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603202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2
- 出版时间:2008-12-01
- 条形码:9787306032027 ; 978-7-306-03202-7
本书特色
《岭南学(第2辑)》: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南师范大学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办
目录
张维屏思想析论
全球化进程中的岭南文化
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岭南学
建立岭南学的几点思考
收听女性的声音:“岭南学”建设应关注的话题
岭南文化中的三教会通现象
悦城龙母传说探源
禾楼艺术及其发展初探
自宋至明“羊城八景”之演变
《三字经》的早期传播与广东
民国肇始、社会时尚与岭南新质消费文化
民国前期广州地区新旧婚姻观的冲突
——以《广州民国日报》为中心
论“五四”时期张竞生的两性观
1922年潮汕地区“八二风灾”后的赈济活动
“会通中西”与岭南近代科技的发展
从广府文化谈到佛山文化软实力的开发
从禁止到超速:英国对香港“民主发展”政策的历史演变
“南园诗人”任侠思想探微
“粤东三家”交游考述
黄节与南社关系论析
罗瘿公其人其诗
略论岭南诗人对吴宓诗歌理论的影响
《中外新闻七日录》述略
黄世仲《洪秀全演义》史料来源考辨
中山图书馆藏粤版宝卷述略
刘龙超《目园诗抄》书后
广东国画研究会活动考论
粤东闽语文白异读的变异及其文化内涵
论广州方言饮食类词语转指用法及其文化内涵
岭南词宗詹安泰
——访著名语言学家詹伯慧先生
稿约
全球化进程中的岭南文化
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岭南学
建立岭南学的几点思考
收听女性的声音:“岭南学”建设应关注的话题
岭南文化中的三教会通现象
悦城龙母传说探源
禾楼艺术及其发展初探
自宋至明“羊城八景”之演变
《三字经》的早期传播与广东
民国肇始、社会时尚与岭南新质消费文化
民国前期广州地区新旧婚姻观的冲突
——以《广州民国日报》为中心
论“五四”时期张竞生的两性观
1922年潮汕地区“八二风灾”后的赈济活动
“会通中西”与岭南近代科技的发展
从广府文化谈到佛山文化软实力的开发
从禁止到超速:英国对香港“民主发展”政策的历史演变
“南园诗人”任侠思想探微
“粤东三家”交游考述
黄节与南社关系论析
罗瘿公其人其诗
略论岭南诗人对吴宓诗歌理论的影响
《中外新闻七日录》述略
黄世仲《洪秀全演义》史料来源考辨
中山图书馆藏粤版宝卷述略
刘龙超《目园诗抄》书后
广东国画研究会活动考论
粤东闽语文白异读的变异及其文化内涵
论广州方言饮食类词语转指用法及其文化内涵
岭南词宗詹安泰
——访著名语言学家詹伯慧先生
稿约
展开全部
节选
《岭南学(第2辑)》内容简介:明代以前,“烟瘴荒蛮”成为中原士人对岭南地区认识的刻板形象,突出了岭南文化的独特性;明代以后,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岭南因商品经济的发达,在中原士人眼中又成为“腥膻逐利”的渊薮。因此,岭南进入中原人视野之后,几乎始终是以“另类”的角色存在,从而渐渐塑造了岭南独特的区域文化特色。正因如此,“岭南学”的提出与建设也就势之必然,并越来越吸引人们的关注,研究队伍不断壮大、话题不断深入。女性尽管在“岭南学”建设中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注意,但这与女性对岭南历史发展的贡献相比,还远远不够。中国历史文献的书写几乎全出自男性之手,女性在历史上始终处于失声的状态,即使偶尔发出几声呐喊,也得不到男权社会的支持与认同。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经典常谈
¥7.6¥14.8 -
社会主义及其文化
¥15.4¥38.5 -
我所不理解的生活-纪念珍藏版
¥10.5¥29.8 -
中国馔馐谭
¥10.9¥23.0 -
茶经(黑白版)
¥11.1¥48.0 -
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梁晓声解读中国人文化心理的重磅新作
¥18.1¥39.8 -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8.5¥25.0 -
被颠覆的文明-我们怎么会落到这一步-(升级版)
¥13.6¥42.0 -
经典常谈
¥13.7¥39.8 -
年轻人的国文课(八品)
¥28.3¥59.0 -
大家小书:苏辛词说
¥12.2¥26.0 -
替时代写生·日记里的胡适(八品)
¥13.5¥39.0 -
柏杨杂文精选集-吓人的国粹教育
¥9.9¥24.0 -
国学入门
¥15.4¥48.0 -
瓢箪鲶闲话
¥10.7¥36.0 -
寻味中国
¥15.1¥38.0 -
柏杨作品-劣根:国民灵魂的桎梏
¥10.6¥26.0 -
树荫的温柔-亘古人类激情之源
¥15.0¥39.0 -
瓷都拾遗-景德镇瓷业习俗
¥13.5¥30.0 -
知识分子的幽灵
¥20.5¥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