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地区珍稀濒危植物资源

包邮北京地区珍稀濒危植物资源

1星价 ¥53.7 (7.9折)
2星价¥53.7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044204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92
  • 出版时间:2009-09-01
  • 条形码:9787530442043 ; 978-7-5304-4204-3

本书特色

《北京地区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北京生物资源系列丛书。

内容简介

简介   本书是对北京地区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系统研究和总结。作者根据多年来的野外考察经历,结合大量文献资料,运用保护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北京地区珍稀濒危植物进行了综合评价,确定了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等级;系统分析了珍稀濒危植物的区系组成和地理分布以及保护现状;探讨了珍稀濒危植物的濒危特征、原因及保育对策。本项研究的基本观点和初步结果将为北京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编目、数据库的建立及保育对策提供**手资料,是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研究的重要内容,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书可供保护生物学、植物资源学、生态学等专业的研究人员、高等院校师生、自然保护区管理和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部门参考使用。

目录

第1章 北京地区生态环境背景1.1 自然地理概况1.1.1 地理位置1.1.2 地质与地形1.1.3 气候特点1.1.4 水文1.1.5 土壤1.2 植物多样性概况1.3 植物保护工作的现状第2章 北京市地区珍稀濒危与重点保护植物评价2.1 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多样性的意义2.1.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2.1.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2.1.3 植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基础2.1.4 植物多样性的受威胁现状2.1.5 珍稀濒危植物多样性评估与保护的意义2.2 植物受威胁现状的评估2.2.1 评估的物种2.2.2 评估的标准2.2.3 评估方法与步骤2.2.4 评估的结果2.2.5 受威胁植物的特点2.3 受威胁植物保护优先顺序评价2.3.1 评价的标准2.3.2 确定所有拟评估植物相应的评语代码2.3.3 计算物种的优先保护顺序的综合评价值2.3.4 评价结果2.4 北京地区重点保护植物的特点2.4.1 重点保护植物的物种组成2.4.2 重点保护植物的地理分布2.4.3 北京地区的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2.4.4 北京地区重点保护植物与区内受威胁植物的比较第3章 北京市地区珍稀濒危与重点保护植物各论第4章 北京市地区珍稀濒危植物受威胁机制分析及保护对策4.1 珍稀濒危植物受威胁机制分析4.1.1 珍稀濒危植物濒危的内部因素4.1.2 珍稀濒危植物濒危的外部因素4.2 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对策参考文献附录1 北京地区受威胁植物评估名录附录2 北京地区受威胁植物及其优先保护顺序附录3 北京地区分布的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附录4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北京地区分布的受威胁植物附录5 IUCN红色名录濒危等级标准对比表中文名索引拉丁名索引
展开全部

节选

《北京地区珍稀濒危植物资源》是对北京地区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系统研究和总结。作者根据多年来的野外考察经历,结合大量文献资料,运用保护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北京地区珍稀濒危植物进行了综合评价,确定了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等级;系统分析了珍稀濒危植物的区系组成和地理分布以及保护现状;探讨了珍稀濒危植物的濒危特征、原因及保育对策。本项研究的基本观点和初步结果将为北京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编目、数据库的建立及保育对策提供**手资料,是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研究的重要内容,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北京地区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可供保护生物学、植物资源学、生态学等专业的研究人员、高等院校师生、自然保护区管理和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部门参考使用。

相关资料

插图:2.3 受威胁植物优先保护顺序评价从理论上讲,基于物种信息全面掌握的优先保护顺序评价*客观、*准确。然而,在目前人力物力的客观条件下或者说至少在未来20年之内,人们并不能掌握所有植物的全部生物学信息,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植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国家。即使是在省市级水平上也是如此。对于大多数植物来说,人们目前还很难精确掌握它们个体数量等详细信息。从实际情况出发,我们不能长久等待对植物物种的各种信息掌握全面之后,再评价植物的优先保护顺序,只能在现有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评价的标准,以便在该物种灭绝之前尽可能采取措施保护它们。通过运用制定的植物优先保护顺序的评价标准,即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法,本书对北京地区150种受威胁植物进行了评价。将150种受威胁植物划分为三个保护等级,其中一级保护植物58种,二级保护植物45种,三级保护植物47种。将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应用于评估珍稀濒危植物的优先保护序列,是在相对定量基础上的精确定量,这样的评判原则尤其适合于物种信息掌握不全面,但是又亟须制定其优先保护序列的植物类群。2.3.1 评价的标准对于植物优先保护顺序的评估,不论是在全球、区域水平还是在国家以及各省区市水平上,目前尚未有统一的标准和原则。但是,可以看出人们多是趋向于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植物优先保护顺序的评估。IUCN也认为,他们制定的物种濒危等级体系本身只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物种的受威胁程度,并不能得出物种的优先保护顺序。要制定比较客观的物种优先保护顺序的评估标准,还要将其他因素综合考虑进去。比如,区域水平上物种的受威胁程度、种群的大小、保护价值等。中国的有关专家根据植物的保护价值,将保护植物划分为三个等级,出版了各类的保护植物名录(汪松,2004;中国科院植物研究所,1992;等)。国内许多省区市也参照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等级标准制定了各地区的重点保护植物等级标准及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上官铁梁,1998;傅志军,1998;等)。相比较而言,魏宏图等将保护生物学的理论和模糊数学的手段相结合,制定了物种濒危度的二级模糊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能够较为客观、灵敏地计算出物种的濒危度和优先保护系数,受到了一些学者的赞同。在魏宏图等提出的二级模糊评判法则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影响珍稀濒危植物优先保护顺序的评价指标,对一些评价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