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0100819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95
- 出版时间:2009-09-01
- 条形码:9787010081915 ; 978-7-01-008191-5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比较系统的文学史理论研究专著。
该书所论的文学史元理论、文学史观、文学史模式、文学史家、文学史方法及文学史教学等问题,几乎包含了文学史理论的各个方面。作者从中外文学史的研究与教学实践出发,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大胆探索,旁征博引,深入阐释,从而建构出具有鲜明个性和创新精神的文学史理论体系。对丰富和深化当前我国的文学史理论研究具有建构意义和学术价值,对推动我国的文学史实践,改变我国众多文学史教材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局面亦具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书也可作为高校中文专业的选修课教材。
目录
绪论 文学史元理论
**节 文学史
第二节 文学史实践
第三节 文学史理论
**章 文学史观论
**节 重新解读伟大的传统——建构一种科学的文学史观
第二节 在诗学视野中的重构——建构一种多元化的文学史观
第二章 文学史模式论之一
**节 刘勰的文学史思想
第二节 鲁迅的文学史理论
第三章 文学史模式论之二
**节 泰纳的文学史理论
第二节 勃兰兑斯的文学史理论
第三节 卢卡契的文学史思想
第四章 文学史模式论之三
**节 社会批评的文学史模式
第二节 进化论的文学史模式
第五章 文学史模式论之四
**节 形式主义的文学史模式
第二节 新批评的文学史模式
第三节 结构主义的文学史模式
第六章 文学史模式论之五
**节 接受美学的文学史模式
第二节 范式理论与文学史建设
第七章 文学史家论
**节 一般素质
第二节 特殊素质
第八章 文学史方法论
**节 基本方法
第二节 具体方法
第三节 走向综合
第九章 文学史教学论之一
**节 体例范型
第二节 传统反思
第三节 现实重构
第十章 文学史教学论之二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节 文学史
第二节 文学史实践
第三节 文学史理论
**章 文学史观论
**节 重新解读伟大的传统——建构一种科学的文学史观
第二节 在诗学视野中的重构——建构一种多元化的文学史观
第二章 文学史模式论之一
**节 刘勰的文学史思想
第二节 鲁迅的文学史理论
第三章 文学史模式论之二
**节 泰纳的文学史理论
第二节 勃兰兑斯的文学史理论
第三节 卢卡契的文学史思想
第四章 文学史模式论之三
**节 社会批评的文学史模式
第二节 进化论的文学史模式
第五章 文学史模式论之四
**节 形式主义的文学史模式
第二节 新批评的文学史模式
第三节 结构主义的文学史模式
第六章 文学史模式论之五
**节 接受美学的文学史模式
第二节 范式理论与文学史建设
第七章 文学史家论
**节 一般素质
第二节 特殊素质
第八章 文学史方法论
**节 基本方法
第二节 具体方法
第三节 走向综合
第九章 文学史教学论之一
**节 体例范型
第二节 传统反思
第三节 现实重构
第十章 文学史教学论之二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温潘亚(1964-),男,江苏响水人,江苏盐城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在站博士后。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盐城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史理论、港台文学等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文学史理论研究方面主持并完成江苏省九五、十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两项,正在主持中国第40批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出版专著两部,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江海学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林徽因讲建筑
¥11.9¥29.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她们
¥17.3¥46.8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9.0¥25.0 -
茶,汤和好天气
¥10.1¥28.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瓦尔登湖
¥12.9¥39.0 -
中国小说史略
¥13.3¥35.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10.1¥28.0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见字如面
¥15.9¥49.8 -
梅子熟时栀子香
¥16.9¥49.8 -
回声与倒影
¥13.7¥36.0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20.4¥55.0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3.4¥28.8 -
随园食单
¥9.1¥30.0 -
夏日走过山间
¥10.5¥30.0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