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综合综合辅导全书-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包邮中医综合综合辅导全书-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1星价 ¥52.1 (7.9折)
2星价¥51.5 定价¥6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20904101x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606 页
  • 出版时间:2009-10-01
  • 条形码:9787209041010 ; 978-7-209-04101-0

本书特色

针对性:紧扣教育部2009年考研大纲内容权威性:众多名校考研辅导名师联合编写实用性:贴近广大考生备战考研实际需求新颖性:考点精讲、真题分析、习题操练、备战技巧、命题预测、模拟试卷

目录

2009年硕研中医综合备考指导2009年中医综合考试大纲的特点和基本要求中医综合考点的基本规律、题型介绍与答题思路中医综合复习备考的经验和方法如何使用本书进行复习**部分中医基础理论**章绪论新大纲考查范围本章知识结构图复习提示知识要点精讲(一)中医学的概念(二)中医学理论体系(三)历代经典或医家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影响和贡献(四)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考题分析题型训练第二章阴阳五行新大纲考查范围本章知识结构图复习提示知识要点精讲(一)精气学说(二)阴阳学说(三)五行学说考题分析题型训练第三章藏象新大纲考查范围本章知识结构图复习提示知识要点精讲(一)藏象与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及主要特点(二)五脏(三)六腑的生理功能(四)奇恒之腑(五)脏腑之间的关系考题分析题型训练第四章气、血、津液新大纲考查范围本章知识结构图复习提示知识要点精讲(一)气(二)血(三)津液(四)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考题分析题型训练第五章经络新大纲考查范围本章知识结构图复习提示知识要点精讲(一)经络的概念及经络系统的组成(二)十二经昧走向交接分布规律(三)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四)奇经八脉的含义、循行部位及生功能(五)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的含义生理功能(六)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应用考题分析题型训练第六章病因与发病新大纲考查范围本章知识结构图复习提示知识要点精讲(一)病因(二)发病机理考题分析题型训练第七章病机新大纲考查范围本章知识结构图复习提示知识要点精讲(一)病机的概念(二)邪正盛衰病机(三)阴阳失调(四)气血失常(五)津液代谢失常(六)内生“五邪”(七)经结病机(八)脏腑失调病机考题分析题型训练第八章防治原则新大纲考查范围本章知识结构图复习提示知识要点精讲(一)预防(二)治则考题分析题型训练第二部分中医诊断学**章绪论新大纲考查范围本章知识结构图复习提示知识要点精讲(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三)中医诊断的基本法则(四)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考题分析题型训练第二章望诊新大纲考查范围本章知识结构图复习提示知识要点精讲(一)望诊(二)望神(三)望色(四)望形体(五)望姿态(六)望头面五官(七)望肢体(八)望二阴(九)望皮肤(十)望排出物(十一)望小儿食指络脉(十二)舌诊原理(十三)望舌体(十四)望舌苔(十五)舌象分析要点考题分析题型训练第三章闻诊新大纲考查范围本章知识结构图复习提示知识要点精讲第三部分中药学第四部分方剂学第五部分中医内科学第六部分针灸学第七部分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全真模拟试题及历年考试真题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医综合辅导全书》紧扣教育部考试中心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考试大纲编写。《中医综合辅导全书》提供了大纲所有的考查范围,并按照大纲要求全面整理和收录了各学科的重点和要点,尽量使各学科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重点突出。在《中医综合辅导全书》的**至第六部分,系统全面地介绍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等六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并附有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全真模拟试题及历年考试真题。 2009年硕研中医综合备考指导。

相关资料

(二)心与小肠病的病变范围和病机特点心的病变主要反映在心脏本身及其主血脉功能的失常,心神的意识思维等精神活动的异常。常见症状有心悸怔忡、心烦、心痛、失眠多梦、健忘、谵语、小便赤涩等。心气虚证:指心气不足,鼓动无力,表现以心悸为主症的虚弱证候,临床症见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面色淡白或白、自汗、舌淡苔白、脉虚。多是由于素体久虚,或久病失养,或因年高脏气衰微等原因所致。心阳虚证:以心气虚加虚寒症状为审证要点,临床兼见畏寒肢冷、心痛、舌淡胖、苔白滑、脉微细。因气虚及阳,损伤心阳,不能温煦肢体,故兼见畏寒肢冷;阳虚则寒盛,寒凝经脉,气机郁滞,心脉痹阻不通,故心痛。心阳虚脱证:以心阳虚加亡阳症状为审证要点,临床症见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神志模糊或昏迷。多是在心阳虚证上发展而来,亦有寒邪暴伤心阳或痰瘀阻塞心窍所致者。心脉痹阻证:常由年高体弱或病久正虚以致瘀血、痰凝、寒滞、气郁而发作。本证以心悸怔忡、胸部憋闷疼痛、痛引肩背内臂,时发时止为临床特征。因正气先虚,阳气不足,心失温养故见心悸怔忡;由于阳气不足,血液运行无力,易继发瘀血内阻、痰浊停聚、阴寒凝滞、气机阻滞等病理变化以致心脉痹阻,气血不得畅通而发生疼痛。心血虚证:指由于心血亏虚,不能濡养心脏所表现的证候,临床症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伴眩晕、健忘、面色淡白无华或萎黄、口唇色淡、舌淡白、脉细弱。多因脾虚生血之源亏乏、失血过多、久病失养、劳心耗血所致。心阴虚证:由于心阴亏损,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临床症见心烦心悸、失眠、多梦,或见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两颧发红,舌红少苔,脉象细数。多因思虑伤神或热病后期,暗耗心阴,或肝肾等脏阴亏累及于心所致。心火亢盛证:以心及舌、脉等有关组织出现心火内炽的症状为辨证要点,常因七情郁结,气郁化火,或火热之邪内侵,或嗜肥腻厚味以及烟酒等物,久而化热生火所致。临床症见心烦失眠,面赤口渴,溲黄便干,舌尖红绛或生舌疮,脉数有力;或见狂躁谵语,或见吐血、衄血,或见肌肤疮疡红肿热痛。痰蒙心神证:以神志异常和痰浊内盛为主症,常见于癫痫疾病,或外感湿浊之邪困阻中焦,酝酿为痰上蒙心窍者.多因湿浊酿痰,或情志不遂,气郁生痰而引起。痰火扰神证:在外感热病中,以高热、痰盛、神志不清为审证要点;在内伤杂病中,轻者以失眠心烦,重者以神志狂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