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分
包邮吴佩孚-细说北洋细说北洋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204083213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62
- 出版时间:2009-08-01
- 条形码:9787204083213 ; 978-7-204-08321-3
内容简介
吴佩孚,北洋军阀直系首领,字子玉,山东蓬莱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投淮军。日俄战争爆发,赴东北刺探俄军情报,因“功”以帮统记名。1906年任北洋陆军曹锟部管带,颇得器重。后升任旅长。护国讨袁运动兴起,随营人川镇压蔡锷领导的云南护国军。1917年7月,任讨逆军西路先锋,参加讨伐张勋复辟。同年孙中山组成护法军政府,段祺瑞派曹锟、张怀芝带兵南下讨伐,吴任第三师代理师长兼前敌总指挥。因湖南督军席位为皖系张敬尧所得,吴仅获空衔,十分气愤,遂发出罢战主和通电。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吴曾多次通电反对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支持学生运动,颇得舆论的好评。11月吴与西南地方当局结成反段军事同盟。12月冯国璋病死,曹锟、吴佩孚继承了直系军阀首领的地位。1920年5月,吴率军自衡阳北撤,布置对皖系军阀的军事行动。5月14日直皖战争起,吴佩孚在奉军配合下大败皖军。此后,直奉两系共同把持了北京政府。1922年4月,一次直奉战争爆发。直军胜,奉军败退关外,吴佩孚成为北洋军阀的首要人物,操纵政局。1923年2月,吴镇压京汉铁路工人罢工,造成“二七”惨案。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起,吴任“讨逆军总司令”,为奉军及冯玉祥国民军所败。1925年10月,浙江督办孙传芳发动反奉战争,吴出任“讨贼联军总司令”,派兵攻入河南,后与奉系沟通,南北夹击国民军。1926年夏北伐战争起,吴从北方赶赴前方督战,在鄂南汀泗桥、贺胜桥连遭惨败。10月北伐军攻占武汉三镇,吴部主力被歼,从此一蹶不振。1927年5月,吴率残部去四川依靠军阀杨森、刘存厚。1932年回到北平(今北京)。吴曾通电声讨溥仪充当伪满傀儡,拒绝日伪拉他下水。1939年12月4日,暴卒于北平。吴佩孚颇具才情,与曾国藩、李鸿章一样,是书生统兵成功的典范。
《吴佩孚》为我们细说的就是吴佩孚的传奇人生故事。
目录
第二章 北洋军兴 事业始上升
第三章 援湘作战 崭露锋芒
第四章 通电主和光环耀眼
第五章 罢战北归 对抗皖系
第六章 直皖开战显神威
第七章 倡开“国大”政治受挫
第八章 洛阳练兵 扩充实力
第九章 出兵援鄂 称雄两湖
第十章 **次直奉战争前兆——电报战倒阁
第十一章 **次直奉大战 大败奉张
第十二章 恢复法统 倒徐拥黎
第十三章 控制内阁 独断专行
第十四章 从“劳工神圣”到“二七”惨案
第十五章 第二次直奉战争败北
第十六章 子玉南遁东山再起
第十七章 遭遇北伐彻底垮台
第十八章 尾声——亡命天涯离奇暴卒
节选
**章 秀才不得志 一恨投军营
清同治十三年三月初七(公元1874年4月22日),在渤海之滨的蓬莱古城,一位吴姓的小商人家中降生了一名男童——他就是我们这部书中的主人公,曾经一时叱咤于中国军界政坛,权倾一时、声名显赫的直系儒将吴佩孚。
这家男主人姓吴,名可成,几代家居蓬莱。到吴可成这一代,在县城经营一家小杂货店,名“安香斋”,卖些油盐酱醋之类。女主人张氏,勤劳节俭,乐善好施,两口子膝下已有一子,取名吴道孚,日子虽不殷实,却还算过得下去。
这一天,吴可成店里店外忙乎半天,既要应酬顾客维持生计,又要关照即将分娩的夫人,难免有些倦意,坐在店堂不知不觉打起瞌睡……蓦地,吴可成看见一位着金盔金甲的武将登堂入室,心里有些纳闷,仔细看去认得出人竟是蓬莱县城家喻户晓的抗倭名将戚继光。正欲急忙起身恭迎之时,忽然听得耳边有人吆唤:“老爷,老爷醒来。”
