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民实体法关系初探

包邮刑民实体法关系初探

1星价 ¥17.5 (7.0折)
2星价¥17.5 定价¥2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50369766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
  • 页数:340
  • 出版时间:2009-08-01
  • 条形码:9787503697661 ; 978-7-5036-9766-1

本书特色

本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观点明确,论证比较充分,文字流畅。在刑法民法实质的探讨、刑法的补充性、刑民制裁措施中的交错问题、刑法解释技术的特殊性等理论问题以及若干实务问题上具有创新性。
——王作富教授

内容简介

本书以刑法与民法在性质、责任、解释等方面的差异、界限之比较分析为核心,兼顾对刑法与民法制裁、规范、方法之探讨及实务之应用,主张民法不法(侵权)乃“侵犯私权”,而犯罪之本质为“侵害刑法规范法益”,以“客体区分说”和“新结构犯罪构成说”界分侵权与犯罪。本书提出了刑民责任交错方面关于惩罚性赔偿、罪过区分等疑难问题的新见解,提出了区分扩大解释与类推解释方面确有操作价值的新规则,对刑民重要关联用语如“占有”、“合同”、“扶养”、“家庭成员”等,也进行了新的探讨。本书还讨论和界定了几类*为疑难的实务问题:数额标准在刑民区分中的作用与功能;以不法手段实现民法权利行为之定性;不当得利、不法给付、遗失物与刑法侵占之关系。

目录

引论:刑民实体法关系研究状况、价值、方法与进路
 **节 研究状况
  一、境外研究状况简介
  二、境内研究状况简介
 第二节 研究价值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二元论方法
  二、类型学方法
  三、社会学方法
  四、比较研究法
 第四节 研究进路
**章 性质与界限:刑民实体法关系界说(上)
 **节 民法不法与刑法犯罪的起源与本质
  一、民法不法与刑法犯罪的起源
  二、民法不法(侵权)的本质
  三、刑法犯罪之本质
 第二节 刑法的多维特性
  一、关于刑法的公法、私法属性之争
  二、刑法的独立性与补充性、后盾性、保障性
 第三节 民法不法与刑法犯罪之实体法界分
  一、“严重脱逸社会相当性”理论之评析
  二、“客体区分说”和“新结构犯罪构成说”之提倡
  三、新标准之应用实例
第二章 责任与制裁:实体上的刑民关系界说(中)
 **节 惩罚性赔偿责任带来的若干问题
  一、问题所在:民法如何有了惩罚性
  二、惩罚性赔偿责任之定位
  三、扩展性分析:民法之补偿性与刑法之惩罚性
 第二节 单位犯罪和严格责任扩张带来的若干问题
  一、单位犯罪主体扩张之限制 
  二、法人犯罪中的替代责任带来的问题
  三、严格责任扩张带来的刑法问题
 第三节 刑民制裁中的若干交错问题
  一、追缴与收缴、没收
  二、刑法追缴与民法善意取得
  三、“涉案的第三人合法财产”与“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
  四、非刑罚处罚措施在司法实践中的定位和落实
第三章 解释与适用:刑民实体法关系界说(下)
 **节 刑民解释与适用之异同性概说
 ……
第四章 实务界分:若干涉刑民实体法关系之司法疑难探讨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本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观点明确,论证比较充分,文字流畅。在刑法民法实质的探讨、刑法的补充性、刑民制裁措施中的交错问题、刑法解释技术的特殊性等理论问题以及若干实务问题上具有创新性。
——王作富教授

作者简介

陈灿平,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现为天津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律硕士中心主任,南开大学法学院兼职副教授。曾在法院工作近10年,从事过多年的刑事及民事审判工作,获天津市法院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02-2003年度,入选中国与欧盟司法合作项目,被公派英、德、法等国留学近一年,获高级培训证书。 独著《司法改革及相关热点探索》于2004年1月由中国检察出版社出版,独立编著《刑事司法协助专题整理》并于2007年6月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独立撰写的论文获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年度论文二等奖(全国第8名),2002年、2007年两次获全国法院系统学术论文二等奖。在《法学》、《知识产权》、《刑法论丛》、《光明日报》理论版、《法制日报》理论版等国家级核心报刊发表法学论文30余篇。主持或参加过多项省部级课题之研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