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825919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69 页
- 出版时间:2009-09-01
- 条形码:9787508259192 ; 978-7-5082-5919-2
本书特色
《怎样提高养奶牛效益(第2版)》:畜禽养殖技术管理丛书
目录
**章 我国奶牛业概况与发展方略一、发展奶牛业的重要性(一)奶牛是节粮型家畜(二)发展奶牛业是增强人民体质的需要(三)发展奶牛业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四)发展奶牛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五)发展奶牛业可以扩大对外贸易二、我国奶牛业概况(一)建国初期(1949~1955)(二)发展初期(1956~1978)(三)快速发展期(1979~1998)(四)高速发展期(1999~2007)三、我国奶牛业的发展方略(一)发展奶牛业的基本方针(二)区域布局与发展目标(三)引导奶品消费,开拓奶品市场(四)加强饲草料基地建设(五)加强良种繁育和推广(六)努力提高养殖水平(七)积极发展产业化经营方式(八)开展国际合作与贸易第二章 奶用牛种与品种一、我国育成的奶牛品种(一)中国荷斯坦牛(二)中国西门塔尔牛(三)三河牛(四)中国草原红牛(五)新疆褐牛二、水牛品种(一)中国水牛(二)印度摩拉水牛(三)尼里一瑞菲水牛三、我国引进奶牛品种(一)荷兰牛(二)美国荷斯坦弗里斯牛(三)加拿大荷斯坦牛(四)新西兰弗里斯荷斯坦牛(五)丹麦弗里斯牛(六)澳大利亚荷斯坦牛(七)娟姗牛(八)西门塔尔牛(九)瑞士褐牛(十)短角牛第三章 奶牛的鉴定与选配一、在选种选配方面的误区(一)只认黑白花片(二)不索要或不查阅系谱(三)不做健康检查(四)不了解牛的产奶性能(五)不做选配计划(六)不称重,不量体尺(七)选种存在片面性(八)舍不得淘汰劣牛二、奶牛鉴定(一)外貌特征(二)测定体重和体尺(三)年龄鉴定(四)奶牛体型线性鉴定(五)奶牛产奶性能的测定(六)系谱鉴定(七)后裔鉴定(八)建立牛群技术档案三、奶牛的选配(一)个体选配(二)群体选配(三)制定选配计划第四章 奶牛场(小区)建设一、奶牛场(小区)地址选择(一)地势(二)土质(三)水源(四)草源(五)防疫(六)环境幽静(七)无病源(八)避开禁区二、奶牛场(小区)规划与布局(一)拴系饲养方式(二)散栏饲养方式(三)奶牛养殖小区三、牛舍建筑与设施(一)拴系式牛舍(二)散栏式牛舍(三)犊牛舍(栏)(四)产房(五)挤奶厅四、奶牛场(小区)环境保护(一)环境卫生管理与监控(二)粪污处理及利用第五章 奶牛防疫与健康管理一、在防疫方面的误区二、卫生与防疫(一)卫生防疫(二)免疫和检疫(三)驱虫三、环境卫生管理四、牛群健康管理(一)乳房护理(二)护蹄(三)运动(四)刷拭牛体(五)牛体水浴(或淋浴)五、营养与疾病预防(一)酮病(二)瘤胃酸中毒(三)胎衣不下六、牛群健康检查(一)观察精神状态
展开全部
节选
《怎样提高养奶牛效益(第2版)》由天津农学院教授王福兆编著与修订。在修订中,作者根据读者提出的咨询问题和奶牛业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情况,将原书的六章修订为十二章。主要介绍我国奶牛业概况与发展方略,奶用牛种与品种,奶牛的鉴定与选配,奶牛场建设,奶牛防疫与健康管理,奶牛的饲草饲料及加工,奶牛的营养需要与日粮配合,奶牛繁殖技术,后备母牛的培育,产奶牛的饲养管理,挤奶与生鲜牛奶的初步加工,以及奶牛场的经营管理等内容。全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内容系统,语言通俗,技术先进,经验丰富,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适合奶牛场职工、养奶牛专业户、基层养殖及畜牧畜医技术人员,以及有关院校师生阅读使用。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流行草花图鉴
¥4.8¥13.0 -
常见树木图鉴
¥16.3¥48.0 -
马蹄实用栽培和加工技术
¥14.4¥32.8 -
花史左编
¥22.8¥68.0 -
齐民要术之语言特色研究
¥11.4¥26.0 -
禽病鉴别诊断与防治-(第2版 )
¥4.8¥11.0 -
玉米生产技术大全(第二版)
¥49.8¥80.0 -
中国粮食经济史(国家出版基金)
¥42.2¥75.0 -
农业推广
¥41.1¥68.0 -
药食同源中药材实用栽培技术
¥31.8¥54.0 -
现代糯高粱绿色生产技术
¥37.6¥60.0 -
土壤农化分析 第三版
¥37.3¥55.0 -
城眼观乡:农业中国的农村怎样成了国家问题(1908—1937)
¥64.4¥88.0 -
高粱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32.5¥45.0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
¥17.6¥45.0 -
大豆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
¥22.0¥35.0 -
玉米绿色生产技术
¥22.0¥35.0 -
现代农业种植技术
¥44.1¥88.0 -
樱桃番茄新品种新技术
¥24.6¥38.0 -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科技系列:中国古代农具
¥21.5¥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