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420162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530 页
  • 出版时间:2009-08-01
  • 条形码:9787564201623 ; 978-7-5642-0162-3

目录

第三版序导论1 索洛增长模型1.1 经济增长的一些基本事实1.2 假设1.3 模型动态学1.4 储蓄率变动的影响1.5 定量含义1.6 索洛模型与增长理论的核心问题1.7 经验性应用1.8 环境与经济增长习题2 无限期界与世代交叠模型A部分 拉姆赛-卡斯-库普曼模型2.1 假设2.2 家庭与厂商的行为2.3 经济动态学2.4 福利2.5 平衡增长路径2.6 贴现率下降效应2.7 政府购买效应B部分 戴蒙德模型2.8 假设2.9 家庭行为2.10经济动态学2.11动态无效率的可能性2.12戴蒙德模型中的政府习题3新增长理论A部分 研究与开发模型3.1 框架与假说3.2 不存在资本的模型3.3 一般情形3.4 知识的性质和决定研究与开发资源配置的因素3.5 知识积累模型中的内生储蓄:一个例子3.6 知识积累模型与增长理论的核心问题3.7 经验性应用:自公元前一百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与技术变动B部分 国家问收入差异3.8 纳人人力资本的扩展性索洛模型3.9 经验性应用:国家间收入差异的因素分析3.10社会基础结构3.11生产、保护与分利模型3.12增长率差异问题习题4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4.1 导言:一些经济波动事实4.2 波动理论4.3 基本的真实经济周期模型4.4 家庭行为4.5 模型的特殊情形4.6 一般情形的模型求解4.7 含义4.8 经验性应用:产出波动的持久性4.9 经验性应用:校准真实经济周期模型4.10扩展与局限习题5 传统凯恩斯主义波动理论5.1 总需求5.2 开放经济5.3 有关工资与价格刚性的替代性假设5.4 产出-通货膨胀替代5.5 经验性应用:货币与产出5.6 经验性应用:真实工资的周期性行为习题6 不完全名义调整的微观经济基础A部分 卢卡斯不完善信息模型6.1 完善信息情形6.2 不完善信息情形6.3 含义与局限B部分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6.4 不完善竞争与定价模型6.5 小摩擦是充分的吗?6.6 真实刚性6.7 协调失效模型与真实非瓦尔拉斯理论C部分 动态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与错开价格调整6.8 构建动态新凯恩斯主义模型6.9 预先决定的价格6.10固定价格6.11凯普林-斯鲍勒模型6.12经验性应用6.13曼昆-里斯模型习题7 消费7.1 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永久性收入假说7.2 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随机游走假说7.3 经验性应用:对随机游走假说的两个检验7.4 利率与储蓄7.5 消费与风险资产7.6 超越永久性收入假说习题8 投资8.1 投资与资本成本8.2 存在调整成本的投资模型8.3 托宾q8.4 模型分析8.5 含义8.6 经验性应用:q与投资8.7 不确定性的影响8.8 带拐折的和固定的调整成本8.9 金融市场的不完善性8.10经验性应用:现金流与投资习题9 失业9.1 导言:失业理论9.2 一般性效率-工资模型9.3 更为一般的模型9.4 夏皮罗-斯蒂格利茨模型9.5 隐性合同9.6 内部人-外部人模型9.7 滞后9.8 搜寻与匹配模型9.9 经验性应用习题10 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10.1 通货膨胀、货币增长与利率10.2 货币政策与利率的期限结构10.3 低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10.4 对动态不一致问题的强调10.5 政策能做什么10.6 利率规则与政策调控10.7 分析利率规则的模型10.8 铸币税与通货膨胀10.9 通货膨胀的成本习题11 预算赤字与财政政策11.1 政府预算约束11.2 李嘉图等价性结论11.3 实践中的李嘉图等价性11.4 税收平滑性11.5 预算赤字的政治经济学理论11.6 策略性债务积累11.7 延滞的稳定化11.8 经验性应用:工业国家的政治学与赤字11.9 赤字成本11.10债务危机模型习题参考文献人名对照表术语对照表
展开全部

节选

准备《高级宏观经济学(第3版)》第三版的*大奢求是保持内容的新颖鲜活。为此,我以怀疑的目光重新审视了《高级宏观经济学(第3版)》的每一页、每一章节。我躬身自问,是否所列材料仍为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部分,是否展示这些内容的方法也依然是*适宜的。反省的*终结果则是对《高级宏观经济学(第3版)》进行广泛的修订:完全改写了有关投资理论、传统凯恩斯主义的波动理论以及不完全名义调整的微观经济基础的章节,其他章节也通过删旧添新的方式进行了修订。整个修订工作旨在确保《高级宏观经济学(第3版)》的内容尽可能地与时俱进。在完成这些工作的过程中,我竭力保持对基本问题而非模型的关注,竭力保留精华内容,竭力保持理论与经验工作的恰当平衡。

相关资料

插图:增长灾难是指一个国家的增长极大地下降,从而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情形。两个迥然不同的增长灾难的例子发生在阿根廷与次撒哈拉非洲的许多国家。1900年,阿根廷的平均收入只稍微落后于世界主要国家,并且它显然准备成为一个主要的工业国家。但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期内,其增长绩效是令人失望的,而且其目前在世界收入分布中接近中间位置。次撒哈拉非洲国家,如乍得、加纳与莫桑比克,在其整个历史上都是极端贫困的,并且无法获得平均收入的任何可持续的增长。因而,其平均收入总是处在维持生存的水平,而同期的平均世界收入已稳步增加。其他国家展现了更为复杂的增长方式。科特迪瓦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为非洲树立了增长的典范。在1960~1978年间,人均真实收入几乎以年平均3.5%的增长率增长。但在接下来的10年里,其平均收入下降了1/3。另一个例子是墨西哥,其平均增长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是相当高的,而在80年代几乎为负数,在90年代中期除经历了一个短暂且严重的中断之后,其增长至今很高。在整个现代历史上,国家间的收入差异在平均水平上已扩大。在产业革命开始时期,*富有国家的平均收入事实上并没有太高于维持生活的水平,这意味着,平均收入在世界各地的差别必定是小于今天的(Pritchett,1999)。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并不存在收入水平持续的趋同或趋异的强烈趋向。不同时间内不同国家间生活水准的巨大差异对人类福利的含义也是迥然不同的。这种差别与营养水平、识字水平、婴儿死亡率、预期寿命及其他福利指标的较大差异相关联。并且长期增长的福利后果主导了短期波动的任何可能效应,后者是宏观经济学传统上所关注的焦点。例如,在美国的萧条期,人均真实收入相比常态下降了很小的百分点。相反,生产力增长的放慢使美国人均真实收入较其他时期下降了大约25 9/6。其他的例子甚至更加令人吃惊。如果孟加拉国人均真实收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以1.4%的平均增长率增长,它将要花费近200年的时间才能赶上美国目前的水平。如果孟加拉国获得3%的增长率,这个过程将花费少于100年的时间。如果它获得5%的增长——像一些国家所做的那样,时间将会减少至不足60年。引用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1988)的话:“一旦人们开始思考(经济增长)问题,他将很难再顾及其他问题。”因此,本书的前三章用于分析经济增长。我们将探讨几个增长模型。尽管我们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