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科特与中国乡村:研究与对话
读者评分
5分

包邮斯科特与中国乡村:研究与对话

1星价 ¥30.8 (8.8折)
2星价¥30.8 定价¥35.0
商品评论(1条)
hua***(三星用户)

政治学与社会学的结合

斯科特是国际知名学者,对东南亚农村有著名的研究

2013-05-04 21:12:26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5099603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
  • 页数:303
  • 出版时间:2009-03-23
  • 条形码:9787105099603 ; 978-7-105-09960-3

本书特色

《斯科特与中国乡村研究与对话》是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两部分,研究与对话、学术演讲。内容包括:农民的道义经济与现代性;农民的抗议和弱者的武器;国家的视角与猫鼠游戏。

目录


编者的话

研究与对话
**节 农民的道义经济与现代性
折晓叶:合作与非对抗性抵制——弱者的“韧武器”
朱晓阳:黑地?病地?征地:滇池小村的地志与斯科特进路的问题
斯科特等:评论和讨论
第二节 农民的抗议和弱者的武器
郭于华:作为历史见证的“受苦人”的讲述
应星:“气”与中国乡村集体行动的再生产
斯科特等:评论和讨论
第三节 国家的视角与猫鼠游戏
周飞舟:从汲取型政权到“悬浮型”政权——税费改革对国家与农民关系之影响
王晓毅:生态压力下的牧民与国家
斯科特等:评论和讨论

学术演讲
清华大学演讲
国家的视角:观点和批评
中央民族大学演讲
文明缘何难上山
展开全部

节选

《斯科特与中国乡村研究与对话》讲述了:对于农民而言,“换”的初始对象并不是使用土地的开发商和企业,而是先转给地方政府和国家,然后再由国家和地方政府转让给用地一方。相比之下,转让过程中,农民处于弱势,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力,所能获得的补偿费明显偏低,而后对征地所进行的项目和商业开发才是土地增值的过程,却与他们无关。低价使用或征用补偿不合理,使集体和农民得到的补偿与建设用地所获得的高额利润对比悬殊,收益在二者之间的分配明显不公。农民和集体组织对此产生了极大的抵触情绪,于是集体土地所有者、承包者、经营者之间及国家、集体、农民之间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上的矛盾十分突出。

作者简介

王晓毅,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关注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领域涉及农村金融、农村贫困、农村治理、农村流动等。曾经发表了《中国农村的民营企业与家族经济》、《中国村庄的经济增长与社会转型》、《农村工业化与民间金融》、《村庄内外》等著作,曾翻译出版《乡村社会变迁》、《国家的视角》等。近年来关注农村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问题,任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农村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发表了一系列关于草原牧区的调查报告。
渠敬东,1970年1月生。199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5年获复旦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编辑部主任、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社会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社会学理论。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