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130091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
  • 页数:275 页
  • 出版时间:2009-11-01
  • 条形码:9787511300911 ; 978-7-5113-0091-1

本书特色

《一生三舍》:肯舍、敢舍、会舍的人才会有大回报舍得舍得,没有“舍”哪来的“得”?这是普通人都能认识到的道重。你不能总是望天上掉馅饼,没有付出的回报是不长久、不现实的。“舍”的学问比我们表面年到的要深得多,它是一种立世存身的价值观念,一种实现人生目标的智慧,一种无所不明又无所不包的胸怀气度,一种身心和谐、主宰自己的人生的精神境界。

目录

上篇 舍之气度 有大付出才会有大回报**章 有所得必因有所舍1.舍与得互为转换2.不要指望有什么免费的午餐3.能拿8分不如只要6分4.给予有多大,回报就有多大5.对人吝啬就是对己吝啬6.担多大的责,受多大的益7.为得到长远利益,就要付出眼前利益 8.付出与回报是一对孪生兄弟9.在选择中有所舍弃10.舍出爱,便得到爱第二章 深刻理解吃亏是福的古训1.吃亏是一种高明的做人策略2.吃亏事小,信誉事大3.肯吃小亏才不致总吃大亏4.把吃亏当做你付出的本钱5.吃得起眼前亏的才算好汉6.要学会感谢你所吃过的亏7.主动把大头让出去8.越想占便宜,往往越占不到便宜 9.真正的聪明人方可搞清楚亏与不亏的辩证关系10.讲究吃亏的方式与技巧11.主动吃亏化被动为主动12.自己吃亏是调动他人的妙招13.吃亏也是一种做事的策略第三章 舍得出敢想敢做不怕输的勇气1.狭路相逢勇于挑战2.该出手时就不要瞻前顾后3.勇敢地承担责任4.输不起是人生*大的失败5.机会掌握在自己手中6.失败不可怕,怕的是不敢从头再来7.敢冒大险,才会有大收获8.敢想敢做才能突破平庸9.一个人有点野性未必是件坏事10.苦尽之后甘就来 中篇 舍之智慧 放弃负累才能活得轻松第四章 别把名与利看得太重1.利益重要,但绝非*重要2.金钱重要,尊严更重要3.名与利都不过是过眼烟云4.别成为名利的奴隶5.推开虚掩的名利之门6.摆脱名利的束缚7.去留无意,宠辱不惊8.头衔名片皆可抛9.多一物多一心,少一物少一念第五章 过于执著的人活得很累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2.去往罗马的路不止一条3.执著也要有个限度4.放人一马又何妨5.不争,不足以立志;不让,不足以成功6.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7.识时务者为俊杰8.不要跟现实过不去9.无意义的坚持会让你走更多弯路10.不该忙的就不要忙11.谁是*有智慧的人12.化腐朽为神奇13.把过程当做一种享受14.直的不行就绕个弯第六章 “面子”是自在人生的*大负累1.找到那个自然状态的自己2.撕下那张掩人耳目的假面3.不要被生活所欺骗4.撒哈拉沙漠上盛开的花5.人生苦短,没时间烦恼6.你并不比别人更倒霉7.给你的咖啡杯里放一点快乐8.让生命之水自然流淌9.保持本色,不为迎合别人而改变自己10.不要拿“他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11.掩饰错误不如承认错误12.贪图虚名招灾祸下篇 舍之境界 空杯心态让你海纳百川第七章 有一种心态叫放下1.放下是一种快乐2.淡漠以清心,日日是好日3.心中空明,人自明4.智人忘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忘心5.随缘,让烦恼随风而逝6.“不争”和“无求”是远离烦恼的妙法7.功名利禄如浮云,还是放下的好8.明白度人生,回首亦坦然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0.放旷达观,随遇而安11.做个顺时而动的智者第八章 有一种胸襟叫包容1.宽广胸襟,无忧也无恼2.咽下一口气问题自然解决3.让步为高,宽人是福4.过刚的易衰,柔和的长存5.虚怀若谷,谦虚做人6.心地放宽,恩泽流长7.低调做人万事顺8.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9.表面的弱者是真正的强者10.容人者人容,治人者人治11.忍让是感动人心的力量12.明智者当明察自己的不足13.学学曾国藩的惜福之道第九章 有一种情怀叫感恩1.感恩是一种像施恩一样高贵的品德2.人生的**件事:对父母感恩3.感恩可以擦去心灵上的尘垢4.感恩之心会帮助你选择正确的那一方5.感恩可以停止无益的忧虑6.善行可以让你生活得更有层次7.惊喜和感激就在生活的另一个角度8.感谢生活给你的苦难9.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展开全部