吴可成一个激灵,睁开眼睛,见接生婆笑盈盈地站在面前。“老爷大喜,夫人生了个儿子!”吴可成一听这话,三步并作两步进了内室,见夫人果然生了一子。喜得他顾不得向夫人道辛苦,抱起儿子端详来,端详去,见此子虽然称不上“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却也是五官端正,隆眉深目,又想起刚才的梦境,愈发对此子爱上加爱,深信此子将来一定能够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岁月荏苒,一晃数年,吴可成的爱子已长6岁。吴可成因其出生之日有异梦出现,想是一代名将戚继光转世吴家,所以对其倍加爱抚,寄予厚望。这一年,便把他送进私塾,又请一位饱学的老先生为孩子起一学名吴佩孚,另以子玉为字。而对其长兄吴道孚则无意栽培,只是令其帮助自己照料店里的生意。
吴佩孚也的确不负乃父期望,入私塾以来,晨出晚归,钻研苦读,学业日日长进。其父喜上眉梢,愈发对吴佩孚体贴备至,却不料天降横祸,吴可成忽然染病不起,竞至不治弃世,给幼小的吴佩孚以沉重的打击。
到了14岁那年,由于父亲的去世,困难的家境已难以继续维持吴佩孚的学业,恰好登州府水师营招募学兵,于是吴佩孚前往投考,顺利入水师营当了一名学兵,过上了吃粮当兵的行伍生涯。然而,吴佩孚却是个不甘现状,切望博得功名的人物,在水师营余暇之时不忘学业,常常挑灯夜读,发誓要登上科举之路,博个封妻荫子的前程。
1896年,山东科试,吴佩孚进省城应试,一举夺得第二十七名(一说八十七名)秀才,吴家门楣大为光耀。连蓬莱文士们也颇感羡慕,对吴佩孚另眼相看。吴佩孚中了秀才,雄心不已,更发愤苦读,意在博取更大功名。
是时,正是清政府日暮途穷、吏治极其腐败之时。大凡豪绅大贾,只要舍得银两,总可以为后人捐个功名。吴佩孚却不然,虽然拼命苦读,可是家境不佳,乃兄吴道孚根本没有能力为他用银子打通门路,结果,吴佩孚两次秋试都名落孙山,犹如掉人冰山,把吴佩孚走科举之路一展宏图的梦想降到了冰点。
情绪沮丧的吴佩孚大失所望,常常借酒浇愁,结果非但不能解脱,反而愁上加愁,甚至惹出无端事故来。
这一天,吴佩孚联络挚友又聚在一起饮酒,几杯下肚,满肚子窝心事又涌上心头,于是你一杯我一盏,结果两个人都喝了个酩酊大醉。就在这个时候,两个人与邻桌之人发生了口角,吴佩孚仗着酒胆,不由分说赏对方一顿老拳——这一下捅了马蜂窝。原来,被殴打之人乃是县城电报局长的贵戚,人称“翁爷”,电报局长又同县太爷合穿一条连裆裤,一道令牌下来,着差役擒拿吴佩孚归案。幸亏吴的一位挚友孙丹林得知消息,飞报吴佩孚快快逃走,免遭牢狱之灾。吴佩孚顿如霹雷轰顶,酒劲酒胆早已飞至天外,急忙收拾一下简单行装连夜逃出蓬莱城,漫无目的地向北京而去。
当地人的口碑中还有一种版本,据说当了秀才的吴佩孚在登州染上了鸦片烟瘾,常到烟馆中抽上两口,当时登州有一个大土豪名叫翁钦生,有一天翁独个儿在烟馆“雅座”中抽烟打瞌睡,恰遇吴上烟馆,普通座上客满,无法插足,可是烟瘾大发,乃悄悄跨入“雅座”,不想惊扰了翁的好梦,翁鄙夷地呸了一声,伸起了腿对吴就是一脚,大叫说:“滚!”吴一言不发,红着脸退了出来,心里越想越气,把这遭遇偷偷告诉了登州的几个流氓,大家同意要找翁的麻烦,在翁老太太做寿的一天,流氓们假拜寿为名,大闹寿堂,把翁家搞得天翻地覆,事后翁告到州府去,吴佩孚便和那群流氓逃出了登州。不管如何吴佩孚就这样背井离乡,一直到他做了“孚威将军”才衣锦还乡,回来光宗耀祖。
吴佩孚到了北京,他先是找到崇文门外巾帽胡同“隆庆客栈”的老板孙庭瑶,此人是吴可成的朋友,也是山东蓬莱人,见世侄落难此地,不便说些什么,便答应吴佩孚暂时住下来,但说:“本人是小本经营,无力供养吃闲饭者,还望自觅生路,从长计议方是。”
吴佩孚失魂落魄般每日徜徉北京街头,他在这里无亲无故,更没有显赫的门路引荐。寻了几日找不到什么生路,每天十根肠子闲着九对半,只好厚着脸皮靠着孙庭瑶施舍几顿度日。时已接近年关,京城人家都在忙碌年货,张贴对联。吴佩孚心里一动,便向孙庭瑶讨些纸笔,在崇文门外摆个字摊,靠写春联、卖字为生。
吴佩孚6岁起入私塾,书道上颇有些功底,几天下来总算能够糊住口。但好景不长,春节过后,谁家还买春联,吴佩孚只好收拾摊床,又跑到前门摆起了卦摊。
吴佩孚在都门大街支起卦摊,好在于这行当不需什么本钱,一张桌子两条板凳,加上一把折扇足矣。然而,吴佩孚一副白净脸,腮下无须的年轻扮相却使他很难招揽到生意。大凡求卜问相者,多是寻那些皓首长须、有几分“仙骨”之人,所以,吴佩孚的卦摊摆了一个上午,根本不见求卜者的影子。挨到下午,好歹来了一位老太太,吴佩孚恨不能把平生所学一股脑折腾出来,足足费了个把小时的唇舌,总算打点老太太丢下几个铜钱颤巍巍离开卦摊。
就这样,吴佩孚在前门大街摇唇鼓舌,借以苦熬时光,自然是饥一顿,饱一顿,前程无望,颓然凄然。这一天,吴佩孚照例守着卦摊苦等来客,突然一位三十几岁操蓬莱口音的人来问卜,吴佩孚拱手说:“老乡,你问的啥事?”不待他起身迎客,对方便道:“哎呀,这不是子玉弟吗?”
