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81127439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82
- 出版时间:2009-05-01
- 条形码:9787811274394 ; 978-7-81127-439-4
内容简介
本书以态度与行为的微观视角为切入点,重点研究电视对鄂温克人认知、情绪情感、行为意向以及行为变化的影响,并且就电视影响鄂温克人态度与行为改变的因素作了详尽的阐述与分析。
适读对象:新闻传播、心理、教育等专业的师生、研究者及爱好者。
目录
**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创新点
第五节 调查区域概况
上编 鄂温克人电视态度及其行为变化研究
**章 鄂温克人的电视认知
**节 对技术身份电视的认知
第二节 对文本身份电视的认知
第二章 鄂温克人的电视情绪情感
**节 鄂温克人的情绪情感特征
第二节 鄂温克人的电视情绪情感体验及其变化
第三章 鄂温克人的电视行为意向
**节 鄂温克人的电视观念倾向
第二节 鄂温克人的电视渴望
第四章 鄂温克人的电视行为
**节 鄂温克人的电视参照
第二节 鄂温克人的电视模仿
第三节 鄂温克人的电视行为创新
下编 电视影响鄂温克人态度及行为改变的因素分析
第五章 电视节目内容对鄂温克人态度与行为变化的影响
**节 电视节目内容特色
第二节 鄂温克人的电视依赖和电视收视偏好
第六章 电视传播方式和策略对鄂温克人态度与行为变化的影响
**节 电视传播方式对鄂温克人态度与行为变化的影响
第二节 电视传播策略对鄂温克人态度与行为变化的影响
第七章 民族性格对鄂温克人态度与行为变化的影响
第八章 环境对鄂温克人态度与行为变化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章 鄂温克人的电视认知
牧区鄂温克人对于电视的认识和了解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虽然呼伦贝尔盟所在地的海拉尔地区于70年代便成立了呼伦贝尔电视台,但是由于当时电视属于昂贵和紧俏短缺商品,只有极少数既有购买能力又有关系的家庭才能拥有。对于居住在草原腹地的鄂温克牧民来说,20世纪70年代对电视基本是一无所知,即使个别人见到过电视,也都是到城里办事或者去有电视的亲戚朋友家串门后才知道的。直至1987年,鄂温克族自治旗境内的伊敏、锡尼河、辉河等几个较大的苏木才有了电视台或电视差转台,居住在苏木的牧民才开始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电视和收看到电视节目。对于电视这一新鲜事物的出现,鄂温克人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电视和收音机、电影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陌生的是它们之间又有很大的区别。为此,鄂温克人对于技术身份电视的认知便建立在对收音机和电影这两种所熟悉的事物的认知基础上。至于对文本身份电视的认知,则因不同年龄群体的认知图式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
作者简介
姚玉芹 女。河北省新城县人。童年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度过。1987年考八《北京青年报》,任“学通社”记者。1988年小说《人不可貌相》获东北四省区小说大赛一等奖。1989年北京广播学院(现为中国传媒大学)大专毕业后,先后在厦门和上海从事企业宣传策划工作。2002年至2008年在中国传媒大学硕博连读。硕士专业为传播学,师从胡正荣教授;博士期间主攻传播心理方向,师从刘京林教授。硕博连读期间,在核心刊物发表多篇文章,参与重大课题一项,曾荣获中央“三台奖”和“星光奖”奖学金。2008年7月获文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工作。《鄂温克人与电视》是在博士论文基础上修订而成。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0¥36.8 -
自卑与超越
¥13.7¥39.8 -
西方哲学史
¥12.4¥38.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18.9¥56.0 -
自卑与超越-完整全译本
¥13.7¥39.8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性心理学
¥24.3¥58.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2¥32.0 -
儿童教育心理学
¥12.4¥38.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5.7¥49.0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35.3¥49.0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乡土中国
¥13.5¥26.0 -
文言浅说
¥9.8¥24.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10.0¥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