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觉障碍学生唇读的认识研究

包邮听觉障碍学生唇读的认识研究

1星价 ¥12.7 (4.9折)
2星价¥12.7 定价¥2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047391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
  • 页数:302 页
  • 出版时间:2009-01-01
  • 条形码:9787500473916 ; 978-7-5004-7391-6

目录

**章 唇读的基本原理  **节 唇读的概念分析  一 国外唇读术语的演变  二 我国唇读概念的厘定  第二节 唇读的活动过程  一 视觉活动  二 言语活动  三 思维活动  第三节 唇读的基本要素  一 主要因素  二 次要因素  第四节 唇读的辅助系统  一 触觉辅助  二 听觉辅助  三 视觉辅助 第二章 唇读的历史发展  **节 唇读在国外的发展  一 口语教学的兴起  二 口语教学的三种模式  三 唇读教学法  第二节 唇读在我国的发展  一 我国聋教育的发展  二 唇读训练的历史回顾  三 唇读训练地位变更之剖析  四 重新认识唇读训练在口语教学中的作用 第三章 唇读的认知机制  **节 唇读的大脑机制  一 聋人唇读大脑机制研究的背景  二 聋人唇读的大脑机制  三 聋人听觉皮层的功能差异  四 听觉皮层的可塑性对聋人语言康复的意义  五 总结  第二节 唇读的信息加工机制  一 信息输入  二 唇读的加工水平  三 唇读的编码方式  四 唇读的语言感知理论模型  五 唇读的特征提取 第四章 唇读的比较研究  **节 实验条件控制的唇读比较研究  一 字词条件下听觉障碍学生唇读汉字语音识别的比较研究  二 听觉障碍学生唇读熟悉教师与陌生教师口形的比较研究  三 不同测试条件下听觉障碍学生唇读汉字语音识别的比较研究  四 实验条件选择的思考  第二节 不同听觉损失条件下的唇读比较研究  一 正常学生与听觉障碍学生唇读汉字语音识别的比较研究  二 语前致聋与语后致聋听障学生唇读汉字语音识别的比较研究  三 听觉损失不同程度听障学生唇读汉字语音识别的比较研究  四 听觉损失对听觉障碍学生唇读汉字语音识别的影响 第五章 唇读的干预研究  **节 唇读的听觉辅助干预研究  一 听觉辅助在听觉障碍学生唇读汉字语音识别中的作用  二 佩戴助听器听障学生的视听通道效应  三 听觉辅助在听觉障碍学生唇读汉字语音识别中的作用  四 视觉代偿在听觉障碍学生唇读汉字语音识别中的作用  第二节 唇读的听语环境干预研究  一 口语教学班在听障学生唇读汉字语音中的作用  二 家庭语言交流环境对听障儿童唇读汉字语音识别的影响  三 听觉语言交流环境在听觉障碍学生唇读语音识别中的作用  第三节 唇读的干预研究对唇读训练与教学的启示  一 利用音素可见性,循序渐进地进行唇读训练  二 通过镜前练习,加强唇读训练的视觉反馈  三 佩戴助听器,增强唇读训练的听觉反馈  四 语言康复训练要听能训练与唇读训练并重  五 聋校在采用综合语言教育时要重视口语教学  六 家庭要营造口语交流环境,促进听障儿童语音意识的发展 第六章 语音编码在唇读中的作用研究  **节 理论分析  一 聋生语音编码的构成成分  二 聋生语音编码的形成机制  三 语音编码与其他编码之间的关系  四 语音编码在聋生唇读汉字语音识别中的作用  第二节 实验研究  一 语音编码与听力损失之间的关系  二 语音编码与听觉辅助之间的关系  三 语音编码与语言交流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综合讨论  一 从音素可见性的利用分析构音编码的作用  二 从听觉的利用分析听觉编码的作用  三 从三种编码的关系梳理中分析语音编码的作用  第四节 教学启示  一 听语教学模式  二 视话教学模式  三 手语教学模式  四 综合语言教学模式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听觉障碍学生唇读的认知研究》作为国内**本研究听觉障碍者唇读汉字语音识别的研究成果,从分析唇读的基本原理入手,梳理了国内外唇读发展的基本历程,综述了唇读的大脑机制与信息加工机制,通过系列实验研究比较了不同实验条件下唇读语音识别效果的异同、听觉损失条件的差异对唇读语音识别效果的影响等。并通过听觉辅助干预与听语交流环境干预考察了听觉语言经验对唇读的作用情况,*后通过理论分析、实验研究系统考察了语音编码在听觉障碍者唇读汉字语音识别中的作用及其对我国开展随班就读的教学启示。

相关资料

**章 唇读的基本原理 唇读不仅是听觉障碍儿童在口语交流过程中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而且是他们融入主流社会所必需的能力。唇读目前不仅应用于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交流与康复训练,而且应用于军工破译信息、唇读手机开发、幼儿的语言学习等。军工破译信息主要是通过摄像机摄取图像但缺乏声音的情况下进行唇读的解读,这样可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唇读手机开发主要是在嘈杂的环境中如何获取有效的信息,可以通过唇读来进行;幼儿的语言学习主要是开发相关适合幼儿的视听语言训练软件。唇读的基本原理主要在分析唇读术语演变的基础上明晰唇读的活动过程,剖析唇读的基本要素。考虑到唇读从视觉获得信息的局限性,因此有必要构建唇读的辅助系统,从而更好地发展唇读者的唇读技能。 后记 本书是笔者近年来对听觉障碍者唇读汉字语音识别研究成果的阶段性总结,选择唇读作为科研选题的方向,缘于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导师方俊明先生的点拨与指引,使我在该领域开始了尝试性的开拓研究,博士论文答辩通过后有幸得到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叶浩生先生的引荐,拜师于南京师范大学认知科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刘昌老师的门下,继续从事听觉障碍者唇读汉字语音识别编码方式的博士后研究,研究期间得到了中国博士后第42批基金科研资助项目资助、江苏省博士后2007年度**批基金科研资助项目资助、南京师范大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心理学科研资助项目资助。正是由于得到了诸位专家的帮助与多项基金的资助,才使该项目能得以顺利成文并予以出版,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唇读的研究在国内刚刚起步,尽管我花了不少时间查阅搜索资料,但我发现国内只有零星的描述性研究成果,很多外文资料又仅仅只有摘要,于是向各方求援,并得到了海内外人士的大力支持和无私的帮助,特别是《用眼来听(第2卷):唇读与视听语言认知心理学新进展》(Hearing by EyeⅡ:Advances in the Psychology of Speechreading and Auditory-visual Speech) 一书诸多作者不远万里免费寄来宝贵的研究资料,他们是英国伦敦大学的Ruth Campbell教授、美国加州大学的Lawrence D.Rosenblum教授、瑞士的Jerker Ronnberg教授;提名我获得“2005——2006年度田家炳中国学者访问基金”资助前往香港大学查阅资料的香港大学教育学院特殊教育发展中心(CASE)的连明刚博士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邓猛博士;访学美国期间义务帮我复印资料的特殊教育系主任刘春玲博士

作者简介

雷江华,男,1975年7月生,湖北鄂州人。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的研究领域为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研究;主持1项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博士后基金项目,2项校级基金项目;已经发表相关著作2本(合著),主编教材1本,参编教材5本,在《心理科学》、《中国特殊教育》、《教育研究与实验》、《香港特殊教育论坛》、《现代特殊教育》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被SSCI来源期刊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2007年第40卷第4期)收录论文1篇;获得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2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