境好坏;而地层的厚薄之分则反映了各个时期的沉积作用和风、水侵蚀作用的力量对比。当某个地方因为地壳的运动而下降的时候,相对较低的地势使它更容易接受水流和风搬运来的物质进行沉积,使地层增厚;而当地壳的运动使这个地区上升时,它又会受到水和风的侵蚀作用而变薄。这种沉积与侵蚀的较量*终决定了不同地质时期地层的厚薄不一。
地层应该是水平的,但由于地球内力的作用,地层受到挤压,变得形状怪异,有时老的地层甚至跑到新的地层上面。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