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众媒介与文化变迁-中国当代媒介文化的散点透视

包邮大众媒介与文化变迁-中国当代媒介文化的散点透视

1星价 ¥28.0 (6.5折)
2星价¥28.0 定价¥43.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115628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84
  • 出版时间:2010-01-01
  • 条形码:9787301156285 ; 978-7-301-15628-5

内容简介

立足于大众媒介本身的发展变化,本书在现代性与意识形态两个层面,深入思考了电子书写、博客写作、文学阅读、书信短信、红色经典、百家讲坛等问题。把中国当代媒介文化置于近三十年的时间维度上,考察其演变轨迹、分析其前因后果、思考其利弊得失,让本书呈现出一种历史眼光,而对一些媒介现象、事件、征候、个案的探究,又让本书呈现出一种微观研究的魅力。本书材料丰富,观点新颖,分析细腻,可读性强,对中国当代文化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目录

导言
**章 媒介文化概说
一 何谓媒介文化
1.大众媒介
2.媒介文化
二 文化变迁的基本维度
1.从审美文化到消费文化
2.从知识分子文化到知道分子文化
第二章 数码时代的写与读
一 电子书写与文章的变迁
1.笔耕墨种:手稿的痕迹与光晕
2.作家换笔:快感写作与线性思维的瓦解
3.学人上网:信息崇拜与通胀写作
二 博客写作与展示价值
1.本雅明的启示
2.展示什么,如何展示
3.展示价值与商业价值
三 新媒介的冲击与文学阅读的式微
1.文学阅读:由盛而衰的种种征候
2.新媒介:影响文学阅读的诸形式
3.游离与守护:媒介文化之间的冲突
第三章 手机成为“第五媒体”之后
一 书信的终结与短信的蔓延
1.书信与短信的存在状态
2.时空距离与书信经验
3.时空压缩与短信体验
4.不能承受的短信之轻
二 个案分析:数字化时代的爱情
1.李蓝之恋:始于电话终于情书
2.电话与性:一种新型的同构关系
3.情书之谜:身体的在场与缺席
三 在搞笑短信的背后
1.搞笑短信的前文本
2.搞笑短信与狂欢无关
3.搞笑短信与媒介娱乐主义
第四章 反思“红色经典”
一 谁在守护“红色经典”
1.《通知》出台的现实语境
2.商业观众、革命群众与政治无意识
3.作为合作者的民间
二 个案分析:“红色经典剧”改编的困境
1.样板戏《沙家浜》:政治审美化的产物
2.电视剧《沙家浜》:在可改编与不可改编之间
三 当“红色经典”遭遇恶搞
1.从娱乐到政治:媒介事件的来龙去脉
2.《闪闪的红星》:无法成为经典的若干理由
3.祛魅与返魅:“红色经典”作为一笔交易
4.恶搞:青年亚文化的游击战
第五章 质疑《百家讲坛》
一 《百家讲坛》的流播小史与变脸方术
1.《百家讲坛》“前世”考:学术电视为何难以为继
2.《百家讲坛》“今生”论:电视娱乐为何如日中天
二 学者上电视与知识分子的缺席
1.学者上电视的文化语境
2.学问型学者走向前台
3.萨特与媒体关系再思考
4.知识分子缺席电视的原因
结语
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赵勇,山西晋城人,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文艺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近年专著有《整合与颠覆:大众文化的辩证法——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等,合著有《反思文艺学》等,参写、参编著作、教材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目前主要从事文学理论与批评、大众文化理论与批评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