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大众媒介与文化变迁-中国当代媒介文化的散点透视
1星价
¥28.0
(6.5折)
2星价¥28.0
定价¥43.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115628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84
- 出版时间:2010-01-01
- 条形码:9787301156285 ; 978-7-301-15628-5
内容简介
立足于大众媒介本身的发展变化,本书在现代性与意识形态两个层面,深入思考了电子书写、博客写作、文学阅读、书信短信、红色经典、百家讲坛等问题。把中国当代媒介文化置于近三十年的时间维度上,考察其演变轨迹、分析其前因后果、思考其利弊得失,让本书呈现出一种历史眼光,而对一些媒介现象、事件、征候、个案的探究,又让本书呈现出一种微观研究的魅力。本书材料丰富,观点新颖,分析细腻,可读性强,对中国当代文化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目录
导言
**章 媒介文化概说
一 何谓媒介文化
1.大众媒介
2.媒介文化
二 文化变迁的基本维度
1.从审美文化到消费文化
2.从知识分子文化到知道分子文化
第二章 数码时代的写与读
一 电子书写与文章的变迁
1.笔耕墨种:手稿的痕迹与光晕
2.作家换笔:快感写作与线性思维的瓦解
3.学人上网:信息崇拜与通胀写作
二 博客写作与展示价值
1.本雅明的启示
2.展示什么,如何展示
3.展示价值与商业价值
三 新媒介的冲击与文学阅读的式微
1.文学阅读:由盛而衰的种种征候
2.新媒介:影响文学阅读的诸形式
3.游离与守护:媒介文化之间的冲突
第三章 手机成为“第五媒体”之后
一 书信的终结与短信的蔓延
1.书信与短信的存在状态
2.时空距离与书信经验
3.时空压缩与短信体验
4.不能承受的短信之轻
二 个案分析:数字化时代的爱情
1.李蓝之恋:始于电话终于情书
2.电话与性:一种新型的同构关系
3.情书之谜:身体的在场与缺席
三 在搞笑短信的背后
1.搞笑短信的前文本
2.搞笑短信与狂欢无关
3.搞笑短信与媒介娱乐主义
第四章 反思“红色经典”
一 谁在守护“红色经典”
1.《通知》出台的现实语境
2.商业观众、革命群众与政治无意识
3.作为合作者的民间
二 个案分析:“红色经典剧”改编的困境
1.样板戏《沙家浜》:政治审美化的产物
2.电视剧《沙家浜》:在可改编与不可改编之间
三 当“红色经典”遭遇恶搞
1.从娱乐到政治:媒介事件的来龙去脉
2.《闪闪的红星》:无法成为经典的若干理由
3.祛魅与返魅:“红色经典”作为一笔交易
4.恶搞:青年亚文化的游击战
第五章 质疑《百家讲坛》
一 《百家讲坛》的流播小史与变脸方术
1.《百家讲坛》“前世”考:学术电视为何难以为继
2.《百家讲坛》“今生”论:电视娱乐为何如日中天
二 学者上电视与知识分子的缺席
1.学者上电视的文化语境
2.学问型学者走向前台
3.萨特与媒体关系再思考
4.知识分子缺席电视的原因
结语
参考书目
后记
**章 媒介文化概说
一 何谓媒介文化
1.大众媒介
2.媒介文化
二 文化变迁的基本维度
1.从审美文化到消费文化
2.从知识分子文化到知道分子文化
第二章 数码时代的写与读
一 电子书写与文章的变迁
1.笔耕墨种:手稿的痕迹与光晕
2.作家换笔:快感写作与线性思维的瓦解
3.学人上网:信息崇拜与通胀写作
二 博客写作与展示价值
1.本雅明的启示
2.展示什么,如何展示
3.展示价值与商业价值
三 新媒介的冲击与文学阅读的式微
1.文学阅读:由盛而衰的种种征候
2.新媒介:影响文学阅读的诸形式
3.游离与守护:媒介文化之间的冲突
第三章 手机成为“第五媒体”之后
一 书信的终结与短信的蔓延
1.书信与短信的存在状态
2.时空距离与书信经验
3.时空压缩与短信体验
4.不能承受的短信之轻
二 个案分析:数字化时代的爱情
1.李蓝之恋:始于电话终于情书
2.电话与性:一种新型的同构关系
3.情书之谜:身体的在场与缺席
三 在搞笑短信的背后
1.搞笑短信的前文本
2.搞笑短信与狂欢无关
3.搞笑短信与媒介娱乐主义
第四章 反思“红色经典”
一 谁在守护“红色经典”
1.《通知》出台的现实语境
2.商业观众、革命群众与政治无意识
3.作为合作者的民间
二 个案分析:“红色经典剧”改编的困境
1.样板戏《沙家浜》:政治审美化的产物
2.电视剧《沙家浜》:在可改编与不可改编之间
三 当“红色经典”遭遇恶搞
1.从娱乐到政治:媒介事件的来龙去脉
2.《闪闪的红星》:无法成为经典的若干理由
3.祛魅与返魅:“红色经典”作为一笔交易
4.恶搞:青年亚文化的游击战
第五章 质疑《百家讲坛》
一 《百家讲坛》的流播小史与变脸方术
1.《百家讲坛》“前世”考:学术电视为何难以为继
2.《百家讲坛》“今生”论:电视娱乐为何如日中天
二 学者上电视与知识分子的缺席
1.学者上电视的文化语境
2.学问型学者走向前台
3.萨特与媒体关系再思考
4.知识分子缺席电视的原因
结语
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赵勇,山西晋城人,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文艺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近年专著有《整合与颠覆:大众文化的辩证法——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等,合著有《反思文艺学》等,参写、参编著作、教材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目前主要从事文学理论与批评、大众文化理论与批评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女性生存战争
¥20.8¥66.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0¥36.8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自卑与超越
¥14.3¥39.8 -
性心理学
¥18.4¥58.0 -
西方哲学史
¥12.4¥38.0 -
自卑与超越-完整全译本
¥14.3¥39.8 -
儿童教育心理学
¥12.4¥38.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1.6¥36.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6.2¥49.0 -
乡土中国-彩色插图版
¥11.7¥39.8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2¥32.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20.2¥56.0 -
文言浅说
¥9.8¥24.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10.0¥36.0 -
苏联演变与民族问题研究
¥23.5¥48.0