节选

《一生三舍》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一是“舍”的气度。在舍与得之间,不少人更喜欢得:得到尊敬,得到利益,得到荣誉,得到地位,等等。是啊,这都是人之常情,谁不希望事业更成功、生活更富足呢?问题是,有的人目光仅仅停留在要得到什么以及如何得到上,而忽略了与“得”唇齿相依的“舍”。他们应该明白的是,只有肯舍敢舍,有一种“大舍”的气度,才能得到更多。二是“舍”的智慧。“舍”不仅仅是与“得”交换的筹码,它更是调整身心、释放心灵、提升人生层次的重要途径,是把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自己的立世之道更加伸缩自如的大智慧。拥有了这种智慧,压力面前你就能挺得住,进退得失之间你就能淡定自如。三是“舍”的境界。得与失的道理许多人都懂,但为什么大多数人在平时的工作或生活中,一旦遇到实际问题便又迷失了方向、“本性”尽显呢?说到底,关键在于你有一颗什么样的心。一个对所得到的一切、对周围的人和事心存感恩的人,一个虚怀若谷、大肚能容的人。一个凡事看得开、放得下的人,他会把“舍”当做一种必然,一种生活方式。这才是舍的*高境界,也是做人与成事的*高境界。

相关资料

**章 有所得必因有所合1.舍与得互为转换金代禅师非常喜爱兰花,在寺旁的庭院里栽培了数百盆各色品种的兰花,讲经说法之余,总是全心地去照料,大家都说,兰花好像是金代禅师的生命。一天,金代禅师因事外出。有一个弟子接受师傅的指示,为兰花浇水,但一不小心,将兰花架绊倒,整架的盆兰都给打翻了。弟子心想:师傅回来,看到心爱的盆兰这番景象,不知要愤怒到什么程度。于是就和其他的师兄弟商量,等禅师回来后,勇于认错,且甘愿接受任何处罚。金代禅师回来后,知到了这件事,一点也不生气,反而心平气和地安慰弟子道:“我之所以喜爱兰花,为的是要用香花供佛,并且也为了美化禅院环境,并不是想生气才种的啊!凡是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无常的,不要执著于心爱的事物而难割舍,因为那不是禅者的行径!”金代禅师的“不是为了生气而才种花”的禅功,深深地感染了弟子们。世间的事物变化无常,我们不必执著于心爱的事物而难以割舍。毕竟,我们喜爱一种事物的初衷,并不是因为失去它时要伤心。人生中的很多东西既然已失去,不妨就让它失去吧。法国的军队从莫斯科撤走后,一个农夫和一个商人在街上寻找财物,他们发现了一大堆未被烧焦的羊毛,两个人就各分了一半捆在自己的背上。归途中,他们又发现了一些布匹,农夫将身上沉重的羊毛扔掉,选些自己扛得动的较好的布匹,而贪婪的商人却将农夫所丢下的羊毛和剩余的布匹统统捡起来。重负让商人气喘吁吁,缓慢前行。走了不远,他们又发现了一些银器,农夫将布匹扔掉,捡了些较好的银器背上,商人却因沉重的羊毛和布匹压得他无法弯腰而作罢。突降大雨,饥寒交迫的商人身上的羊毛和布匹被雨水淋湿了,他踉跄着摔倒在泥泞当中,而农夫却一身轻松地回家了,变卖了银器,过起了富足的生活。人生在世,有得有失,有盈有亏。有人说得好,你得到了名人的声誉或高贵的权力,同时就失去了做普通人的自由;你得到了巨额财产,同时就失去了淡泊清贫的欢愉;你得到了事业成功的满足,同时就失去了眼前奋斗的目标。我们每个人如果认真地思考一下自己的得与失,就会发现,在得到的过程中也确实不同程度地经历了失去。整个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地得失反复的过程。一个不懂得什么时候该失去什么的人,就是愚蠢可悲的人。谁违背这个过程,谁就会像贪婪的那种人,累倒在地,爬不起来。谁能坦然地面对失去,谁就有可能换来幸福、美满的人生。居里夫人的一次“幸运的失去”就是*好的说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