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代笔记英华--闲情偶记
读者评分
4.3分

包邮历代笔记英华--闲情偶记

1星价 ¥5.4 (4.9折)
2星价¥5.4 定价¥11.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75条)
q39***(三星用户)

有意思的一套书。

开本比较小,买来看看挺有趣,

2017-03-15 20:08:53
0 0
***(三星用户)

一本小册子

李渔是个大才子,写的小故事都很有意思,睡前读物,可以看看。

2016-12-05 08:53:10
0 0
图文详情
  • ISBN:754020338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
  • 页数:284
  • 出版时间:1998-10-01
  • 条形码:9787540203382 ; 978-7-5402-0338-2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居室部;器玩部;饮馔部;种植部等。

目录

前言
  词曲部
  结构**
  立主脑
  密针线
  减头绪
  脱窠臼
  戒荒唐
  审虚实
  词采第二
  贵显浅
  重机趣
  戒浮泛
  忌填塞
  音律第三
  恪守词韵
  凛遵曲谱
  鱼模当分
  廉监宜避
  拗句难好
  合韵易重
  慎用上声
  少填入韵
  别解务头
  宾白第四
  声务铿锵
  语求肖似
  词别繁减
  字分南北
  文贵洁净
  意取尖新
  少用方言
  时防漏孔
  科诨第五
  戒淫亵
  忌俗恶
  重关系
  贵自然
  格局第六
  家门
  冲场
  出脚色
  小收煞
  大收煞
  演习部
  选剧**
  别古今
  剂冷热
  变调第二
  缩长为短
  变旧成新
  授曲第三
  解明曲意
  调熟字音
  字忌模糊
  曲严分合
  锣鼓忌杂
  吹合宜低
  教白第四
  高低抑扬
  缓急顿挫
  脱套第五
  衣冠恶习
  声音恶习
  语言恶习
  科诨恶习
  歌舞
  声容部
  选姿**
  肌肤
  眉眼
  态度
  修容第二
  盥栉
  薰陶
  点染
  治服第三
  首饰
  衣衫
  习技第四
  文艺
  丝竹
  居室部
  房舍**
  向背
  途径
  出檐深浅
  置顶格
  窗栏第二
  制体宜坚
  取景在借
  墙壁第三
  界墙
  女墙
  厅壁
  书房壁
  山石第五
  大山
  小山
  石壁
  石洞
  零星小石
  器玩部
  位置第二
  忌排偶一
  贵活变
  饮馔部
  蔬食**
  笋
  蕈
  芥辣汁
  肉食第三
  革
  鱼
  虾
  种植部
  木本**
  梅
  海棠
  茉莉
  藤本第二
  蔷薇
  玫瑰
  草本第三
  兰
  水仙
  芙蕖
  菊
  众卉第四
  芭蕉
  竹木第五
  竹
  颐养部
  止忧第二
  止眼前可备之忧
  止身外不测之忧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渔(1610-1680)字笠鸿,后字笠翁,又字谪凡,别号笠道人、随庵主人、新亭樵客、湖上笠翁等,浙江省兰溪县下李人。父亲李如松是商人,与兄李如椿客居雉皋(今江苏如皋)经营医药。明末李渔生于如皋,童年和少年时代在异乡生活。  大约在十八岁时,李渔从如皋回到家乡兰溪。二十五岁时到婺州(今浙江金华)参加童子试,二十七岁考入府庠,但在后来的几次乡试巾均名落孙山。  崇祯十六年到顺治二年(1643-1645),朝更代易,清朝取代明朝,金华、兰溪一代兵荒马乱,李渔金榜题名的美梦破灭,家境败落。  顺治八年(1651)以后,李渔移居杭州。在杭州的七八年间,与“西泠十子”交往密切。编撰了《无声戏》、《十二楼》两部短篇小说集,创作了《怜香伴》等传奇剧本。后来因为书被人翻印,引起争端,便离开杭州移居金陵(今江苏南京)。  顺治十五年(1658)前后,李渔寓居南京,给住所取名为芥子园。在南京的二十年里,李渔带着家庭戏班到各地演出,卖艺为生。同时广泛结交,结识了许多名宦世家与社会名流,其中一些是当时著名的诗人、戏曲家、文学家,如吴伟业、钱谦益、龚鼎孳、丁澎、王士稹、尤侗等,或与他们饮酒赋诗,或同观戏曲。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