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183188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56
  • 出版时间:2009-09-01
  • 条形码:9787561831885 ; 978-7-5618-3188-5

本书特色

《建筑中国六十年1949-2009·作品卷》: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点图书。

内容简介

  20世纪90年代,曾担任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部长的叶如棠先生,在为《当代中国建筑师》丛书写的前言中说:“新中国揭开了中国建筑历史的新篇章。几代中国建筑师的地位日渐提高,新老接力,茁壮成长,在空前广阔的建筑舞台上,充分施展其才能,在纷繁似锦的学术百花园里争芳吐艳,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也极大地推进了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并使中国建筑开始走出国门,中国建筑师的成就也开始为世人所注视。”面对成绩,我们自然会意识到重温“万里长征的**步”“任重而道远”这些先辈教导的必要性。已走进世纪新一代的中国建筑师,要面对的不仅会有各种光环和诱惑,而且,还有许多至今尚未解决的难题,譬如,如何从建筑本体、建筑文化、建筑艺术、建筑方法和建筑归宿去深入探索建筑创作的真谛?如何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和远大目标,认真地去善待环境和城市,让建筑能“叶落归根”,真正融于普世价值所需要的“朴素丽真实的文化”之中?当然,还有,我们如何才能在“恢复对中国建筑设计的主导权”的同时,还“能够以善于解决在资源匮乏的条件下创造高度发展的文明与文化的经验”,从而在真实意义上去走向世界?   《建筑中国六十年·作品卷》的出版,无论怎样去评价它的正面意义都不为过,它真实地记录了我们所走过的艰难而曲折的路程,并将给我们带来许多新的思考,在此我们衷心感谢著名建筑传媒机构biad《建筑创作》杂志社全体同仁为该书出版所付出的极有价值的辛勤劳动。本人受《建筑创作》杂志社之托写此序言,不当之处,恳望各位同行和各界读者不吝指教。

目录

序建筑设计历甲子前言理念篇建筑中国60年建筑创作发展历程分析作品篇天安门广场建筑群天安门广场与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本土建筑北京儿童医院北京饭店西楼北京友谊宾馆北京“四部一会”办公楼上海虹口公园鲁迅纪念馆和鲁迅墓北京电报大楼民族文化官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工人体育馆中国美术馆韶山毛主席旧居陈列馆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银川南关大清真寺方塔园广州白天鹅宾馆上海龙柏饭店中国国际展览中心2一5号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深圳体育馆新疆人民会堂四川自贡恐龙博物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三唐工程(唐华宾馆、唐歌舞餐厅、唐代艺术博物馆)国家奥林匹克中心菊儿胡同新四合院北京动物园大熊猫馆重庆江北机场航站楼海南寰岛大酒店华夏艺术中心炎黄艺术馆岭南画派纪念馆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上海博物馆新馆北京西客站上海图书馆新馆外研社办公楼北京叵基广场重庆大都会广场北京国际金融大厦北京植物园展览温室海南博鳌金海岸大酒店北京现代城A区(SOHO现代城)深圳市基督教堂辽宁友谊国际会议中心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中国美术学院新疆国际大巴扎博鳌BFA会议中心索菲特酒店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厦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政务中心福建医科大学深圳大学城·清华大学园区云天化集团总部办公楼望京科技园二期拉萨火车站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联想(北京)研发基地云南大学洋浦校区图书馆深圳万科第五园北京复兴路乙59一1号改造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主楼大理红龙井旅游文化中心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航空兵学院泸灞商务行政中心UT斯达康杭州研发中心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天津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建科大楼上海青浦区体育馆万科棠樾深圳文化中心国家体育馆唐山城市展览馆宁夏自治区党委办公新区北京五棵松体育中心奥运公园中心区下沉广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丽江悦榕酒店临沂市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及天元广场中心大厦·会议中心合作设计北京苏联展览馆香山饭店上海大剧院上海金茂大厦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天津博物馆中国电影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新馆国家游泳中心新保利大厦凯晨世贸中心苏州博物馆(新馆)国家大剧院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首都机场T3航站楼国家体育场(“鸟巢”)北京华贸中心北京电视中心奥运会北京射击馆当代MOMA国家数字图书馆北京南站北京银泰中心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上海环球金融中心CCTV新址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馆参考文献编前编后希望是“建筑中国60年”的全纪录
展开全部

节选

《建筑中国六十年1949-2009·作品卷》介绍:作为一贯瞩目中外建筑设计发展历程及思辨的《建筑创作》杂志社,早在2003年起便与《中国建设报》合作,先后推出时论文集系列“点击中国建设”,由于它们的前瞻性、文献性、批评性,使三个年度“点击中国建设”的《温故2003·启示2004》、《回眸2004·影响2005》、《铭记2005倾听2006》深受业内外欢迎;尔后又在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再推出“品牌年刊”《中国建筑设计年度报告》(2005—2006年版及2006—2007年版),它们不仅在理性上更趋成熟,更通过对业内大事的追踪、评述及记录,有效地宣传了中国建筑师及其作品的年度总结。2008年12月正值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建筑创作》杂志社在忙碌完历经四年之久的第29I苗奥运会的图片、书刊专业化出版任务后,全力投入《1978~2008中国建筑设计三十年》一书的策划、编撰之中。感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老院长、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叶如棠部长的题写书名;感谢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原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的序言;感谢近百计的单位及学者的积极参与,从而使该书问世后获得强烈的社会反响。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认为,该书的出版在建筑界是**的作为,它大胆地填补了行业的“空白”,同时《建筑创作》杂志2008年第12期也刊发专辑纪念中国建筑设计30年的征程,应该说也从理论与实践两大层面书写了中国建筑设计的新篇。事实上,也恰恰在此阶段,时代要求建筑传媒人思考中国建筑设计发展的“大事”及“要点”。如何言说建筑中国,如何评价1949年一2009年60载时光中的建筑中国,是我思考良久的命题,如何将中国建筑60年这一甲子的思想与作品串起来更是个极为复杂的事。为此我先后作了一系列研究笔记计有《建筑中国六十年的历史如何书写》(《中国建设报》2008年1明7日)、《中国建筑设计改革30年的事件与作品述评》(《中国建设报》2008年11月25日)、《新中国建筑文化遗产谁来保护》(《中国建设报》2008年12月18日)、《建筑中国六十年建筑媒体该如何作为》(《中国建设报》2009年2月5日)、《北京当代新十大建筑评选理念及方法建言》(《中国建设报》2009年明1日)等。它们均成为以《建筑创作》杂志社为主策划“建筑中国六十年系列丛书”的标志及要义。下面试从几方面阐述对该系列丛书的策划及组织编撰的戛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