吴佩孚仔细看去,也吃了一惊:“哟,原来是堂哥!”
来人是吴佩孚的堂兄吴亮孚,前几年就听说出外混事,不曾想在京城街头相遇。他乡遇骨肉,吴佩孚不由自主地流下了辛酸的眼泪,吴亮孚说:“我昨天打这里路过,见一个人端坐课棚,真没想到却是兄弟你,你高中了秀才却落到这等模样,好吧,咱们喝两杯去吧。”于是吴收起了课棚,随着堂兄到了一家小酒馆,两兄弟一边喝酒,一边细诉衷肠,吴亮孚说:“兄弟,你怎么落到这般模样?”吴佩孚乃把自己在登州的事,以及到北京后人地生疏,谋生困难,不得已才摆摊课命种种,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堂兄。
吴亮孚一边劝酒,一边叹息,*后用十分诚挚的语气说:“兄弟,算命既不能糊口,更没有前途,听我说,人要往高处爬,你念过书,中过秀才,可是你大概没有做官的命,依我看不如去投军,你如果投笔从戎,不是我当面奉承你,八年十载你不出人头地才怪呢,我们吴家像你这样人还没有第二个!”
吴佩孚自14岁便人水师营当学兵,对行伍这一套自然了解,听堂兄指点,眼睛一亮:“堂哥说的是,不过,从军也要走一走门路哩,俺在这儿……”
吴亮孚打断他的话:“兄弟不必担心,我听说天津聂军门正在招兵买马,兄弟写一笔好字,又中过秀才,不愁没有用武之地!赶快收拾起课棚,要零钱花用从我这儿拿。”说着便从身上掏出几锭银子拿给吴佩孚,吴接了银子感动得哭了起来。
就这样,蓬莱秀才吴佩孚辞别堂兄,谢过收留自己的客栈老板孙庭瑶,烧了课棚,投笔从戎去参军了,时为光绪二十四年。
吴佩孚径直去了天津。找到淮军武卫前军聂士成的军营,一经申明投军心愿和秀才身世,便被批准人伍,因体弱,派在一位姓沈的管带手下充当戈什哈(勤务兵)。那时节,吃粮当兵者除一些军官外,绝大多数一个大字不识,秀才出身的吴佩孚入了军营,当然是鹤立鸡群。不久聂士成便力荐他去北洋武备学堂学习。
……
-
大宋宰相王安石
¥17.5¥55.0 -
百年梦忆:梁实秋人生自述
¥8.6¥28.0 -
生命是一万次的春和景明
¥16.6¥52.0 -
加缪自述
¥10.0¥28.0 -
人类群星闪耀时
¥9.9¥29.8 -
白居易:乐天诗雄(八品-九品)
¥10.0¥28.0 -
明朝的皇帝(八品-九品)
¥10.7¥36.0 -
梁晓声自述
¥16.4¥48.0 -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8.8¥29.0 -
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词传
¥10.0¥36.0 -
人类群星闪耀时
¥21.6¥45.0 -
民国清流大师们的抗战时代-肆
¥15.9¥49.8 -
李鸿章传
¥9.0¥26.8 -
非常在-作为作家.还是作为女人
¥10.6¥32.0 -
一个政治家的肖像-约瑟夫.富歇传
¥10.6¥32.0 -
曹操传
¥19.9¥59.0 -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12.9¥39.8 -
名家经典:苏东坡传(精装)
¥27.4¥56.0 -
名流沧桑-《名人传记》佳作
¥9.4¥28.0 -
张爱玲传:浮华褪尽,人比烟花寂寞
¥10.0¥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